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科内大便隐血标本运送管理按时间先后先后作分组,前6个月为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后6个月为实验组,采用全流程跟踪管理的工作模式。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实验结果作报告。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5例,占比2.78%,少于参照组的27例、15.00%,实验组的标本平均收集时间为(20.32±1.24)min,短于参照组的(35.04±1.23)min。结论:大便隐血标本全流程跟踪管理模式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大便隐血标本 全流程跟踪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1例全口种植治疗中应用护理路径的维护经验。方法 针对2018年的1例重度牙周炎患者拔除全口余留牙后,采用全口种植固定义齿进行修复,护士以阶段时间节点为护理路径全程跟进,路径内评估进度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健康教育、牙周维护治疗等,并持续跟踪观察牙槽骨情况。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修复后追踪至24个月,此例患者共植入16颗种植体,无1颗植体脱落,术后植体全部形成骨结合,固定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在全口种植义齿治疗前中后各阶段以护理路径方式开展工作,尤其在修复后进行周期性维护,去除义齿周围牙菌斑,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产生造成骨量不可逆吸收而导致植体脱落,是全口种植义齿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失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全程跟踪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期间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APTT(37.17±1.21)s、PT(15.15±1.34)s均长于对照组,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程跟踪护理 血管通路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以全程追踪护理对其凝血功能和血管通路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0.8~2022.5就诊于我院血透室的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全程追踪护理的28例患者分入研究组,施以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研究组均明显较好,血管通路再循环率研究组明显较低(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全程追踪护理 凝血功能 血管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街道冠心病患者家属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集中讲解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及观摩操作视频。试验组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家属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对家属实行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根据患者家属时间采取预约制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理论、技能、操作难点得分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前理论和操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培训试验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过培训,理论、操作技能、操作难点成绩都提高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1个月后有下降,培训后6个月复训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实施参与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家属的应急救护能力。

  • 标签: 冠心病 患者家属 预约跟踪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采取导师跟踪模式的应用价值。 方法:30名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全科住院医师。分析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采取导师跟踪模式前后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培训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施行后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凸显高于施行前(P

  • 标签: 导师跟踪模式 全科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管理 理论知识 培训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全程跟踪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3-2022.2的时间内收集122例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依照抽签法将122例分成两组,设定运用常规护理的61例患者为A组,设定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运用全程跟踪护理的61例患者为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两组对比的主要项目。结果:A组同B组进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达统计学差异的为P<0.05。结论:全程跟踪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通路 维持性血液透析 持续质量改进 全程跟踪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中以膈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追踪与金标呼吸同步追踪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患者,包括肺癌8例、肝癌肺转移2例、结肠癌肺转移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有采用金标追踪的计划(RT)和采用膈肌轮廓追踪的计划(DT)。对所有患者实施肿瘤可视化模拟测试。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跟踪方法在每个呼吸时相点进行可视化测试过程的偏移量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追踪计划的最小公差距离、不确定性和最优模型状态下的平均标准偏差、最大标准偏差。结果与RT比较,DT追踪的头脚方向平移的标准偏差为(0.4±2.9)mm,左右方向为(0.3±4.4)mm,腹背方向为(-1.8±6.8)mm。经Bland-Altman法分析,RT和DT追踪之间在头脚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一致性较好,在腹背方向上一致性较差;而同步性仅在头脚方向较好,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均较差。模型质量比较结果示,RT追踪不确定性较DT追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比(9±4)%,t=-5.24,P=0.001],而二者最小公差距离、平均标准偏差及最大标准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膈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在头脚方向上一致性和同步性较好,而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较差。在保证靶区在左右方向相应的边界余量下,对于膈肌附近的可视化测试不可见肿瘤采用膈肌作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立体定向放疗有潜在可行性,但对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运动幅度较大者需谨慎。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呼吸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跟踪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所展现的护理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治疗与护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共计12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血脂水平与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跟踪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性与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跟踪护理 无缝隙护理 血脂水平 肝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对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0例,采用院外跟踪护理)和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ES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外跟踪护理可以增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跟踪护理对其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21.1至2022.12的时间内收集病例,958例均为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依据1:1比例分组,479例为甲组,479例为乙组,各自实施跟踪护理、常规护理,服药依从性为组间对比项目。结果:甲组与乙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显示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踪护理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是值得采纳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依从性 跟踪护理 乙肝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院外跟踪健康管理对慢性心衰(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CHF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微信院外跟踪健康管理)和对照组(常规出院后健康管理)各53例。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变化以及6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院外跟踪健康管理能有效增强CHF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遵医行为,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再入院率。

  • 标签: 微信 健康管理 慢性心衰 遵医行为 自我管理 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的实施情况,为标准修订积累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选取39家医疗卫生机构的85名职业病及神经内科专家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建立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专题小组讨论预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标准的掌握、应用情况和修改建议。结果调查对象对标准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来源于工作经历(84.7%,72/85)、标准学习(81.2%,69/85)和培训(75.3%,64/85);调查对象所在机构中,98.8%(84/85)可开展CT检查,96.5%(82/85)可开展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89.4%(76/85)可开展脑电图检查,80.0%(68/85)可开展诱发电位检查,72.9%(62/85)可开展核磁共振成像;参与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脊髓病的毒物中,主要为有机磷(10.6%,9/85)和窒息性气体(9.4%,8/85);诊断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毒物中,主要为农药类(25.9%,22/85)和窒息性气体(12.9%,11/85);调查对象中,85.9%(73/85)认为急性中毒性脑病分级依据需要补充客观证据,80.0%(68/85)认为周围神经病诊断分级依据中的神经肌电图异常指标需细化。结论现行标准应用周期较长,分级标准指标中客观检查依据少,标准的适用性有待提升。

  • 标签: 职业病 中毒 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标准 实施评估
  • 简介:摘要:隧道工程作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的基础所在,隧道工程项目在规划及建设期间,需穿越山体,由于山体不稳定性、地质迁移问题、隧道结构承载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极易增加工程建设风险。基于此,文章分析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问题,并对隧道安全施工管理及措施进行研究。

  • 标签:     隧道工程 安全施工 管理
  • 简介:摘要: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而对于上述三种控制方法的开展,还要具体借助一些工具来实施,这样才更加具有规范性,更有系统性,才能使实施的过程变得更加井然有序。一般常用的工具是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控制图,散布图,统计分析表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对制药工艺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工作,在保证规范性的基础上,更能准确及时地反馈监督和控制的力度以及它们所达到的效果,进而能够及时的进行改进工作,使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暖工程是医院高层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采暖工程、通风空调以及给水排水工程等。取暖工程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和后期功能发挥。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并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掌握和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做好技术交接,以保证医院高层建筑水暖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 标签: 医院 高层建筑 水暖施工 技术管理
  • 简介: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变电站工程是保证电力能源稳定供应的重要因素,加强变电站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管控及评价工作,是确保变电站施工作业正常完工的不二之选。考虑到传统人工管理模式的弊端,必须要建立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而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则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 标签: 变电站施工 安全管理 评价
  • 简介: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变电站工程是保证电力能源稳定供应的重要因素,加强变电站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管控及评价工作,是确保变电站施工作业正常完工的不二之选。考虑到传统人工管理模式的弊端,必须要建立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而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则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 标签: 变电站施工 安全管理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水平。方法于2018年9月,对6家输电工程和3家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工艺进行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变电工程破碎工接触矽尘、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2.72、14.03 mg/m3,输电工程木工及变电工程破碎工、钢筋工、木工、架子工和筑路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结果分别为87.9、92.5、87.1、92.5、93.0、90.2 dB(A),输电工程瓦工及变电工程的瓦工、普工3、筑路工1、筑路工2接触手传振动的4 h时间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分别为5.36、5.21、5.28、10.71、5.22 m/s2,输电工程和变电工程电焊工肢体电焊弧光有效辐照度分别为401.19、319.68 μW/cm2,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各岗位化学性有害因素、高温及热辐射接触水平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多个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超标情况,应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 标签: 职业病 输变电 施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