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对玄参斑点病、斑枯病、轮纹病3种叶部病害的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的筛选,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主要玄参产区,对叶部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叶部病害田间病株率达100%,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1.2%、59.3%,其中斑点病的田间危害程度最高,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42%、65.7%、72.6%;玄参叶部病害危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危害程度依次为:4000株/亩〉3000株/亩〉2000株/亩;玄参叶部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种植方式相关,以连作方式平均病情指数最高达45.03%,轮作与生荒地种植方式较低。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400g·L-1)乳油1000倍液防治叶部病害效果最好,田间防效达74.3%。结论:3种叶部病害均有发生危害,以斑点病危害最为严重,利用氟硅唑(400g·L-1)乳油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4—6月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及手表面采样的方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111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所有被调查科室均设置有专门的洗手设施,且被调查者均采用流水洗手的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使用消毒剂的比例(82名,73.87%)高于采用六步洗手(42名,37.84%);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99.10%(110名),高于接触患者后的89.19%(99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23、9.88,均P<0.01)。诊疗活动中手卫生前手最大菌落总数为475CFU/cm^2,手卫生后手最大菌落总数为85CFU/cm^2,洗手后手菌落计数低于洗手前(P<0.01)。年龄、性别、科室和职业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洗手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非护士,女性、护士以及I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低于男性、非护士以及其他类型环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洗手后各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提高,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均有减少。结论重庆市市级医院洗手设施配置和手卫生效果均较好,但≥35岁年龄组、男性、III和IV类环境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非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简介:目的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变化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开展重庆市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5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报告的新发肿瘤病例,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采用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恶性肿瘤发病的贡献率。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分别由2006年的148.08/10万与131.4J4/10万上升至2015年的269.39/10万与177.13/10万,APC分别为5.65%与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年份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人口因素的贡献率与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66.32%与33.68%。男性、女性与农村均是人口因素贡献率(80.76%、51.06%、114.68%)高于非人口因素贡献率(19.24%、48.94%、-14.68%),而城市的非人口因素贡献率(64.29%)高于人口因素贡献率(35.71%)。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受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现况,为改善教学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750所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现况进行调查。结果此次参与调查的750所中小学中,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数分别为350所(46.7%)、543所(72.4%);黑板照度、课桌面照度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数分别为444所(59.2%)、452所(60.3%);教室灯管垂直于黑板、使用控照式灯具的学校数分别为584所(77.9%)、539所(71.9%)。乡镇中小学教室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比例分别为72.5%、65.3%,城区中小学教室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比例分别为8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方面,乡镇中小学高于城区中小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乡镇小学在教室采光、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三个指标方面明显低于城区小学(P〈0.05)。乡镇中学在控照式灯具方面低于城区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中小学在课桌椅配备符合卫生要求方面仍需要大力整改,乡镇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灯具的监管维护是今后重点监督检查的内容。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M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9个区县抽样调查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现场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中调查对象为城市居民的M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城市居民2500人,平均年龄(55.59±14.18)岁,女性占62.24%。MS粗患病率为21.24%,标化患病率为14.5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饮酒者中过去12个月有有害饮酒史(OR=2.20)、食用油摄入过多(OR=2.13)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城市居民MS患病率高,应针对有害饮酒和过多摄入食用油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简介:目的了解近7年间重庆一医院肠道外分离的气单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的非重复气单胞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6年共分离肠道外非重复气单胞菌230株,以嗜水气单胞菌最为常见,占83.0%,其次为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占14.8%。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其次为胆汁和尿液。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为46.8%,其次为头孢曲松(37.0%)和头孢呋辛(28.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1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嗜水气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尚未发现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为主。气单胞菌科不同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由于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慎重使用。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分离临床菌13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60株,占65.3%,革兰阳性菌4549株,占34.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9.6%和67.1%。MRSA中有93.1%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敏感;MRCNS中有80.2%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四环素除外)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为55.7%、43.5%和11.6%,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绝大多数菌株的耐药率低于16.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5%和9.4%。与2014年相比,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耐药菌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细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2015年重庆市环保局网站的大气污染数据划分重庆市主城区为污染区和清洁区。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分别位于清洁区、污染区的2所小学3~4年级的儿童共69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清洁区313名,污染区382名。对两区儿童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采用美国流行病学标准问卷(AST-DLD-78-C)对两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污染区环境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氮氧化物(NO_X)浓度均高于清洁区(P〈0.05)。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污染区儿童咳嗽(OR=1.644)、感冒时咳嗽(OR=1.596)、感冒时咯痰(OR=2.196)、持续性咯痰(OR=1.802)、喘鸣(OR=2.415)的发生的危险性高于清洁区儿童(P〈0.05)。清洁区女童和男童的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污染区(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与学龄儿童一些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增加有关,并对儿童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EB病毒(Epstein-Barrvirus)血清流行病学现状,推测MSM人群EB病毒感染和再活化情况。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对1082例MSM(来源为2012--2015年重庆地区进行临床药物试验预防艾滋病感染的MSM人群)和1059名健康成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EB。VCA-IgG、EB-NA-IgG和EB.VCA-IgM,使用)(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82例MSM中HIV阳性130例,HIV阴性952例:①EB病毒既往感染率在MSM、HIV阳性、HIV阴性者中分别为1002例(92.6%)、115例(88.5%)、887例(93.2%),其中MSM组、HIV阴性MSM组与对照组952例(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B病毒未感染率在MSM、HIV阳性MSM、HIV阴性MSM组分别为5例(0.5%)、1例(0.8%)、4例(0-4%),3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3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与HIV阴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B病毒血清学再活化率在MSM、HIV阳性MSM、HIV阴性MSM组中分别为52例(4.8%)、13例(10.0%)、39例(4.1%),其中HIV阳性MSM同对照组40例(3.8%)、HIV阴性MSM组39例(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①MSM人群EB病毒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发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威胁更大。②非HIV感染的MSM人群EB病毒再活化率可能与正常人无差异。③HIV感染的MSM人群EB病毒血清学再活化率明娃增高,可能同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发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更大。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主城区碳酸盐岩地热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医疗保健价值。方法通过野外现场测试、采样和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取重庆市主城区地热水的物理化学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区地热水水温为24.5-57.0℃,绝大部分地热水属于弱碱性温水;地热水中主要离子为Ca^2+和SO4^2-,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SO4和Ca-SO4型;锶(Sr)、偏硅酸(H2SiO3)、氟(F)、偏硼酸(HBO2)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0-19.3mg/L,26.81-53.55mg/L,0.76-4.00mg/L,0.08-2.63mg/L,平均值分别为15.4mg/L,41.9mg/L,3.2mg/L和1.3mg/L,除个别样点外,地热水中Sr,H2SiO3,F及HBO2的质量浓度均达到医疗价值的浓度标准,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地热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可为温泉洗浴、疗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儿感染细菌的变迁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该期间检出病原菌的构成和前几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BDPhoenix100仪器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0-2015年检出病原菌105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40株,占80.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9.3%、16.7%、9.9%、8.6%、3.3%。革兰阳性菌1490株,占1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8%、2.2%、1.8%。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10%,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0%,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均〉20%;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比例分别接近8.4%和2.9%。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菌。结论该医院所在地区新生患儿感染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细菌未见趋势性变化。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