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音乐训练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的字母-语音视听整合的影响。方法以视觉(字母)和听觉(语音)为刺激内容,对音乐生、美术生和普通大学生(每组n=30)进行辨别任务,采用SPSS 17.0对反应时和击中率进行方差分析和竞争模型(Race model)分析。结果(1)反应时:结果发现组别与刺激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7.89,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所有被试对一致的视听刺激(字母B读音B)反应更快,出现冗余信号效应。(2)Race model分析:音乐组视听整合的时间窗口为120~130 ms,美术组为130~190 ms,普通组为120~170 ms(P<0.01)。音乐组Race model曲线下正值面积(18.95)显著小于美术组(159.43)和普通组(125.01)(P<0.01),美术组和普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音乐训练对字母-语音视听整合有调节作用,而美术训练对其没有显著影响。
简介:;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SpeechRecognition)简称ASR是目前属于AI领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能化生活走向主流,ASR技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先简要介绍了语音识别的发展、语音信号的接收,再重点阐述了ASR运行过程中相关的原理及方法和与ASR技术的基本算法使用语音信号的处理涉及的三大算法即朴素模式算法,KMP算法,及HMM算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语音障碍患儿辅音的特点,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语音障碍患儿1 395例为研究对象,以图片命名法在单词水平进行语音测查。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患儿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人数比例的差异及变化趋势,χ²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患儿在不同发音部位辅音中错误人数比例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的错误类型及不同年龄患儿的错误类型特点。结果1 395例语音障碍患儿中男1 044例、女351例,年龄(5.1±0.8)岁。语音障碍患儿舌尖中音l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为71.8%(1 002/1 395);唇音b最低,为9.3%(130/1 39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年龄越大唇音p和f、舌尖前音z和c及s、舌尖中音t和l、舌尖后音ch和r、舌根音k和h、舌面音q的错误人数比例越低(均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男童唇音b和m、舌尖前音z和c、舌尖中音n和l、舌尖后音sh、舌根音h、舌面音x的错误人数比例均高于女童[(10.3%(108/1 044)比6.3%(22/351)、11.4%(119/1 044)比6.0%(21/351)、64.8%(676/1 044)比51.9%(182/351)、67.8%(708/1 044)比59.8%(210/351)、16.7%(174/1 044)比8.8%(31/351)、73.7%(769/1 044)比66.1%(232/351)、58.0%(606/1 044)比47.6%(167/351)、24.0%(251/1 044)比14.2%(50/351)、39.9%(417/1 044)比27.6%(97/351),χ²=5.167、8.533、16.889、7.447、12.863、7.412、11.650、14.900、17.099,均P<0.05];辅音的错误类型有替代、省略、歪曲,其中,舌尖中音l以省略为主[53.3%(743/1 395)],舌根音h以歪曲为主[11.8%(165/1 395)],其他辅音均以替代为主。在替代类型中舌尖后音ch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为60.2%(840/1 395)。结论语音障碍患儿辅音中舌尖中音l错误人数比例最高,男童的语音问题更为严重,替代是辅音的主要错误类型,在替代类型中舌尖后音ch的错误人数比例最高。应关注学龄前期儿童的语音发展,同时尽早开展舌尖中音l、舌尖后音ch的语音训练。
简介:目的明确语音训练对唇腭裂术后患儿言语清晰度及咽腭闭合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唇腭裂术后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自我训练,观察组进行语音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月及治疗4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言语清晰度评价,并利用鼻咽纤维镜观察患儿咽腭闭合面积,进行结果比较。结果治疗2月时,两组患儿咽腭闭合面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1),观察组言语清晰度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0.05<p<0.1);治疗4月时两组患儿咽腭闭合面积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言语清晰度较治疗前比较有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音训练对唇腭裂术后患儿言语清晰度及咽腭闭合面积具有改善作用。
简介:目的考察对听障儿童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时,在减少测试人员的情况下。能否得到可信的清晰度结果。方法选择新乡市聋儿语训中心30名3.5~7岁的听障儿童,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三级人员清晰度测试法对他们进行语音清晰度测试,计算出标准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三级测试人员的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3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二级测试人员的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2清晰度测试值”。采用SPSS16.0将“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分别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语音清晰度测试应严格按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去掉任何一级人员的测试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简介:目的:评价舌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探讨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0月—200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I病区接受手术的舌癌患者27例,所有患者的舌切除范围均在半舌内。根据重建术式分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16例)、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11例);根据肿瘤大小和分期分为T1组(9例)、T2组(13例)及T3组(5例);根据肿瘤切除后缺损的部位分为舌前部切除组(5例)、舌中部切除组(6例)、舌后部切除组(12例)和半舌切除组(4例);根据术后舌活动度分为I度受限(14例)、Ⅱ度受限(7例)和Ⅲ度受限(6例)。采用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组成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作为检测手段,对每例患者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变化情况进行采样,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所获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评价原发灶大小、手术切除部位、修复术式、邻近结构保存以及术后舌活动度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结果:前臂游离皮瓣组和邻近舌组织瓣修复组间,术后语音清晰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原发灶大小不同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比较表明,T1和T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舌前份切除者的语音清晰度显著低于后份切除者(P〈0.05),保存舌尖和口底组术后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未保存组(P〈0.05),保存舌根组和未保存组间的语音清晰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程度伸舌受限者,术后语音清晰度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半舌范围内行舌切除的舌癌患者,手术切除部位和邻近结构以及舌活动度的保存与否是影响术后语音功能的敏感因素,原发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术后语音清晰度的高低,而选择何种修复手段并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医护人员护理观察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康复训练经验,探析卓有成效的护理方法,以促使舌癌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到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舌癌患者,采取随机分样的方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人,两组舌癌患者在术后12天依据现代汉语裂颚语音字母表上的读法规范,开始接受医护人员主导的语音康复训练以及护理观察。结果训练组和对照组舌癌患者术后语音恢复情况分别为(78.8%—89.9%)、(56.7%—72.4%),接受过语音康复训练的舌癌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明显提升,且训练组患者的语音康复情况比对照组患者要好得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程序化语音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并提高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康复,增强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舌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