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介入护理。方法配合脑血管造影术的手术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等各方面进行护理。结论脑血管造影术介入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恢复健康与减少并发症发作风险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总结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4例(69个动脉瘤),均进行了颅脑DSA检查。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48例,球囊辅助栓塞10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32例,95%栓塞者18例,90%栓塞者14例。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58例,轻残4例,重残2例,无死亡,随访64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轻残,1例重残,良好率95.3%。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了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患者护理后的生活情况明显好于护理后,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术后往往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容易出现出血的并发症,如果治疗及时、术后护理得当的话,一般不会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

  • 标签: 心血管 介入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实施心脏介入治疗术528例患者,对于所发生的2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介入术后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由多种因素引起。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脑血管介入治疗14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的细心观察和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做好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报告了6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体会。得出结论通过护士精心细致的护理,成功率达100%,因此完善的术前准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的密切配合与观察是成功的关键,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和消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护理 出院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脑血管介入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360例脑血管介入患者的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对患者进行整个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结果促进了护患交流,消除了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各种负面心理,提高了手术各种负面心理,提高手术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脑血管介入护理中,探索患者在围手术期稳中有降个阶段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最佳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这也对介入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006年4月—2011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肝血管瘤患者52例,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与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52例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一般者1次,肿瘤较大者做2次,本组中10例肝巨大血管瘤行两次栓塞治疗,全部患者均于首次术后随访1、6、12个月,行CT检查,其中显效26例,肝血管瘤缩小50%以上,上腹部不适、疼痛明显减轻,有效20例,肿瘤缩小30%,上腹部不适明显减轻。肿瘤缩小<20%者6例。有效率达88.5%。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体会。方法对76例心血管介入的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与手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使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结果76例心血管病人介入全部成功,并康复出院。结论心血管病患者需要及时、准确的护理工作,心血管病患者多为长期患病,逐年加重,护理人员只有细心细致的进行护理工作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才能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促进患者康复尽快使患者出院。

  • 标签: 介入治疗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进行早期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25枚,全麻及肝素化后,从股动脉置入6F导引导管,于患侧颈内动脉C2平面,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置于动脉瘤体的近端1/3~1/2处,行动脉瘤内造影,对圆形/卵圆形或宽颈动脉瘤,采用“蚕茧”栓塞技术,在鱼形/囊状动脉瘤,采用“蚕食”栓塞技术。结果治疗组24例25枚动脉瘤瘤腔完全致密填塞或几近完全填塞(填塞范围>95%)20枚;大部分填塞(填塞范围70%~95%)2枚;部分填塞(填塞范围<70%)1枚;2例填塞失败。术后随访1月至5年,治疗组无一例死亡,亦未发生再出血;1例DSA复查发现动脉瘤腔扩大,未作特殊处理;17例CTA复查正常;6例未行DSA及CTA复查。远期生活质量GOS评分均为Ⅰ级。结论动脉瘤早期血管介入治疗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出血,疗效确切,可操作性强,创伤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尽早发现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良好转归。方法9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注意术中观察、心理护理及术后重要指标监测。结果患者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8例心包穿刺引流成功、1例外科开胸修补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心包填塞的患者,术中注意观察是及早发现并发症,争取抢救时机,挽救生命重要举措之一。

  • 标签: 心血管 介入治疗 心包填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其最佳护理策略,改善预后。方法选随机选取2010年01月-2012年01月我科住院行介入治疗的300例冠心病患者,对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血管并发症者14例,其中,发生血管穿刺口渗血、血肿者7例,发生拔管综合征者2例,发生假性动脉瘤者2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者2例,发生动静脉瘘者1例。所有发生血管并发症患者经过积极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为减少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制定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策略。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血管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采用股动脉血管支架治疗的26例下肢ASO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ABI)进行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124.6±32.2)m增加到(552.7±137.5)m,ABI由0.62±0.04增加到0.94±0.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100%,2年通畅率为92.3%。结论PTA联合血管支架置放是治疗下肢ASO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动脉硬化闭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成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对照组(B组)各20例。术前30min给予长托宁1mg、苯巴比妥0.1g肌注,术中采用恒速微量注射泵泵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后、股动脉穿刺置管、支架置入后及清醒时、拔除喉罩或者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术毕患者是否有躁动、术后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以及术后苏醒血流动力学稳定,相关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简单,置入成功率高,通气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只要掌握好其使用适应症,较气管插管通气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增加了手术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SilkFibroinScaffolds,PSFSs)在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血管化,为丝素蛋白材料用于组织工程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的PSFSs;选取28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n=16;B为对照组,n=12)。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实验组植入PSFSs,对照组植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海绵。术后4、7、10、14、21、28d,每组各取两只大鼠灌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CD34)检测,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A组微血管超微结构。结果HE染色示A组炎症反应较B组轻、消退速度快;PSFSs降解速度比PVA快;通过CD34染色计数材料内微血管密度(MVD),A组在术后7、10、14、21、28d分别为1.4、3.6、10.6、8.6、8.8,对照组分别为0、2.2、4.8、4.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7d即可观察到材料内有微血管形成,14d时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并稳定于一定水平;B组7d时尚无微血管形成,14d时微血管数量较多,也呈现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结论PSFSs能在大鼠脊髓内血管化,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修复中枢神经损伤。

  • 标签: 组织工程 血管化 丝素蛋白 支架 脊髓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总结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休克的护理,分析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并发低血压状态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观察心电监护,及时巡视病房,早期发现患者的面色、表情、及血压变化,准确、熟练的进行抢救。结果400余例中并发低血压反应的15例,2例6天后血压及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其余13例2小时内血压恢复正常。

  • 标签: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低血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