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结构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在鼻内镜下接受治疗的结构性鼻炎患者8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对86例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86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69例患者为治愈,14例患者为有效,3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51%。结论鼻内镜下重塑鼻腔结构治疗对于结构性鼻炎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达到最佳,其手术应以纠正鼻腔结构异常、调整两侧气流的对称性分布为主,以维系正常通气功能。
简介:目的:研究毫菊花硫磺熏蒸前后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差异,并讨论硫磺熏蒸对亳菊花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硫磺熏蒸前后毫菊花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采用HPLC—DAD色谱法测定毫菊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素在硫磺熏蒸前后的含量变化。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甲醇(A)-0.3%磷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4nm(绿原酸)和348nm(木犀草素),柱温25℃。结果:经硫磺熏蒸过后的毫菊花中2、4、7、8、9、10号指纹峰所代表的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亳菊花经硫磺熏蒸过后,绿原酸含量平均值由(3.68±0.06)g·kg。增加为(4.91±0.01)g·kg^-1(P〈0.01),木犀草素含量平均值无显著变化。结论:亳菊花经过硫磺熏蒸后,亳菊花原有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将影响到硫熏亳菊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其临床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中医是中国医学文化千百年来发展的精华,中医外科方剂结构用药遵循严密的组合方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立意深刻,直达病症患处,对治疗具有确切的特点。中医外科的方剂结构主要根据药物用药变化,中药数据标准、中药配比、药剂类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药方剂结构中寻找合理用药的规律标准,结合用药标准进行综合运用,加强用药方剂标准变化规律的研究,从中药方剂用药中寻找适合中药外科方剂的治疗方案。本文将针对中医外科方剂的用药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从中药外科结构中分析改善用药方案,提出合理的用药规律,制定适合中药用药的办法,结合用药基本内容进行分析,辩证施治的合理用药,提高中医治疗的用药的准确,提高中医外科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髌股关节不稳的主要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诊治的髌股关节不稳20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资料,并将其纳入髌股关节不稳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选取同期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69例患者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排除伴有明显髌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测量两组MRI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的数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髌股关节不稳组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股骨滑车沟角、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分别为1.02±0.15、0.63±0.13、145°±8°、(1.15±0.24)cm和1.16±0.14、0.44±0.13、152°±8°、(1.69±0.27)cm,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8、5.755、3.446、8.61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股骨滑车沟角增大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与髌股关节不稳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以及股骨滑车沟角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分别为-78.221、0.277和0.026。结论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表现为髌骨高位、股骨滑车沟角增大、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其中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是髌股关节不稳发病的主要因素。
简介:目的研究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的显微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60侧)成人颅底骨性标本、15例(30侧)成人颅底湿标本内耳道及穿行结构进行观测;选用15名健康志愿者,在Picker5000螺旋CT机和GE—signal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上,对两侧耳部同时进行扫描。CT原始扫描图像在VoxelQ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MRI原始扫描图像行内耳道最大密度投影(MIP),多角度旋转重建图像对内耳道及穿行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83.3%呈椭圆形,内耳门与颈静脉孔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45mm,双侧数据间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小脑下前动脉袢的出现率为93.3%,共28侧,18侧与内耳门的关系密切(60.0%),其中8侧突入内耳道内(26.7%),10侧位于内耳门处(33.7%);另10侧动脉袢远离内耳门,与内耳门无关(30.0%)。③螺旋CTMPR重建能在不同切面显示内耳道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等结构,显示率为i00%;SSD重建能清晰显示岩斜区重要的骨性结构,如内耳门、前庭导水管外口等。④MIP三维重建能满意显示内耳道及穿行结构。结论显微解剖与影像重建相结合,可增加耳颞部疾病诊断信息,提高了疾病诊断率,对手术方案的设计、医学教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利用盆底超声了解静息状态下产后女性前腔室结构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163例产后女性及65例未育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了解静息状态下前腔室结构超声特点。观察内容包括:膀胱壁有无增厚、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尿道壁有无钙化、膀胱后角大小、膀胱颈位置及尿道倾斜角度。结果静息状态下,未育组与产后组在膀胱壁厚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尿道壁钙化及膀胱后角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育组膀胱颈位置稍高于产后组[(29.9±3.9)mmvs(26.9±3.8)mm],而尿道倾斜角度(19.1°±13.7°)小于产后组(28.7°±17.9°),两者间该两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有前腔室功能障碍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以及顺产组与剖腹产组的前腔室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了解产后女性静息状态下盆底结构发生的变化,但是不能简单利用静息状态下前腔室结构的变化来评估妊娠及分娩方式对前腔室结构功能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认知观点对孕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和认知观点调查问卷调查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定期孕期检查、并在当天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480例。获得有效问卷446份。将446例孕妇分为妊娠糖尿病(GDM)组78例和非GDM组368例,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孕妇分为正常BMI组(n=374),超重组(n=64)和肥胖组(n=8)。分析孕妇的一般信息、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认知观点以及不同体重孕妇在不同程度体力活动下空腹及服糖后1h、2h的血糖水平变化。结果与非GDM组孕妇相比,GDM组孕妇年龄较大,孕前BMI较高,体质量增长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DM孕妇相比,GDM患者高能量食物、高糖水果的日均摄入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组孕妇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时,组间比较显示,进行中体力活动时,口服葡萄糖1h后,超重组孕妇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GDM组孕妇不正确健康知识和信念的持有率、高于非GDM组(p<0.05)。结论GDM孕妇妊娠期间的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对孕期的认知观点掌握情况较差。应注意加强孕妇孕期保健与健康教育,改善孕期膳食结构与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