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治疗慢性牙周炎中应用丁硼乳膏、奥硝唑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诊治的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收治时间段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通过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处理,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奥硝唑治疗,实验组给予丁硼乳膏与奥硝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水平以及牙周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患者疗效较为良好;治疗后参照组患者疼痛水平评分高于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牙周指标较优(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联合应用丁硼乳膏与奥硝唑,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水平,改善牙周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丁硼乳膏联合复合疗法在治疗牙龈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丁硼乳膏联合复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率、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等参数,并对各项参数进行快速的记录。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丁硼乳膏联合复合疗法在治疗牙龈炎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和牙龈退缩指数。丁硼乳膏联合复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22年7月,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65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一项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硼替佐米诱导治疗,比较该诱导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结果 (1)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其中sCR患者1例,CR患者19例,VGPR患者16例,PR患者13例,MR患者1例,诱导治疗取得疗效者50例,治疗有效率76.92%。(2)全体治疗有效者的最佳疗效疗程平均为3.36个疗程,总疗程数平均为9.5个疗程。(3)65例患者中,一年期死亡者6例,死亡率9.23%,其中死于其他疾病者3例。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66个月,平均24.89±6.87个月;一年期疾病进展者17例,进展率为26.15%;无进展生存期3-47个月,平均15.30±4.91个月。(4)患者在用药3个疗程后,33.85%的患者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疲劳和食欲不振,其中周围神经炎发生率最高(9.23%);所有患者均为2级及以下的毒性反应,对症干预后均得到缓解。结论 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建议用药4个疗程及以上,期间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患者中选取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抽取例数为60例,因给予的药物不同对上述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例数相同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治疗的药物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来那度胺药物进行治疗,对上述分组的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指标的研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M蛋白与骨髓瘤细胞比例的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后显示指标更低,P<0.05。结论:运用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丁硼乳膏联合奥硝唑治疗对其炎性因子的改善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2022.8-2023.9,研究目标选择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收治的慢性牙周炎病人72例,通过抽样分组方法分(丁硼乳膏联合奥硝唑治疗方法)研究组(n=36),(奥硝唑治疗方法)常规组(n=36)。比较研究2组慢性牙周炎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结果: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IL-6、IL-8(ng/L)、TNF-a(ng/L)均更低(P<0.05);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35例(97.22%)更高(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运用丁硼乳膏联合奥硝唑效果理想,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改善牙周炎症状,另一方面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及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序贯外用地奈德乳膏与克立硼罗软膏的具体效果。 方法:采用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93例轻中度特应性皮炎,其中30例采取克立硼罗软膏治疗为对照1组,30例采取地奈德乳膏治疗为对照2组,另外33例实行序贯外用地奈德乳膏与克立硼罗软膏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轻中度特应性皮炎实行序贯外用地奈德乳膏与克立硼罗软膏治疗效果良好,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明显降低,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衰弱状态初发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三联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初发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衰弱评分标准分组,分良好组(n=12)、欠佳组(n=13)、虚弱组(n=11)。三组均接受硼替佐米三联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良好组化疗前后CD19水平差值较欠佳组、虚弱组高,CD38、CD56、CD138水平差值较欠佳组、虚弱组低,,且欠佳组化疗前后CD19水平差值较虚弱组高,CD56、CD138水平差值较虚弱组低(P<0.05)。良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欠佳组、虚弱组低,欠佳组不良反应率较虚弱组低(P<0.05)。结论 初发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衰弱状态会直接影响硼替佐米三联化疗的效果,也会增加化疗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需引起重视,应当结合患者衰弱状态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机砷中毒大鼠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探讨TLR4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在砷致肝纤维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初断乳SD大鼠18只,按体重(8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对照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亚砷酸钠(NaAsO2)染毒组给予10 mg/kg NaAsO2灌胃;TAK-242干预组给予10 mg/kg NaAsO2灌胃,12周后同时给予0.5 mg/kg TLR4抑制剂TAK-242腹腔注射。每周给药6 d,持续36周。实验结束后采集各组大鼠肝组织和血清,HE、Masson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及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亚基(p65)、NF-κB-p50亚基(p50)及其磷酸化蛋白p-p65、p-p50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分泌水平。结果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aAsO2染毒组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及胶原纤维沉积,而TAK-242干预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较NaAsO2染毒组有所改善,并且胶原纤维沉积减少。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含量检测结果显示,NaAsO2染毒组均高于对照组,而TAK-242干预组均低于NaAsO2染毒组(均P < 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NaAsO2染毒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蛋白α-SMA、TGF-β1、Vimentin(1.04 ± 0.19、0.92 ± 0.14、1.20 ± 0.21),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TLR4、p50、p-p50、p-p65表达水平(1.16 ± 0.21、0.95 ± 0.16、1.24 ± 0.23、1.56 ± 0.25)均高于对照组(0.44 ± 0.08、0.42 ± 0.08、0.72 ± 0.07,0.69 ± 0.15、0.71 ± 0.11、0.46 ± 0.07、0.54 ± 0.11,均P < 0.05),TAK-242干预组(0.60 ± 0.13、0.59 ± 0.16、0.49 ± 0.11,0.47 ± 0.08、0.86 ± 0.09、0.79 ± 0.14、1.02 ± 0.17)表达水平均低于NaAsO2染毒组(均P < 0.05);p65表达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4.29,P = 0.053)。ELISA检测结果显示,NaAsO2染毒组大鼠肝组织IL-6、TNF-α分泌水平[(98.89 ± 4.58)、(83.25 ± 4.57)ng/g]均高于对照组[(27.30 ± 3.92)、(27.77 ± 1.83)ng/g,均P < 0.05],而IL-10分泌水平[(36.88 ± 3.86)ng/g]低于对照组[(77.96 ± 7.87)ng/g,P < 0.05];TAK-242干预组与NaAsO2染毒组比较,IL-6、TNF-α分泌水平[(44.32 ± 3.60)、(36.51 ± 2.93)ng/g]均较低,IL-10分泌水平[(60.40 ± 4.94)ng/g]较高(均P < 0.05)。结论TLR4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在无机砷暴露大鼠肝组织中均高表达,抑制TLR4信号通路可明显减轻无机砷致大鼠肝纤维化损伤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治疗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对其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以及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比对照组的76%高,(P<0.05),实验组(12%)同对照组(16%)不良反应状况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免疫细胞因子升高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采用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药物联合对其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以及死亡复发率低,值得推荐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7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检查、治疗前后常规电生理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BIPN将71例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PN)组和非P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PN的影响因素。总结BIPN患者电生理特点及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染色体核型情况。结果71例MM患者中,PN 40例(56.3%),非PN 31例(43.7%)。PN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患者比例及IgA、IgG、IgM、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非PN组,血红蛋白(Hb)水平均低于非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升高(OR=1.151,95% CI 1.012~1.309,P=0.033)、IgG升高(OR=1.055,95% CI 1.000~1.112,P=0.049)、IgM升高(OR=1.010,95% CI 1.001~1.018,P=0.022)、血肌酐升高(OR=1.037,95% CI 1.011~1.065,P=0.005)、β2-MG升高(OR=1.564,95% CI 1.039~2.354,P=0.032)为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40例BIPN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33例(82.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23例(57.5%);31例(77.5%)表现为脱髓鞘损害,9例(22.5%)为轴突损害。40例BIPN患者中24例行FISH检测,其中染色体突变19例(79.2%),包括混合型异常12例(50.0%)。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时,β2-MG、IgA、IgG、IgM、血肌酐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发生PN。BIPN患者电生理主要呈感觉神经脱髓鞘病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