简介:摘要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病理类型独特的恶性肿瘤,HL组织中里德-斯特恩伯格(HRS)细胞数量少,HRS细胞散在分布于炎症细胞丰富的微环境中,广泛但无效的炎性细胞浸润表明HRS细胞已发展出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同时依靠微环境信号存活和生长。了解HL的免疫逃逸机制对理解肿瘤进展、寻找预后标志物及研发新药尤为重要。HL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下调HRS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达,影响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负性协同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HRS细胞通过上调表面分子的表达抵抗凋亡或杀伤;HRS细胞通过对微环境调控形成免疫抑制网络。HRS细胞和微环境免疫逃逸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可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免疫逃逸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新药开发策略包括针对HRS细胞本身的药物和针对微环境的药物。
简介:摘要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病理类型独特的恶性肿瘤,HL组织中里德-斯特恩伯格(HRS)细胞数量少,HRS细胞散在分布于炎症细胞丰富的微环境中,广泛但无效的炎性细胞浸润表明HRS细胞已发展出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同时依靠微环境信号存活和生长。了解HL的免疫逃逸机制对理解肿瘤进展、寻找预后标志物及研发新药尤为重要。HL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包括下调HRS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达,影响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负性协同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HRS细胞通过上调表面分子的表达抵抗凋亡或杀伤;HRS细胞通过对微环境调控形成免疫抑制网络。HRS细胞和微环境免疫逃逸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可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免疫逃逸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新药开发策略包括针对HRS细胞本身的药物和针对微环境的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对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或累积器官、病理诊断、疾病分期、手术及疗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中66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8例由手术确诊,20例由活检确诊,且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8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确诊;另7例中的6例获大致病理分类,仅1例分类不明。66例明确病例中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为31例,其余依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14例、间变大淋巴瘤7例、B-淋巴母细胞型6例、弥漫大B淋巴瘤5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1例和脂膜炎样T淋巴瘤1例;起始部位或累积器官涉及多个器官,以颈部(20例)、腹腔(15例)、纵隔(6例)等最为多见;临床转归与疗效中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85.1%和72.2%;Ⅲ期和Ⅳ期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Ⅱ期组患儿(80.9%比66.7%比100.0%),病理类型分组结果显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较伯基特淋巴瘤无事件生存率更低(73.7%比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男性发病多,婴幼儿少见,病理类型较成人单纯,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预后可能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霍夫变换(HT)的新算法提高射波刀自动质量保证(AQA)测试胶片影像分析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并探讨胶片图像的扫描分辨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获取9对胶片对AQA模体进行分析测试,首先利用中值滤波对灰度化后的胶片影像预处理,去除噪声干扰;再使用全局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利用HT提取胶片边缘直线,将胶片图像变换至正确位置;最后利用边缘检测和HT提取出影像中射野投影圆和钨球投影圆的圆心,通过分析同心度最终得到AQA测试的误差分析结果。结果所有样本分别使用本算法与原软件算法所得等中心误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表明本算法在保证了胶片分析准确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均不能通过采用分辨率更高的胶片影像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本算法排除了胶片扫描摆位误差造成的干扰,为射波刀系统AQA工作提供了一种更稳定的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依旧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1例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给予碘克沙醇160 ml静脉注射。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为B型,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结束约12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双眼失明;约30 h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烦躁和焦虑症状,血清肌酐174 μmol/L。患者术前血清肌酐134 μmol/L。疾病进展过程中请眼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并行头部CT检查(显示天幕池密度增高,可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后考虑为对比剂脑病。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2次/d)、托拉塞米(10 mg静脉滴注、1次/d)及补液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视力好转,记忆力及神志恢复;3 d后患者视力和精神均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龄住院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超高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80岁)的治疗方案、血生化指标和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60例,年龄为(88.5±5.5)岁。82.0%(105/128)患者年龄超过75岁,48.4%(62/128)患者处于Ann Arbor分期Ⅲ期及以上,54.7%(70/128)患者表现出B症状。2年的总体生存率为68.8%(88/128)。使用R-CHOP化疗方案者占比43.8%(56/128),使用CHOP方案者为23.4%(30/128),不能耐受方案中断和拒绝化疗者32.8%(42/128)。2年内死亡40例,病死率为31.3%。高龄及合并冠心病可能和死亡相关,而Ann ArborⅢ期及以上者与初选B症状也可能和死亡相关。结论超高龄患者确诊淋巴瘤后,预后较差,积极控制患者的共病等情况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新发克罗恩病(EOCD)的确诊年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同期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华东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诊断明确的新发克罗恩病(CD)患者181例纳入研究。以蒙特利尔CD分类标准,确诊年龄A1≤16岁、A2 >16~40岁、A3 > 40岁为基础,A3进一步细分为>40~59岁(新A3)和≥60岁(A4)2个年龄组。结果调查期间,CD总发病率37.90/10万,总患病率142.79/10万。181例新发CD患者中,确诊年龄(A)≤16岁(A1)4例(2.2%),>16~40岁青壮(A2)60例(33.2%),>40~59岁壮年(新A3)63例(34.8%),≥60岁老年(A4)54例(29.8%)。其中>16~40岁发病以男性为主(51/9),>40~59岁男女比例趋于一致(32/31),≥60岁则女性高于男性(25/29)(P<0.0001)。EOCD组病变部位以回结肠型为主,占57.4%(P=0.0077)。肠梗阻发生率达42.6%(P=0.1942)。本研究接受肠镜检查的CD患者163例,其中,EOCD组SES-CD重度比例高达82.2%,高于>40~59岁组的51.7%(P=0.0187)。CD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淋巴细胞灶性浸润占95.6%(173/181例),隐窝上皮炎性浸润66.3%(120/181),非干酪样肉芽肿组织45.3%(82/181)。EOCD组非干酪样肉芽肿达61.1%,高于>40~59岁和>16~40岁组(P=0.0318)。EOCD组患者无合并症率为1.9%,3、4和≥5种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14.8%、22.2%和24.1%(P<0.0001,P=0.0280,0.0141和0.0013),治疗以单用SASP为主,占42.6%(P=0.0038),手术占比24.1%(P=0.9598)。结论EOCD发病率及趋势与AOCD基本一致,呈波动性上升,女性发病高于男性。EOCD内镜下病变严重,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高。EOCD患者合并症多,治疗以药物SASP单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