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80)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样本,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于参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将手术治疗干预实施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诊的60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不同治疗方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差、优良率83.33(25/30)、10.00(3/30)、6.67(2/30)、93.33(28/30)和66.67(20/30)、10.00(3/30)、23.33(7/30)、86.67(23/30),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为(23.45±7.12)d、(61.02±10.32)d和(46.57±8.57)d、(101.02±12.24)d,有差异,(P<0.0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患者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治疗方案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肱骨髁间骨折是常见的疾病,多数为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困难,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差。切开复位并未寻求最佳的固定方式,导致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无法有效修复,也容易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问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材料学、生物力学、生物学效应上效果好,对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双柱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2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双柱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介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按MehneMatta分型:低T型6例,Y型5例,H型1例。方法对近年手术治疗的1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肱骨髁间骨折进行分析,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10例,占83.3%,骨不愈合2例,占16.7%,骨折不愈合均为鹰嘴窝,内外柱已愈合且关节面形态未见改变。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应用双柱固定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够做到肱骨远端关节面近乎完全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是影响肱骨髁间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且选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或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术中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头置换及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二级综合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行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行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标准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较A组短,术中出血量较A组低(P<0. 05),而A组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 05)。结论: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其优势,股骨头置换术可更好改善术后的关节功能评分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内固定治疗术手术时间短,创面小,出血量更少。在应用此两种术式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基本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患者分为PFNA组和钢板组,各30例,分别行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76.7%),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