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的护理中,观察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存在吞咽障碍后遗症,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包含4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SSA)、生活能力评分(ADL)、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吞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雄安新区安新县中医医院内1科收治的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单盲法评价,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以及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疗效评价指标为间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2周后,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27/36),治疗组痊愈1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8.9%(32/3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2)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该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2.02、2.42,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增高(t=0.735,P<0.05)。(3)SSA评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04、2.46,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t=0.7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和吞咽治疗仪合用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吞咽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共1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2例,对照组患者8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吞咽功能障碍对比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早期康复后的吞咽功能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能够有效的提升吞咽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吞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雄安新区安新县中医医院内1科收治的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纳入患者,单盲法评价,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以及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疗效评价指标为间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2周后,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5.0%(27/36),治疗组痊愈1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8.9%(32/36);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2)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该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2.02、2.42,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增高(t=0.735,P<0.05)。(3)SSA评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评分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04、2.46,P均<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t=0.7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和吞咽治疗仪合用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吞咽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为1例脑梗死吞咽障碍口腔并发症的患者制订循证护理方案。方法按PICO原则,针对患者临床表现提出问题,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检索Uptodate、NICE、SIGN、RNAO、医脉通指南网、BMJ、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有关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口腔并发症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等,对证据评价后,将最适宜证据应用于该例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共纳入1篇临床决策、5篇临床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Meta分析、3篇RCT。根据检索结果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意愿,护士根据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内容每2日进行吞咽功能检查,进食时给予抬高床头40°~45°并保持1 h,每日3次用氯己定口腔护理液行负压冲洗法刷牙,用机械性擦洗法清除痰痂,每晚护士用6X刮舌技术擦洗舌背,感染得到控制后用0.9%氯化钠溶液每日2次冲洗刷牙。每日评估口腔情况及吞咽功能,用鼻面罩高流量湿化氧疗及面罩喷射雾化吸入等,入院后第3天行吞咽训练。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7 d后,患者口腔黏膜湿润无异味,无痰痂,吞咽功能由Ⅳ级变为Ⅱ级。结论护理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护士要及时评估患者口腔及吞咽功能,应用氯已定及0.9%氯化钠溶液口腔护理液机械性擦洗法及负压冲洗式刷牙法能有效去除痰痂,用6X刮舌技术擦洗舌背,能减少微生物,减轻口臭;应用鼻面罩高流量湿化氧疗及喷射雾化吸入湿化效果显著,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能减少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诊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49例,年龄(71.84±3.12)岁。按照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分为吞咽功能障碍组22例和无吞咽功能障碍组82例。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脑干、多发性病灶、进食时间>30 min、牙齿缺失>6颗、固体食物、喂食是脑梗死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且OR≥1)。结论脑梗死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护理措施干预,以避免吞咽功能障碍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组,23例)、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组,25例)、后循环梗死组(POCI组,24例)、腔隙性梗死组(LACI组,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直至发病后90 d,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MoCA评分<22分为PSCI组,MoCA评分≥22分为单纯ACI组。分析不同OCSP分型ACI患者PSCI的发生情况。比较PSCI组与单纯ACI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发病30 d)、血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入院后次日)。分析MoCA评分与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94例患者PSCI发生率为71.28%,其中PACI组84%,LACI组77.27%,POCI组66.67%,TACI组56.52%。PSCI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B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oCA评分与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存在正相关(P<0.05),与BI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OCSP分型与PSCI发生密切相关,NIHSS评分、血清Cys-C水平偏高且发病30 d时BI评分偏低的ACI患者发生PSCI的风险更高,应提高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9年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14例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后72 h之内完成核磁共振颅脑扫描,并于1周内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情绪测评。根据SDS评定结果,选择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无抑郁患者69例为对照组;选择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伴轻度抑郁患者45例为病例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同脑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特点及认知功能,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并观察临床躯体化症状表现特点。结果(1)对照组患者男53例(76.81%,53/69),女16例(23.19%,16/69);病例组男29例(64.44%,29/45),女16例(35.55%,16/4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对照组和病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1.88%(22/69)、53.33%(2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病例组患者基底节区和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灶发病率分别为80.00%(36/45)、71.11%(32/45),对照组分别为59.42%(41/69)、18.84%(13/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其余脑区梗死灶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病例组注意力和计算力受损比例为8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78.26%(5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2.659,95%CI 1.041~6.793,P<0.05)、半卵圆中心梗死灶(OR=10.332,95%CI 4.069~26.235,P<0.01)是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伴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5)躯体化症状失眠和流泪的比例病例组分别为35.56%(16/45)、37.77%(17/45),均高于对照组8.70%(6/69)、2.90%(2/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半卵圆中心脑梗死病灶是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者可伴有失眠和流泪的躯体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