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对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影响。方法利用本院门诊患者标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与生化仪检测结果比较;利用室间质评样本在不同温度下检测,结果与回报靶值允许范围判定。结果20例门诊病人血浆在不同温度下检测结果与生化仪比较,7℃2小时后、15℃20分钟、25℃20分钟有显著性差异;5份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只有7℃和15℃时结果全部在靶值允许范围内。结论温度对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 标签: POCT 血糖 检测 温度 室间质评
  • 简介:为研究预冻温度和冷冻干燥机(冻干机)搁板温度对红细胞冻干保存后回收率影响,采用主要成分为7%二甲亚砜和4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缓冲液作为保护液,在不同预冻温度或搁板温度下进行红细胞冻干保存.首先将新鲜血液离心、洗涤和平衡以制备浓集红细胞,然后将浓集红细胞和保护液按1:3混匀制备红细胞悬液,在不同温度(-20,-35,-45,-80或-196℃)下预冻后移入冻干机(搁板温度设为-35℃,抽真空压力为200mbar)内进行真空干燥.为研究冻干机搁板温度对冻干红细胞影响,将上述红细胞悬液先在-80℃下预冻后移入冻干机,在不同搁板温度(-20,-25,-30,-35,-40或-45℃)下抽真空干燥,冻干结束后用37℃再水化液快速水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预冻温度下,冻干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均在85%和75%以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196℃组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当搁板温度等于或高于-25℃时,样品无法冻干;当搁板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随着搁板温度降低,冻干时间相应延长.再水化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均在90%以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当洗涤至等渗时,4组血红蛋白回收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本冻干体系只有当预冻温度在-20℃至-80℃,冻干机搁板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冻干效果较好,同时预冻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

  • 标签: 红细胞 预冻温度 搁板温度 固化温度 冷冻干燥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对于膀胱痉挛症状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收治11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冲洗液温度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55例。研究组使用30~34℃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参照组使用20~24℃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痉挛持续冲洗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膀胱痉挛发生率6例(10.91%)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0例(0%)均低于参照组17例(30.91%)、4例(7.27%),研究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使用30~34℃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能够降低膀胱痉挛以及尿路感染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膀胱痉挛持续冲洗时间和发生次数。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冲洗液 温度 膀胱痉挛
  • 简介:目的:使配制过氧乙酸能够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方法:把过氧乙酸溶液甲、乙两液按比例混合,放置24,48,72h,观察不同温度对原液含量影响.结果:室温在20~28℃时过氧乙酸原液含量比较理想,低于10℃时,不能达到要求浓度.结论:稀释前必须测定原液有效含量,冬季室温低于10℃时,原液需保存在20~25℃环境中.

  • 标签: 过氧乙酸 含量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分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体检者100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所采集血液标本随机分为室温检测组及冷藏检测组,两组标本分别于0.5h后、2h后检验及4h后检验。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影响。结果血常规检测结果可受温度及检测时间影响,且随着检验时间延长,结构所受到影响将变大。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应尽量能够及时送检,以减少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温度 时间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检验人员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时间,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温度 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及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体检正常人15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采集2份血液样本,一份保存在常温下(A组),一份保存在-4℃条件下(B组),分别放置30min、1h、2h、4h、12h以及24h后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不同检验时间,两组标本MCHC、HGB、WBC以及RBC水平变化不大,但是PLT水平变化较大;样本保存12h后,A组和B组MCHC和HCT水平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时间和温度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常规 时间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数据。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检验结果 时间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血常规时,不同温度下对化验值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行血常规检查健康体检人员中,选取其中124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样本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从新检测,对照组样本放置在冷藏室中一段时间后从新检测,每组62例,比较两组样本放置后化验值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室温下保存12h内行血常规化验,其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数值与对照组在冷藏室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数值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液样本红细胞化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血液样本放置在不同温度下,血常规数值有所变化,本次研究总结发现4℃下化验血常规数值最为准确。

  • 标签: 温度 血常规 化验 血红蛋白
  • 简介: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医常分为5个基本证型:风热证、痰热证、热毒证、肺阴虚证和肺脾气虚证,各型证候学特点表现不同,但其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特征性不明显。临床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辅助血清学检测。笔者近年来,对Mp检测多种病原体同时,应用SEROD1A-MYCOⅡ凝集试验方法,作血清抗Mp-IgM测定。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抗体检测的影响因素 温度影响
  • 简介:目的:克服温度对氧化锌软膏含量测定影响。方法:采用军规法(九一版)中“加和硫酸液(0.5mol/L)5ml”项后“水溶微温”来消除不同室温下测得氧化锌软膏差异。结果:该方法回收率为99.76%,RDS为0.25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于药检。

  • 标签: 氧化锌 软膏 含量测定 温度 制剂 药品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血常规检验时间与温度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人员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室温组和冷藏组,针对不同时间下健康体检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温度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产生影响较大,不同温度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有一定差异性;保存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不同保存时间下血常规检查指标不同,且部分指标与保存3小时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时间、温度对检查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时间变化,检查结果会产生变化,且在不同温度下保存,检查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临床检验中,不管是室温保存,还是冷藏保存,都需要保证血样在22小时内完成测定,进而保证测定结果准确。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温度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温度对树突状细胞存活率影响,为临床树突状细胞疫苗贮存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核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熟树突状细胞置于-80℃和液氮中温度下贮存。不同时间复苏,苔盼蓝染色计算树突状细胞存活率。结果在一周之内树突状细胞在-80℃和液氮中冻存复苏后,活细胞数85%以上,四周后在液氮中存活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80℃冻存细胞。结论液氮中适合长期保存树突状细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冻存 存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病人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分别采取室温冲洗液和32-36℃恒温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冲洗时间、冲洗液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路感染、血凝快堵管发生率,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术后24h膀胱出血率,均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接近体温膀胱冲洗液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缩短冲洗时间,减少尿路感染,膀胱出血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持续膀胱冲洗 冲洗液温度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温度对色谱分析性能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有效又简便改善色谱分析性能方法。方法以某中药注射剂含量测定时在不同温度分离性能为例,根据测定数值考察温度与分离性能变化关系。结果该中药注射剂出峰时间随温度升高分离速度加快,同时理论塔板数也随之增大,但随着温度升高,某一成分分离度降低,因此,选择温度还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 温度 分析性能 分离度 理论塔板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度和时间对布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影响。方法将现采集710份疑似布病患者血清分别置于温室(19—25)度、平均(35+1)度恒温培养箱和(55-1)度水浴箱中,在放置不同时间(0.5h、1h、2h、8h和24h)后,分别进行BPT实验,同时对每份血清进行试管凝集实验(SAT),观察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结果血清与温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放置血清时间越短,温度越低,假阳性率越高。结论血清学检测可排除温度和时间等物理因素对患者造成假阳性率,为临床提供可靠检验依据。

  • 标签: 布病 凝集实验 温度 物理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Ti-Al合金扩散进行模拟研究,通过计算体系中原子MSD曲线得到随着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增大,说明温度越高,原子越容易移动扩散,此结论与热力学理论相吻合,即温度越高,体系能量越大,平均每个原子能量也就越大,原子就容易移动,即扩散也会增加,体现在扩散系数上增大。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液体金属 扩散 MS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液温度对透析患者血压影响。方法对规律透析患者,在透析条件相同情况下,通过调节透析液温度,将温度分为3个梯度(36℃、35.5℃、35℃)来观察患者血压变化。结果在透析中透析液35℃时患者血压较36℃、35.5℃稳定。结论在透析过程中对无明显症状透析患者在能耐受情况下采用35℃透析液温度时能更好完成透析。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液温度 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