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定量研究多叶准直器(MLC)位置误差对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MLC-IMR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为该治疗技术确立MLC质控精度和运行容差提供指导。方法模体研究使用计划系统中建立以5、10、20 mm为子野宽度的三组条形10 cm×10 cm动态滑窗测试野计划。患者计划抽取7种常见肿瘤的临床治疗计划,包括鼻咽癌、胶质瘤、肺癌、食管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每种6例。模拟MLC误差包括系统性开/关误差、系统性偏移误差和随机误差,对原计划引入MLC误差生成模拟计划,比较原计划和模拟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模体研究结果表明剂量偏差与系统性开/关误差成正比,与子野宽度成反比;系统性偏移误差导致积分剂量的整体偏移,对射野中心剂量无影响。患者计划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开/关误差对剂量学有影响,7种常见肿瘤计划靶区的剂量敏感性为7.258~13.743%/mm,剂量敏感度与平均子野宽度负相关;系统性偏移误差引起的每毫米剂量学偏差均<2%;2 mm以下随机误差时引起的剂量学变化在临床上可忽略不计。结论对于行固定野动态IMRT计划宜限制子野最小宽度,而加速器端应加强对MLC的质控。为了确保靶区剂量的不确定度<3%,支持2 mm随机误差应作为固定野动态IMRT时的运行容差,0.2 mm每侧或0.4 mm单侧的对齐精度作为质控精度以保证不同肿瘤的放疗剂量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以低容量局麻药行靶向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72例ASAI或II级急诊或择期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IIIII组均采用传统异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和20ml。比较三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I组臂丛阻滞成功率高于III组,明显高于II组,起效时间I组快于III组,I组、III组明显快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低容量局麻药臂丛神经阻滞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作者简介王红梅(1970-),女,主管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血液净化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自2006年以来行HVHF治疗的45例SAP的患者,按治疗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血尿素氮(BUN)、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HVHF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机器各项参数。结果本组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死亡率达到了467%。经HVHF治疗24h之后,死亡组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而存活组则出现较为明显地降低;与存活组相比,存活组在HVHF治疗24h后和治疗前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要高一些。在HVHF治疗24h后,两组的MAP、Cr、BUN、氧合指数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结论SAP的预后能够通过早期HVHF来进行改善,HVHF也能够对SAP进行有效辅助治疗;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能够有利于指导判断预后情况;要保证HVHF的顺利、安全进行,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护理。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新的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弓三维数字化(3D)模型的方法.并评价该建模方法的尺寸和咬合精确度。材料与方法:用常规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获取每颗牙齿的精确模型.用一种改良的咬合记录技术记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齿的相互关系。这种改良技术可以降低由于张口行为诱使下颌骨呈弯曲变形所导致的咬合记录的不准确性。通过采用颊前庭和腭侧两种硬性支架来防止咬合记录时记录材料的变形。全牙列人造石工作模型上耠架后.比较两种硬性支架辅助殆记录对模型咬合尺寸精度的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一个健康的志愿者,采用以上的记录方法,通过检查其咬合接触的形式和接触点的分布来评价上述两种不同咬合记录技术获得的耠接触精确性。结果:使用腭侧和颊前庭硬性支架辅助进行咬合记录.测得模型牙弓宽度减少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0.017mm和0.269±0.114mm。腭侧硬性支架辅助咬合记录的模型尺寸精度与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的精确度相似。3D牙弓模型得到的咬合接触形态和分布与咬合记录材料透照影像获得的殆接触相似.从而表明了这种记录方法的准确性。结论:本试验所提出的建模方法,配合使用腭侧硬性支架.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简介:摘要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年病死率约25%,其发生与透析相关性并发症有关,其中体液容量超负荷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sisweightgain,IDWG)在允许范围,是降低HD患者病死率和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接受和服从透析间期液体摄入要求的行为和程度。严格控制透析间期液体容量及充分血液透析可明显减少因容量负荷过重引起的透析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管电压在鼻窦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头颅标本,在逐层扫描方式下,分别选择5种不同的管电压(70、80、100、120、140 kV),对鼻窦区域进行扫描。噪声指数(NI)厂家默认为9,自动管电流调制,Smart mA设置为对应管电压下的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为120 mm。进行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按照临床实践的基线重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层厚2 mm。在横断面的中心层面上,选择相应的兴趣区测量CT值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同时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图像品质因子(FOM)。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和1名主管技师采用双盲法对实验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5分制标准计分。结果实验所得影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在骨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100和80 kV的CNR分别为66.98、64.75,高于管电压为70、120、140 kV的CNR值(51.61、61.56、57.76)。CTDIvol最大值为34.11 mGy(140 kV),最小值为17.45 mGy(70 kV)。管电压100 kV时的FOM值为152.26。在软组织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80 kV的CNR为195.62,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39.46、154.49、148.06、155.58)。管电压80 kV时的FOM值为1273.56,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114.56、809.98、735.63、709.62)。结论CT头颅标本鼻窦逐层扫描中,临床怀疑骨质病变时,优先选择骨算法100 kV;临床怀疑软组织病变时,优先选择软组织算法80 kV时,所得的图像质量最佳且受检者辐射剂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