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本刊2005起均对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后。标识分类号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希望有条件查询的作者在来稿时自行标明中图分类号。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定量磁敏感图和R2*图中测量磁敏感性值和R2*值,观察0~6岁儿童脑深部灰质核团铁随年龄变化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87例年龄1个月至6岁儿童(男26例/女61例),按照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1个月至1岁和大于1~6岁两组,测量并分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磁敏感性值和R2*值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1个月至1岁,仅苍白球磁敏感性值与月龄呈正相关性,而各深部灰质核团的R2*值均与月龄呈正相关性(P均<0.001)。大于1~6岁,各部位磁敏感性值和R2*值与月龄均呈正相关(P均<0.05),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的磁敏感性值与月龄的相关系数高于R2*值。结论由于R2*值可能受到脑水含量的影响,定量磁敏感图成为一种更适合评估0~6岁儿童脑深部灰质核团铁随年龄变化规律的方法。
简介:为了探讨H7K(R2)2修饰的pH敏感脂质体对U87-MG细胞的靶向作用,本文选择香豆素-6(coumarin-6)为荧光探针构建了包载香豆素--6的H7K(R2)2修饰的pH敏感脂质体(coumarin--6--PSL--H7K(R2)2)。采用流式实验分别对H7K(R2)2在coumarin--6--PSL--H7K(R2)2中的比例以及coumarin-6--PSL--H7K(R2)2在U87--MG细胞的摄取途径进行研究。采用CD技术对H7K(R2)2在pH7.4和pH6.8条件下的二级结构进行考察。实验结果显示,H7K(R2)2在coumarin--6--PSL--H7K(R2)2中占2.5%时,其靶向作用优于1%和3.5%。细胞摄取途径实验表明,coumarin--6--PSL--H7K(R2)2进入U87--MG细胞不受菲律平、甲基--β--CD和氯丙嗪等抑制剂的影响。H7K(R2)2在pH6.8时的二级结构多为β--turn。本研究结果表明,在H7K(R2)2修饰的pH敏感脂质体中,H7K(R2)2的最佳比例可确定为2.5%。H7K(R2)2修饰的pH敏感脂质体进入肿瘤细胞的途径主要通过低pH条件下H7K(R2)2所产生的穿膜肽样作用。H7K(R2)2在pH6.8条件下所出现的发卡样二级结构是其产生靶向和穿透作用的可能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膀胱肿瘤患者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UBt)基础上运用膀胱灌注的疗效做评价。方法:本研究选择的104例膀胱肿瘤患者入组时间为2017/8/1-2019/8/3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2例/组),对照组使用TRUBt,调研组在TRUBt基础上加用膀胱灌注疗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一年与两年复发率做评价。结果:治疗前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无差异(P>0.05),术后发现加用膀胱灌注的调研组患者上述指标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调研组1年和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采取TRUBt方案基础上运用膀胱灌注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患者两年复发率更低。
简介:目的探讨以CO2为介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以CO2为介质,采用充气膀胱镜技术,对26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手术效果等。结果26例患者均操作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7min(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开始后10min及结束后30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对比血气分析中pH值、CO2分压值、O2分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4-7d)。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随访5-1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以CO2为介质对膀胱肿瘤进行TURBT治疗,视野清晰,出血少,安全有效,具有一定可行性。
简介:目的:探讨MRI血氧水平参数R2*、T2*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之间的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一组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脓肿病例行MRI多回波R2*扫描。在R2*图和T2*图上分别测量病灶、脾及脊柱旁骨骼肌的T。’值和&。值,同时计算病灶/脾及病灶/肌比值。分析以上参数在以上不同病种之间的差异。结果:在5种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的R2*“值及其比值最小、T2*’值及其比值则最大。血管瘤的T。”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肝脓肿及肝转移瘤(P〈O.05)。肝细胞癌的R2*值、R2*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血管瘤,而Tz”病灶/肌比值则小于血管瘤(P〈0.05)。另外,肝细胞癌的R2*病灶/脾比值也明显大于肝脓肿(P=0.044,t=2.222)。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瘤3种恶性肿瘤之间,胆管癌分别与血管瘤、肝脓肿之间,转移瘤与肝脓肿之间R2*、T2*值及其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RI血氧水平参数有助于血管瘤与肝细胞癌、转移瘤及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但对不同恶性肿瘤、对胆管癌与其他疾病之间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2*值评价不同程度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及其对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组,均行肝尾叶切除术。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3 d、7 d、14 d、30 d进行常规MR及BOLD MRI扫描。测量并计算R2*值及肝再生率(LRR)。30 d扫描结束后检测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冻存肝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并获取病理切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各组不同随访时间、不同热缺血时间的R2*值、LRR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R2*值与LRR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F = 24.600,P < 0.001)及两者的单独效应对R2*值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对LR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25,P = 0.528),但二者对LRR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同一随访时间,除热缺血40 min组外,R2*值与LRR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后3、7、14、30 d r值分别为0.510、0.681、0.612、0.541,P值均< 0.05)。同一热缺血时间,R2*值与LRR均呈显著负相关(热缺血0、10、20、30、40 min r值分别为-0.800、-0.852、-0.893、-0.648、-0.853,P值均< 0.05)。术后30 d R2*值与各生化指标无相关关系(P值均> 0.05)。结论R2*值可无创、定量评价兔肝WIRI的微观结构改变及其对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WIRI(≤30 min)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且热缺血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超过30 min促进作用明显减低。
简介:摘要总结了49例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体会,包括膀胱灌注化疗前、中、后的护理观察,规范的护理措施,配合心理护理,有效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灌注的依从胜,从而有效的预防膀胱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膀胱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尤其是60至70岁的年龄段。吸烟是膀胱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膀胱肿瘤治疗的早期,护理的迅速介入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掌握病情的发展趋势,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深入了解膀胱肿瘤的护理,有助于建立更为科学、全面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TURB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2.50%,显低于常规组的17.50%(P<0.05)。实验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膀胱痉挛、膀胱刺激征、排尿困难、继发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浅表性膀胱癌治疗中应用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贸易的不断的加深,它们共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前几十年来说,人们是非常害怕生病的,小型的疾病需要花费一定的钱财和精力去医治,但是一旦出现了大型的疾病,那就基本上只有等待疾病发病了。但是我国各方面的科技技术得到了提高,先进的医用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多,它们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广,这使得我国的医疗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膀胱肿瘤的发病的概率变得越来越大,膀胱肿瘤的患者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个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巨大的关系。对于膀胱肿瘤的治疗,目前的治疗的方法是有很多种的,但是应用的最多的方法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灌注的方法,因为这两种的方法的治疗的效果是非常的不错的,有很多医院已经开始了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灌注联合起来对膀胱肿瘤进行治疗,力图获得更好的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临床效果观察进行分析研究。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CO2介导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传统水介导TURBT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以CO2气体为介质行TURBT;B组(24例):行传统TURBT,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用水量、[JP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未精确计算)、[JP]术中平均用水量807.7(500~1000)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7)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肿瘤2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3例。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15~40)min、术中少量出血(未精确计算)、术中平均用水量13500(6000~18000)ml、术中1例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膀胱穿孔(轻微,未更改手术方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4~10)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肿瘤1例,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1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CO2为介质的TURBT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视野清晰,用水量少,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