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试评价CBCT在盆腹部肿瘤摆位中的应用特点,对比不同摆位对误差的影响,总结质量控制经验。方法以2010年6月~2013年6月,医院经证实的盆腹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A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体部固定+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B组采用体部固定底版板+负压真空袋,CBCT描画靶区,纠正误差。结果首次摆位B组x、y、z轴以及x轴旋转角偏差量高于A组,A组需要进行CT纠正的误差发生率14.63%(24/164)高于B组则为6.45%(10/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摆位方法对摆位质量影响较大,需选择合适摆位方法,做好质量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多发伤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对比(1)两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8.8±3.9分、19.1±4.2分,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运用于多发伤患者时,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运用研究。方法本文选取12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确定病情后直接确定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对其急救疗效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结果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后,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年龄计分大小、慢性疾病计分大小以及总得分大小分别是(6.99±2.77)分、(1.69±0.60)分、(4.48±1.85)分以及(12.97±4.69)分,其中急性生理学参数计分大小和总得分大小两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和重症监护室内苏醒前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实施治疗过程后,可以缩短急救时间,缓解创伤应激反应,节省手术时间,改善创伤三联征,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急救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综合病历质量控制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对病案管理的控制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对照组,在2015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给予研究组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将两组病历相关内容的完成、缺项情况及病历专家打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入院记录、交接记录的完成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程记录、治疗记录的完成情况、病历缺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历专家打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相比,应用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可显著提高病案管理效果,显示出了独特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12收治的55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患者DCS手术治疗,同时选取2012-01-2013-12收治的55例行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休克、DIC、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与术前相比,APS评分、APACHEⅡ总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术后24h与术前相比,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相比,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术后24h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P〈0.01)。结论:DCS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急救中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