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结合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对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所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统计可以发现,所观察的88例患者中62例患者单一用药,其中22例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15例患者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10例患者使用氯丙嗪治疗,5例患者使用阿里哌酮治疗,10例患者使用齐拉西酮治疗,余下26例患者则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结论 结合分析分析可见,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在院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利培酮治疗的几率较高,且单一用药以及联合用药均保持有较高的实施率,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物进行选择。

  • 标签: 精神疾病 抗精神药物
  • 简介:摘要 目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则是实验组采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在6个月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WAIS-RC、MMSE、ADL治疗效果评估要优异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 WAIS-RC MMSE ADL
  • 简介:摘要:据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提示,我们国家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精神始终被人们忽视,但其带给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通常状况下,精神可伴随各种心理异常活动。于病态心理的作用下,甚至出现伤害、攻击他人及自杀行为。所以,对老年精神的有关研究日益重要。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含两类,即典型与非典型。对此,文章对老年精神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具体状况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科学用药做出正确指导,具体如下。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导致糖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变化以及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合并糖尿32例,发病率为32.0%,非糖尿者有68例,占68.0%,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抗精神药物等进行分析,发现年龄≥40岁、病程≥15年、长期服用奥氮平片是引发糖尿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3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发现,服用奥氮平片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高于服用利培酮、其他药物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论 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引发糖尿是与年龄、病程及治疗药物的影响有关,因此,需谨慎用药。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镁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2017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名双相障碍的患者,并按照一定的数字法来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再直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躁狂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再直接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BRM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HAMD-17评分也无明显差异。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BRMS评分和HAMD评分要比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好。从表2的内容可以看出,对照组32名患者中显效人数为7人,有效人数为11例,总体有效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人数为12人,有效人数为14人,总体有效率为80%,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更高。结论 采用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镁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确实可以发挥更大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躁狂和抑郁的状态,并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丙戊酸镁 喹硫平 双相障碍 临床疗效 探讨策略
  • 简介:摘要第2代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中广泛使用,长期使用可导致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增高。然而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病因机制并不明确,肠道菌群与代谢紊乱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源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独特肠道菌群特征,靶向菌群的探索性治疗有初步临床效益,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免疫、炎症、神经、基因表达调控等多个方面参与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本文将对肠道菌群与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病因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代谢综合征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6日至2021年4月6日我院所收治的274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137例和观察组137例。对照组患者经口服用西药利血生片,观察组患者经口服用芪胶升白胶囊,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病患白细胞值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来讲,使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疾病安全性强,有效率高,该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芪胶升白胶囊 抗精神病药 白细胞减少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药品不良反应会为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近几年,临床针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问题提高重视度。抗精神病药品一般包含抗狂躁药物、精神分裂症药物、抗抑郁药物及抗焦虑药物等。镇静、催眠、麻痹药物均与精神疾病的防治具备密切联系,需要将此类药物有效归纳在抗精神病药物范围当中。近几年,抗精神病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因此,需要临床合理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本次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患者临床用药治疗安全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抗精神病 不良反应 药品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阿立哌唑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阿立哌唑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促进患者治疗综合质量的合理优化,基于此,该药物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治疗效果 精神分裂症状评分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当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抗精神病药物会对他们的认知功能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许多新药研发工作都集中在成年期(人类和动物)药物使用对青少年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上,但青少年药物使用对青少年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成年期和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影响。

  • 标签: 成年期 青少年期 抗精神病药物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躯体化障碍治疗中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的作用。方法 共计选入8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展开本次研究,筛选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以数字标注法为基准进行分组治疗,其中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结合心理疗法,比较情绪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HAMA)评分、抑郁(HAMD)评分远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中有92.50%的患者治疗有效,远高于参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躯体化障碍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将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与心理疗法相结合,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疗效有着良好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心理疗法 躯体化障碍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时,将心理干预合并奥氮平方案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录入5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50)与实验组(n=50)。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增加心理干预作为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对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丘脑-皮质环路的影响。方法在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后,采集83例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同时招募匹配的117名健康对照,评估药物治疗前后的丘脑-皮质环路与临床症状的变化。采用左右两侧半球丘脑为种子点,与全脑体素行功能连接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丘脑-皮质环路功能连接变化与临床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1)基线期,与健康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丘脑-前额叶环路(包括额中回/下回、扣带中回/后回、顶下小叶等)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同时丘脑-感觉运动区环路(包括中央前回、颞上回/中回/下回、海马旁回、枕中回等)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均P<0.05,FDR校正)。(2)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期异常降低的丘脑-前额叶连接显著增强,而基线期异常增强的丘脑-感觉运动区连接显著降低(均P<0.05,FDR校正)。(3)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丘脑-前额叶环路的连接增强及丘脑-感觉运动区环路的连接降低均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的降低显著相关(r=0.435,P=0.014;r=0.394,P=0.028,未校正)。结论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丘脑-皮质环路异常以丘脑-前额叶环路连接降低和丘脑-感觉运动区环路连接增强为特征;短程抗精神病药治疗能部分改善丘脑-皮质环路的功能异常,且与临床症状的缓解相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 神经环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联合心理疗法对其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自2020. 3-2021.11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将其分为两小组,以对照组和分析组简称。对照组20人治疗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品,分析组增加心理疗法,对临床效果、心理情绪予以评分比较。结果 分析组临床医治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 P

  • 标签: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 心理疗法 躯体化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8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比组,每组40例。对比组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试验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应用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效果好,可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心理疗法 躯体化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电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n=50),一组是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电针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主排便次数。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前,两组患者自主排便次数接近(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电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和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抗精神病药物对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中精神病人200例,分为四组,没有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的作为对照组,服用氯氮平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作为氯氮平组,服用氯丙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作为氯丙嗪组,服用利培酮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作为利培酮组。结果:在尿液分析仪检测中用药后的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的尿酮体阳性率以及尿糖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尿常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为精神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患者7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6例。对照组在治疗时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实验组则在治疗时联合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与苯海索,对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PAN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苯海索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疾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的70例躯体化障碍疾病患者为样本量,患者是我院在2019年8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入组,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实施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疗效、情绪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有效率更高,为97.14%(34例),二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和HMAD评分分别是(7.34±5.24)分、(7.29±4.28)分,比对照组数据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心理疗法用于躯体化障碍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可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使用。

  • 标签: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 心理疗法 躯体化障碍疾病 有效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