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从医院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探讨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应用措施,为推动医院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助力。
简介:摘 要:在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式中,此技术逐渐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中,使得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提升,例如工业建筑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等。计算机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便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优势,形成的新型信息化计算方式,现如今能够广泛应用于市场主要仰仗其几点优势:可靠性优秀、具有高使用灵活性、延展性较高等。近几年新型医疗机构经营政策的改革和管理政令发布,推动着我国各个地区的医疗机构需要贴近并纳入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将其代替原有管理方法实现区域性工作管理集中化和共享化,充分利用信息化中计算机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从云端调取相关数据便以各取所需完成工作,能极大节省支持各种操作的软件下载时间和繁琐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使我国对与医疗事业相关的设施、系统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电子病案信息技术,因为病案是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文件资料,包括患者本人或他人对患者病情的主观描述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客观检查结果及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以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凭据,属于病人在治疗期间极其重要的信息档案,在医疗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为确保加强电子病害信息技术的水平,在计算机管理模式下,必须积极使用计算机管理技术,不断优化电子病案信息技术,能够确保可以更加信息化的记录患者在医院治疗到最后出院的全过程,进而使医院病例记录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使我国对与医疗事业相关的设施、系统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电子病案信息技术,因为病案是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文件资料,包括患者本人或他人对患者病情的主观描述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客观检查结果及医务人员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以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凭据,属于病人在治疗期间极其重要的信息档案,在医疗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为确保加强电子病害信息技术的水平,在计算机管理模式下,必须积极使用计算机管理技术,不断优化电子病案信息技术,能够确保可以更加信息化的记录患者在医院治疗到最后出院的全过程,进而使医院病例记录的整体效率与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在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现如今,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获得很大的便利,不可否认,这和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目前,计算机仍然属于实体工业产品,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其使用寿命而言,依旧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而在实践的具体过程中,计算机软硬件故障问题也逐渐凸显,一旦故障出现,无法及时解决,那么就必然会危害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和使用寿命。基于这些原因,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笔者认为可以应用观察法、拔插检测法和系统最小这些方法分析故障并进行检测,且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维护策略,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技术手术的骨盆软骨肉瘤患者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34.00±1.41)岁(范围23~72岁)。47例为原发骨肿瘤,7例为复发骨肿瘤;肿瘤位于髂骨(Ⅰ区)15例,主要侵及髋臼(Ⅱ区)35例,耻骨(Ⅲ区)1例,侵及骶髂关节(Ⅳ区)3例。行穿刺活检45例(83.3%),切开活检4例(7.4%),5例未取活检,其中2例为多发骨软骨瘤恶变、2例为骨盆软骨肉瘤复发、1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骨盆恶性肿瘤。病理分级:Ⅰ级3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计算机导航引导下按术前设计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其中保肢术49例(90.7%)、截肢术5例(9.3%)。采用切除肿瘤标本大体外观和肿瘤最大径剖面检查评估肿瘤外科切除边界。分析术前肿瘤状况、性别、肿瘤分型、活检方式、肿瘤位置、截肢或保肢、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复发率的差异。结果切除边界为广泛切除39例,边缘切除13例,囊内切除2例。52例(96.3%)按术前计划的外科切除边界完成手术,2例未完成。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00±93.34)个月(范围12~150个月)。存活4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而死亡9例。局部骨与软组织复发8例(14.8%,8/54),其中保肢者复发7例(14.3%,7/49)、截肢者复发1例(20.0%,1/5)。不同外科切除边界患者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2,P=0.001);边缘切除复发的风险是广泛切除的8.222倍[95%CI(1.297,52.140)]。按美国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肢体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0.00%±4.71%(范围60.00%~10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4.1%),其中感染7例(13.0%)、术区及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3.7%)、伤口皮缘坏死延迟愈合4例(7.4%)。保肢术49例中,复发后截肢2例,5例患者肿瘤巨大侵及血管、神经而选择了半骨盆截肢手术,最终保肢率77.8%(42/54)。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盆软骨肉瘤精准切除技术可行,有利于完成术前计划,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其局部安全性不低于截肢术。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被各大教学领域所应用,该种教学方式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基础上设计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构,合理应用相关设备与技术,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革新与应用。特别对于临床中所涉及到的基础医学或其他相关学科,掌握良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可为临床基础医学教育提供有力帮助,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理念相结合,可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将所需要传输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的表达及传输至各位医学生,起到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对于临床实践性强、原理抽象、形态多样等各种医学课程,应用传统教学理念不仅费力费时,且效果较差,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可以明显改善传统教学中不足之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特围绕计算机软件基础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与开发进行叙述,为临床各教学领域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枕骨髁螺钉安全置入的钉道参数范围,并评估最佳的进钉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上颈椎CTA扫描64例患者的数据,排除骨折脱位、肿瘤及椎动脉水平段变异等。利用Mimics软件对枕骨、寰椎及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以枕骨髁后方内、外侧中点及中点水平方向左、右侧间隔3 mm分别为中、内侧、外侧3个候选进钉点,测量各进钉点枕骨距椎动脉水平段上缘的垂直距离(vertebral artery-occipital distance,VOD),定义VOD> 4 mm可容纳直径3.5 mm螺钉置入。将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分别以最大头倾角及最小头倾角结合各进钉点下最长钉道的合适内倾角置入VOD>4 mm的进钉点,随后将置钉后的三维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计算各进钉点头倾角安全范围及置钉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侧、中进钉点VOD分别为(8.07±2.13)mm、(7.70±2.19)mm,对应的可容纳置钉率分别为97.7%、96.1%,中、内侧进钉点VOD及可容纳置钉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外进钉点VOD为(5.63±1.66)mm,可容纳置钉率仅78.9%,均明显低于内侧、中进钉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侧进钉点可获得相对较大的内倾角度(44.14°±4.06°),从而辅以较长的钉道长度[(24.22±1.82)mm];而中、内侧进钉点的内倾角度及钉道长度随着进钉点的内移逐渐减小,分别为中进钉点[31.27°±3.85°,(21.82±1.66)mm]、内侧进钉点[24.37°±3.32°,(19.49±1.62)mm];外侧、中、内侧进钉点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内侧进钉点的头倾角安全范围分别为2.32°~21.43°(12.58°±4.23°)和3.41°~20.81°(12.09°±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外侧进钉点的头倾角安全范围仅2.07°~15.24°(8.17°±2.55°),明显小于中、内侧进钉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可容纳螺钉置入的进钉点中,外、中进钉点辅以5°头倾角可获得最大的置钉成功率,分别为98.02%与98.37%,而内进钉点在3°头倾角下可获得100%的置钉成功率。结论后路枕骨髁螺钉在水平方向进钉点的选择中,中、内侧进钉点受椎动脉水平段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置钉成功率及较大的头倾角安全范围,而内侧进钉点的螺钉置入长度不及中、外侧进钉点,因此中进钉点作为后路枕骨髁螺钉的最佳进钉选择更显合适。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模拟和文献综述,概述新型超短效苯二氮类镇静/麻醉药瑞马唑仑的药理学特点、临床应用趋势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以主题词"remimazolam"并关联"CNS7056""CNS7054"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搜索描述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药代学和药效学文献,提取药物药代学、药效学特征。模拟瑞马唑仑静脉注射、静脉输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后药物浓度变化和药效学,包括起效时间、峰效应时间、维持时间、稳态浓度时间、稳态输注时间敏感性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s,CSHT)等。综述瑞马唑仑临床相关特点。结果静脉注射时,瑞马唑仑起效时间(1.2~2.9 min)较丙泊酚(0.8 min)慢,峰效应时间和维持时间两者相近且均远低于咪达唑仑;静脉输注期间,瑞马唑仑起效快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三者达稳态浓度时间均较长;瑞马唑仑TCI时与静脉注射有相似的起效时间。瑞马唑仑和丙泊酚达稳态浓度时间相似,比咪达唑仑快、较瑞芬太尼慢。为获得相同目标浓度,瑞马唑仑的TCI给药速度/静脉输注速度比趋近1耗时>1 h,劣于瑞芬太尼而优于丙泊酚。瑞马唑仑CSHT相对恒定而丙泊酚CSHT随稳态输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输注12 h后两者CSHT分别为5.9 min和13.9 min。结论瑞马唑仑不宜常规用作术前药或用于极短时间诊疗操作;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时药理学特点与丙泊酚相似,停药后恢复稍好于丙泊酚,两者均适用TCI模式给药;瑞马唑仑用于ICU镇静具有良好的前景。瑞马唑仑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探索,尤其是临床情况下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特殊人群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