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围绕锂矿产深部探测与锂资源开发利用的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锂能源金属矿产深部探测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当前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提出了我国锂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暴露与成年居民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2014年,以广西某有色金属矿业污染区的5个重金属污染村作为研究现场,招募到310名符合标准的18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血镉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等信息。根据血镉水平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四组(以Q1组为参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功能指标与血镉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9.2±15.4)岁;男性为112名(36.1%);血镉水平G(95%CI)为3.72(3.43~4.02)μg/L;肝效应指标TBIL、AST、ALT及GGT的异常率分别为17.4%(54例)、19.7%(61例)、10.7%(33例)及11.9%(37例)。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后,与血镉水平Q1组对象相比,Q4组对象AST发生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值为2.92(1.07~7.98)]。结论该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水平高于我国一般人群参考值;镉暴露与AST异常有关联。
简介: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MOM)混合固定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近期疗效,分析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52例(5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OM-HRA。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平均42.6岁。手术方法按照K.De.Smet标准方法进行,术后对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失访7例(8髋),45例(5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2~54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7.0±1.2)分,术后22个月平均(93.0±1.0)分;术前屈髋度平均(25.3±1.6)°,术后22个月平均(105.0±1.8)°;术前外展度平均(18.8±0.8)°,术后22个月平均(40.6±1.0)°。评价:46髋优,3髋良,1髋差。无股骨颈骨折,无松动,无脱位,无感染,无翻修,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结论HRA具有保留股骨头骨量、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快、近期结果好等优点,对于获得优良的术后结果,严格的患者选择和精确的手术技术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因其低磨损、高稳定性及灵活性等优势受到髋部疾病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青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于假体周围软组织出现金属碎屑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metal debris,ARMD),这一不良反应会诱发炎性假瘤的形成,最终导致较高的术后翻修率。这引发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因炎性假瘤导致的髋关节翻修术面临骨及周围软组织大量缺损、原有假体难以移除及翻修假体固定困难等巨大的失败风险,使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临床医生的选择也更加谨慎。通过最新研究文献就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炎性假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髋关节假体周围炎性假瘤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金属离子浓度升高、假体植入位置及患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其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关节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针对临床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其治疗策略也不相同。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详尽分析、评价及总结,旨在为临床髋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为进一步探究ARMD引发炎性假瘤的机制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在口腔修复中,比较钛金属烤瓷冠与非贵金属烤瓷冠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就诊于口腔科的108例需烤瓷冠修复的患者,按照使用的烤瓷冠材料不同,分为钛金属烤瓷冠组和非贵金属烤瓷冠组,各54例,修复完成24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烤瓷冠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牙周组织情况。结果非贵金属烤瓷冠组34例出现返青(62.96%),而钛金属烤瓷冠者全部色泽均匀美观,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缘密合性以及厚度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非贵金属烤瓷冠组有14例。龈缘充血、11例龈乳头水肿、12例牙龈染色,牙龈发病率68.5%(37/54)高于钛金属烤瓷冠组7.4%(4/54),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金属烤瓷冠对患者牙龈刺激性小,耐腐蚀,使用期限更持久,且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值得为患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