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0T磁共振下3D-TOF-MRA与3D-SilenZ-MRA两种技术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对脑动脉成像质量的差异,研究于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进行,共纳入80例患者。方法:选取80名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接受3.0T磁共振下的3D-TOF-MRA及3D-SilenZ-MRA检查。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两组图像的质量,包括血管对比度、背景抑制效果以及小血管显示情况三项观察指标。评分采用5分制,其中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结果:对于血管对比度,3D-TOF-MRA平均得分为4.2±0.6,而3D-SilenZ-MRA为4.5±0.5;背景抑制方面,3D-TOF-MRA获得3.8±0.7分,3D-SilenZ-MRA则达到了4.6±0.4分;至于小血管显示情况,3D-TOF-MRA评分为3.9±0.8,3D-SilenZ-MRA得分4.4±0.5。统计学分析表明,在背景抑制效果和小血管显示上,3D-SilenZ-MRA显著优于3D-TOF-MRA(P<0.05),而在血管对比度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3.0T磁共振条件下,3D-SilenZ-MRA相较于3D-TOF-MRA能够提供更佳的背景抑制效果和更清晰的小血管显示,但在血管对比度上两者表现相当。因此,针对需要高质量背景抑制或精细结构展示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推荐使用3D-SilenZ-MRA技术。

  • 标签: 3.0T磁共振 3D-TOF-MRA 3D-SilenZ-MRA 脑血管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 T1WI增强结合T2Flair增强序列在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进行检查的50例疑似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3.0T磁共振者均行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及T1WI增强、T2Flair增强序列检查,观察并计算不同检查方式在脑膜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T1WI增强结合T2Flair增强在脑膜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率为84.00%、特异度为85.71、敏感度为80.00%,与单一项检查方式相比,3.0T磁共振 T1WI增强结合T2Flair增强序列对脑膜病变诊断更准确,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 T1WI增强结合T2Flair增强序列对于脑膜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3.0T磁共振T1WI T2Flair 增强 脑膜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检验CRP,血沉(ESR)以及D-D水平。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22 年4月~2023年5月,将我院收治50例老年肺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人员均接受CRP、ESR以及D-D水平检验,对比两组CRP、ESR以及D-D水平的不同,以及统计观察组不同年龄段该三项指标变化。结果 在CRP、ESR以及D-D水平对照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段的该三项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相比,其CRP、ESR以及D-D水平均较高,且不受老年患者年龄影响。

  • 标签: D-D CRP 老年肺炎 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通过对其血清D-D、PCT、PA水平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100例老年受试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重症肺炎患病情况分组,即对照组(n=5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观察组(n=50例,老年重症肺炎),2组入组受试者均对其进行血清D-D、PCT、PA水平的检测,比较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血清D-D、PCT水平均为观察组更高,而血清PA水平为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D-D、P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血清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通过进行血清D-D、PCT、PA水平的检测能够为其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重症肺炎 D-D PCT P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以创伤骨科为主导的创伤中心多学科协作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创伤救治模式,完善创伤中心建设,提高创伤救治能力。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3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创伤中心成立前收治的1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各专科外科医师接诊救治。创伤中心成立后收治的20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创伤骨科为主导创伤中心多学科团队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间、急会诊医师到位时间、患者抢救室入出时间、影像检查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休克发生率、治愈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入院时间、急会诊医师到位时间、患者抢救室入出时间、影像检查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休克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创伤骨科为主导的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我院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综合提升我院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水平,为偏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中心 创伤救治模式 创伤骨科主导 少数民族地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以创伤骨科为主导的创伤中心多学科协作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创伤救治模式,完善创伤中心建设,提高创伤救治能力。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3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创伤中心成立前收治的1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各专科外科医师接诊救治。创伤中心成立后收治的20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创伤骨科为主导创伤中心多学科团队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间、急会诊医师到位时间、患者抢救室入出时间、影像检查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休克发生率、治愈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入院时间、急会诊医师到位时间、患者抢救室入出时间、影像检查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休克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创伤骨科为主导的创伤中心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我院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综合提升我院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水平,为偏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中心 创伤救治模式 创伤骨科主导 少数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