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3年至2019年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分离菌株情况,及其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传播疾病门诊就诊的生殖系统念珠菌病患者共649例,其中男116例,女533例,年龄15~84岁。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临床649株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白念珠菌517株(79.66%)、光滑念珠菌72株(11.09%)、近平滑念珠菌33株(5.09%)和其他念珠菌27株(4.16%);7年间的年分离率:白念珠菌平缓无变化(χ2=11.56,P>0.05),光滑念珠菌波动性升高、近平滑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均波动性降低(χ2=13.72、19.28、14.76,均P<0.05)。念珠菌对7种药物敏感性为:制霉菌素99.69%(647/649)、酮康唑85.20%(553/649)和氟康唑72.57%(471/649),敏感性较高,而伊曲康唑52.23%(339/649)、咪康唑34.36%(223/649)、嗌康唑34.98%(227/649)和特比奈酚8.32%(54/649)的敏感性低。结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多烯类药物敏感性高,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不同菌型的药敏有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进行分析与研究,来探究其中解脲脲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的影响作用,通过此次的研究来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诊断提供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一共选取本院在近几年来的一些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524例,其中168例为男性的患者,356例为女性的患者,研究患者的年龄均在8~78岁之间,对这些样本的患者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并最终对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中能够了解到,在这524例患者的研究中,其中有232例的患者支原体感染总阳性,而有172例患者UU阳性率达到例23.8%,共有10例MH阳性,50例为MH和UU混合的患者,其阳性率为9.5%,最后还剩下解脲脲原体有172例,人型支原体为10例,还有混合型的样本50例,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12中抗生素药敏的试验。结论:在对相关病例进行试验与分析之后能够了解到,解脲脲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并且不同的抗生素在药敏试验中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敏感性等都会不同,这对患者的诊断能够提供非常大的诊断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检测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23~77岁)。8例(32%)首发症状为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13例(45%)病变累及附件区(含卵巢、输卵管),其中9例为单侧受累。21例(70%)存在多结外受累,22例(73%)Ann Arbor分期Ⅲ~Ⅳ期,8例(2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22例(7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1例(7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30例患者中,11例(37%)采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30例均可评估疗效,完全缓解率为83%(25/30),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9.7%,5年总生存(OS)率为79.6%。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2分与较差的OS相关(P=0.048)。30例患者中,原发7例(23%),继发23例(77%)。继发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LDH升高者比例均高于原发患者(均P<0.001),但二者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61、0.671)。16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PIM1、MYD88、KMT2D、TP53、CARD11、CCND3和GNA13突变率均>20%,其中TP53突变与患者较差的PFS和OS相关(P值分别为0.012、0.002)。结论女性生殖系统DLB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DLBCL,原发和继发患者生存预后相似,PIM1、MYD88、TP53基因高频突变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以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入院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IgG4-RUMR)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11例IgG4-RUMR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按照2019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IgG4-RD分类标准评分,达到20分即诊断为IgG4-RUMR。结果11例IgG4-RUMR患者男女比为9∶2,发病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明显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或影像学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就诊于泌尿外科/肾移植科(10例)及肿瘤科(1例)。11例患者中3例有泪腺肿物、涎腺肿大、IgG4相关性胰腺炎等相关病史。影像学上,8例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并肾脏、输尿管积水(其中1例伴肾占位),1例显示睾丸、附睾及精索肿物,1例显示单纯肾实质占位,1例考虑前列腺增生。在接受过血清IgG4检测的10例患者中,血清IgG4水平为0.8~14.4 g/L。组织学上,11例均见显著的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少数伴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浆细胞数目为12~155个/HPF,IgG4/IgG比值15%~77%。根据2019 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评分,11例得分20~48分,均满足IgG4-RUMR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1例行肾部分切除,病理学检查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后,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行前列腺经尿道电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炎,之后患者因涎腺肿大再次入院,复核原病理切片修正诊断为前列腺IgG4相关性疾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进入腹膜后纤维化药物研究性治疗;其余8例根据病情需要行粘连松解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解除尿路梗阻后,行糖皮质激素伴或不伴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IgG4-RUMR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学表现非特异,其诊断需借助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综合评估。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变中,应将IgG4-RUMR纳入鉴别诊断。另外,在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中,2019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虽较复杂,但客观实用,适用于临床实践。
简介:摘要受益于全新的手术入路途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相比,尤其是对于男性、肥胖、骨盆狭窄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而言,手术视野更佳。尽管如此,taTME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否优于laTME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男性患者泌尿系症状方面,taTME相较于laTME没有显著优势,而且taTME术后尿路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并没有研究对女性患者泌尿系症状及生活质量作详细阐述。taTME与la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有损害,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性功能会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两者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患者的性功能方面,taTME相比laTME更具有优势。目前,taTME与laTME术后短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taTME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对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然而,taTME与la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是否有差别,有何差别,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患者功能学结果需要综合评定,且需完善术前基线资料评估,男性与女性的功能学评估应该分开进行,不能混为一谈。用于评价患者功能学结果的量表也需要验证其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在治疗时选用左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男性患者中选取132例进行分析,根据用药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小组为对照组,采用左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小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更高的治疗痊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在治疗时选用左氟沙星治疗具有较高的痊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