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Abstract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facial fractures and som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o manage. Opinion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 differ among surgeon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fracture management, and better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outcom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s becoming many surgeons’ preferred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dylar fractures. Becaus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uch fractures is complex, certain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se six key poi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 virtual evaluation of condylar fracture, a suitable surgical approach, good reduction, stable internal fixation, repair of the articular disc, and restoration of the mandibular arch width. We believe that these point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mandibular condyle fractures.

  • 标签: Mandibular fractures Condylar fractures Templat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通气中改良俯卧方法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ICU ARDS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俯卧实施俯卧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俯卧方法实施俯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结果:实施俯卧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俯卧前,实施俯卧后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俯卧位方法 ICU ARDS 俯卧位 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俯卧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通气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4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通气治疗,干预组采用改良俯卧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差异情况及压伤发生情况。结果俯卧前后,2组患者间SaO2、PaO2、PaCO2、PaO2/FiO2等氧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俯卧前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俯卧后氧合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患者压伤发生率(17.64%)明显低于对照组(4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患者胸部是俯卧通气时压伤高发部位。结论改良俯卧方法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氧合情况,且能减少ARDS患者俯卧通气治疗中压伤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护理 改良方法 俯卧位通气 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性鼻炎(AR)中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 pg/ml比(3.79±1.21) pg/ml、(3.88±0.25) pg/ml比(3.57±0.23) pg/ml、(6.34±1.38) ng/ml比(4.89±1.10) 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5,P值均<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及鼻黏膜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均高表达PD-1及PD-L1,AR患者外周血中sPD-1及sPD-L1表达水平升高,PD-1/PD-L1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促进AR炎性反应。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树突状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合并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开胸手术中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取 40例实施开胸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及全麻组,神经阻滞组在全麻之前于相应手术部位行前锯肌平面及竖脊肌平面阻滞,药物为 0.25%罗哌卡因 30毫升行前锯肌平面阻滞, 0.25%罗哌卡因 20毫升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病人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拔出气管导管后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时切口疼痛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术中镇痛药使用减少,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深呼吸及咳嗽切口轻度疼痛。结论,前锯肌平面合并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为胸科手术提供确实术中及术后镇痛,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阻滞 胸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侧卧与截石配合肛肠手术应用价值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按照病人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16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分析组80例,其中对照组和分析组病人分别接受采用截石摆放和侧卧摆放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分析组病人手术时间及术中生命体征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侧卧位 截石位 肛肠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理念在严重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应用意义。方法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加速康复方法治疗37例Neer分型属于3部分或4部分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9例(内固定组)、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8例(关节置换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难度、术后患者骨愈合情况以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手术治疗疗效并总结手术治疗体会及加速康复经验。结果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速康复理念始终贯穿于术前病情评估、术中细节处理、术后功能锻炼等整个治疗过程中。术后随访,内固定组有27例术后3个月时达到骨愈合,1例因术后2个月时外伤再发骨折行翻修手术,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予患肢悬吊,术后5个月时达到骨愈合。关节置换组8例患者均在术后3 ~ 4个月达到术后骨性愈合,术后无肩峰骨折及肩胛骨骨折病例。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差异,内固定组患肢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严重肱骨近端骨折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案。加速康复治疗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肱骨近端骨折诊治过程中,对术后疗效影响显著。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头置换术 加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中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 接受治疗48例 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患沟通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患沟通干预以后,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进行干预,具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 高血压患者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大鱼际肌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9例急诊伴有大鱼际肌损伤掌骨平面拇指离断患者实施再植。结果9例掌骨平面离断指均Ⅰ期存活,其中3例出现肌腱粘连,术后3个月予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指没有旋转、成角畸形,大鱼际肌饱满;8例拇对掌功能:拇指指间关节掌侧纹到第三掌骨远侧掌横纹之间最大距离为5~8 cm。5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75%,4例再植指总主动活动度大于健侧50%;7例再植指指体皮肤色泽、温度正常,张力适中,毛细血管反应灵敏,2例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怕冷;指腹两点分辨觉7~9 mm,感觉恢复至S3~S3+。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拇指功能: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伴有大鱼际肌损伤第一掌骨平面拇指离断伤进行再植,存活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离断指体完整前提下,熟悉拇指解剖及变异,术前充分评估受伤情况,可提高掌骨平面拇指离断再植临床疗效。

  • 标签: 拇指 再植术 大鱼际肌损伤 掌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拔牙后牙槽窝点保存不仅与种植时机选择有关,而且关系到种植修复体质量,美学和寿命,是口腔种植医生关心重大课题。本文对各种点保存术式和方法做一综述,并对常用植骨材料临床选择略做探讨。

  • 标签: [] 牙槽窝(骨) 微创拔牙 骨替代材料 位点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臀外倒转术安全性,分析影响手术成功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以便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方法:本次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4月-2020年05月60例孕晚期臀外倒转术孕妇,统计手术成功率,按照外倒转是否成功将孕妇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手术成功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60例孕妇中,外倒转手术成功40例(66.67%),失败20例(33.33%),其中,成功组中有3例(7.50%))孕妇剖宫产,胎儿窘迫1例(2.5%)、阴道试产失败2例(5%)”,失败组均使用剖宫产终止妊娠(100%),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9,P

  • 标签: 臀位妊娠 外倒转术 自然分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更清楚了解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临床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了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 100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把这 100 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 50 例患者。其中对参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性护理,而对观察组采取护患沟通法。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焦虑抑郁情况和患者血压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情况都要高于参照组,并且在焦虑抑郁评分和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也要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护患沟通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可以让患者心情保持愉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之间关系融洽度,所以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护患沟通 高血压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和枕后难产处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产科应用持续性枕横和枕后难产产妇患者 148例,采用抛硬币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治理组,每组 74例。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治疗组采用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处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Apgar)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例数低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自然分娩例数高于一般组( P< 0.05);治疗组患者 Apgar评分高于一般组( P< 0.05)。结论:将徒手旋转胎头术应用至持续性枕横和枕后难产处理治疗中,可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减小产后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促进产妇患者自然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持续性枕横位 枕后位难产 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