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鼻翼退缩的分型方式,并探讨应用软骨移植物处理各型鼻翼退缩的治疗策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收治的鼻翼退缩的患者8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年龄20~48岁,平均28.98岁。所有患者均依据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方式所确定的一系列治疗方案进行外鼻整形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分别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整形手术效果评估问卷(Rhinoplasty Outcomes Evaluation,ROE)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研究88例患者中,依据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其中轻度者45例,中度者23例,重度者20例;单侧16例,双侧72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3.37个月。各型手术后VAS评分和ROE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重度鼻翼退缩患者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6.75±1.29)分,ROE满意度差值(67.70±7.38)分,提示改善效果最明显。结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缝合技术是外科手术领域的一项基础技能,该技能应用的关键目的是使创缘各层组织对合达到预期目标,去除死腔,并促使创伤迅速愈合,缝合过程中还应保证创缘外翻。美容医学外科手术中,对缝合的要求也更高,它需要分层缝制,各层精确对位,无张力缝合,创缘外翻,以尽可能减少接缝对肌肤造成的割裂感。不少患者甚至会提出在术后能否不拆线,以避免拆线所造成的疼痛和麻烦,但可吸收缝线却因为吸收速度较慢,吸收反应重等的限制,而一般并不被用于缝合较浅处肌肤,这在对皮肤外科医师的缝合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需要对缝合技术水平加以完善,因此本次文章将重点介绍鼻翼软骨缝合在鼻美容外科中的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头颈部CTA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及昆明市西山区人民医院医院收治的115例疑似单侧椎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MRA与DSA、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单侧椎动脉狭窄位置、程度和诊断效能,为后续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结果DSA诊断的灵敏度为86.44%,特异度92.86%,符合率89.57%;MRA诊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DSA诊断和MRA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7281)。结论DSA在单侧椎动脉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相较于MRA和CTA而言诊断准确率较高,DSA在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观察血管壁情况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在单侧椎动脉检查中的敏感性较高,可有效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术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各种新术式仍然是在Millard的旋转瓣和推进瓣基础下修复唇裂畸形,其创新性和灵活性让唇裂修复术不断发展进步。这篇文章深入研究了Millard旋转推进技术,并回顾基于旋转推进技术改良的Mohler法和梯度旋转下降法,比较改良术式的创新点,讨论改良技术较传统术式修改的进步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前庭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的8例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75岁。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病灶完全切除,同时利用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进行即时修复。术后不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分别对肿瘤复发、患者外观、供区瘢痕、通气及感觉功能等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分期T1期2例,T2期6例,经32~45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所有皮瓣愈合良好,其中1例近端翻折嵌入鼻翼外脚缺损处出现直径2 mm左右坏死,经换药10 d后愈合;另1例早期皮瓣颜色暗黑,提示血液回流不畅,及时处理5 d后好转。4例(50%)发生针垫样畸形,即局部环形隆起,6个月后逐渐消退。4例(50%)前鼻孔形态有所改变,但均无通气障碍,患者未要求再次修复。术后外观评级为“很满意”及“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皮瓣感觉于3个月后与周边组织没有差别。结论单纯手术切除T1-2期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术后缺损是较好的重建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