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肿瘤放化疗患者护理用药安全的网格化管理价值。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10月~2021年06月,入选此次研究52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肿瘤放化疗,结合此间肿瘤放化疗患者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及网格化管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73.08%)相比,观察组(96.15%)更高,P<0.05。在不良事件方面,和对照组(26.92%)相比,观察组(3.85%)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肿瘤放化疗护理管理期间,通过予以网格化管理方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对护理管理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防控是医院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医院防控关系上千万人的生命健康,容不得一丝懈怠,为了更好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建立感染疫情防控网格化体系,促进感染防控及时发现,及时防控,快速部署,缩小活动范围,阻断感染路线,为建立牢固安全屏障。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防控是医院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医院防控关系上千万人的生命健康,容不得一丝懈怠,为了更好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建立感染疫情防控网格化体系,促进感染防控及时发现,及时防控,快速部署,缩小活动范围,阻断感染路线,为建立牢固安全屏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进行网格化管理的效果与作用。方法: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选取94例,再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患者。对实验组采取用药安全网格化管理,对参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模式,再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用药安全管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3%,治疗依从性为97.87%;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89%,依从性为82.98%,可见实验组患者各项数据情况均比参照组更好,数据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网格化管理以其敏捷、精准和高效的特点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其用于医政管理有助于制定科学完善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作者介绍了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探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该院自2016年初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了"院-科-组"三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科学布置防控管理网格点、施行专人岗位责任制、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并实施激励措施。通过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网格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后的医院感染人数、手术部位感染人数、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人数、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人数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实施后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人数、发热病人血培养送检人数、手卫生依从时机均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内运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护理人员2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院内感染防控管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网格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研究组基建设施升级、管理权责清晰、网格管理重点化、督查落实到位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管理总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网格化管理模式于医院感染防控中效果显著,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增强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格化+量化分级”妇幼保健管理新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某妇幼保健机构,共选取40名妇幼保健医务人员,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将40名妇幼保健医务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管理不变,观察组予以“网格化+量化分级”模式构建妇幼保健管理新模式,观察两组医务人员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的患者,其危重症及相关合并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妇幼管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的信息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网格化+量化分级”妇幼保健管理新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妇幼管理率,降低孕产妇的危重症发生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转院率下降,并提升妇幼保健人员的信息掌握率。
简介:摘要:目的:网格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旨在将大量分散的资源整合成一个高效的整体,以实现更快速、更便捷的信息处理和共享。在电子病案信息共享服务中,网格技术的应用旨在提高病案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在实施网格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建立病案信息数据库:将病案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进行整理,并存储在网格节点中,实现病案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2. 搭建病案信息传输网络:利用网格技术构建病案信息传输网络,实现病案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 开发智能化应用系统:结合电子病案的特点,开发智能化应用系统,实现病案信息的自动分类、检索、分析等功能,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价值。4.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结合网格技术的应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实现病案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应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病案信息处理和传输效率显著提高,医疗服务流程得到了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了提升。2. 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病案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3. 实现了病案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结论:综上所述,网格技术在电子病案信息共享服务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高了病案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同时,也提高了病案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网格技术,以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服务的更大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对眼内硅油的限制和角膜内皮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6例(6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因晶状体虹膜隔损伤合并玻璃体视网膜损伤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总结随访期间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角膜内皮镜观察的硅油位置和角膜内皮情况。结果6例眼外伤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岁(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26岁),2例外伤眼为左眼,4例为右眼。5例为眼球破裂伤,1例为眼球钝挫伤。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数为18.5个月。6例行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和硅油填充后硅油均限制于缝线后,始终没有接触角膜内皮。4例至末次随访角膜保持健康透明,2例严重眼外伤患者分别在随访11、16个月时出现角膜带状变性(均非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所致),其中1例角膜带状变性患者随访51个月时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6例患者均无视物遮挡或炫光等不适主诉。所有患者术后体位相对自由,无需保持俯卧位。1例出现硅油乳化并在硅油乳化后阶段性眼压升高。结论眼前节网格状缝线可有效防止眼内硅油移位至前房,有效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内皮。
简介:当前,高性能计算极大地促进了众多领域的发展,因此,探究高性能计算的潜在的运算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自由、开源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平台OpenFOAM,测试了一个多核计算集群在不同网格数和计算节点数下的并行计算时间,通过分析加速性能和计算效率来探究其潜在的运算能力。结果表明,多核并行计算很难达到理想的线性加速性能,甚至当计算能力达到饱和时,加速性能反而下降。同时,随着网格数量的增加,即计算规模的增大,计算效率也越来越高。本研究对于实现基于OpenFOAM的最佳多核并行计算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