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血开关颅技术与传统开关颅方式在切口并发症中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开颅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夹配合双极电凝止血的传统开关颅方式,观察组采用无血开关颅方式,对患者术后头皮切口渗液、坏死、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30例开颅手术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后切口渗液,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术后切口周围头皮坏死,两组患者切口经过短期换药后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征象。两种开关颅方式在切口并发症中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血开关颅技术对术后切口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无血开关颅 传统开关颅 切口并发症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开关电源在医院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若提高开关电源维修效率,则可以避免部分开关电源故障发生,进而保护医疗设备使用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首先对医疗设备开关电源工作原理简要分析,然后分析医疗设备开关电源常见故障,最后阐述医疗设备开关电源维修技术、应用案例以及注意事项。

  • 标签: 医疗设备 开关电源 维修技术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调Q开关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雀斑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68例面部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用Nd-YAG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冰敷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胶原贴敷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情况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调Q开关激光 胶原贴敷料 面部雀斑 临床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联合Q开关Nd:YAG激光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本院6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与观察组(Q开关Nd:YAG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痤疮临床治疗过程中,盐酸米诺环素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有助于患者皮损症状及早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且联合治疗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 标签: 痤疮 Q开关NdYAG激光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痤疮70例患者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痤疮的治疗,盐酸米诺环素胶囊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能改善疗效,增强安全性。

  • 标签: 痤疮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Q开关NdYAG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能量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对糠秕马拉色菌的细胞活性、蛋白酶活性及菌体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糠秕马拉色菌标准株,分别予以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0(对照组)、500、600、700、800、900 mJ能量照射,培养7 d后测量各组菌落直径及菌落数,评估菌体细胞活性,采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测定蛋白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菌体超微结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菌落数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及500、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4.05 ± 0.69)、(3.76 ± 0.51)、(3.28 ± 0.41)、(3.09 ± 0.72)、(2.54 ± 0.64)、(2.43 ± 0.41)mm]、菌落数(4 787 ± 597、4 287 ± 761、1 879 ± 275、1 082 ± 248、209 ± 42、72 ±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83、231.85,P < 0.05),600、700、800、900 mJ组菌落直径、菌落数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激光能量与菌落直径和菌落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0.91,P < 0.05)。对照组、500 mJ组、700 mJ组、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46.60,P < 0.05),700 mJ、900 mJ组蛋白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激光能量与蛋白酶活性呈负相关(r = -0.94,P < 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菌体结构完整,500 mJ组菌体结构较完整,600 ~ 900 mJ组结构明显受破坏,且激光能量越大菌体结构破坏越严重。结论Q开关Nd:YAG 1 064 nm激光可影响糠秕马拉色菌细胞及蛋白酶活性,破坏菌体结构。

  • 标签: 马拉色霉菌属 激光,固体 Nd-YAG激光 细胞结构 细胞活性 蛋白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联合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从浙江省荣军医院皮肤科2020年6至12月期间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采用半侧面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A组左侧面部黄褐斑采用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大光斑(直径5 mm)、低能量密度(1.6 J/cm2)、短脉宽(70 ns)模式(简称A模式)治疗,2周1次,共6次,术后即刻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右侧面部黄褐斑单纯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B组左侧面部采用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小光斑(直径3 mm)、中等能量密度(5.0 J/cm2)、长脉宽(150 μs)模式(简称B模式)治疗,2周1次,共6次,术后即刻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右侧面部单纯外涂氨甲环酸精华液,早晚各1次,连续6个月。C组左侧面部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同A组左侧面部;右侧面部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同B组左侧面部。激光治疗结束后12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评估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MASI),分值为0~48分,分数越高,皮损越严重;(2)医生整体评价(PGA),分值为0~6分,分数越高黄褐斑残留越多;(3)患者自我评价,即患者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与满意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率。计量资料以±s表示,MASI评分及PGA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患者满意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A、B、C 3组各30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3.0±5.8)岁、(32.3±7.2)岁、(32.9±6.5)岁(P>0.05),病程分别为(3.5±2.3)年、(3.3±1.9)年、(3.5±1.5)年(P>0.05)。激光治疗结束后12周效果评价:(1)MASI评分。A组两侧面部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或<0.05),且治疗后左侧评分[(9.67±4.10)分]明显低于右侧[(18.13±7.67)分](P<0.01); B组两侧面部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或P<0.05),且治疗后左侧评分[(9.97±3.74)分]明显低于右侧[(18.01±7.17)分](P<0.01);C组两侧面部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治疗后左侧面部评分[(9.92±4.11)分]高于右侧[(7.95±3.27)分](P<0.05),即B模式激光治疗效果优于A模式。(2)PGA评分。A组面部左侧评分为(1.63±1.32)分,低于面部右侧的(2.97±1.50)分(P<0.01);B组左侧评分为(1.27±1.02)分,低于右侧的(2.87±1.46)分(P<0.01);C组左侧评分为(1.97±1.16)分,高于右侧的(1.27±1.02)分(P<0.05),表明B模式激光治疗效果优于A模式。(3)患者满意率。A组患者左侧满意率为67%(20/30),高于右侧的37%(11/30)(P<0.05);B组左侧满意率为73%(22/30),高于右侧的47%(14/30)(P<0.05);C组左侧满意率为53%(16/30),低于右侧的80%(24/30),说明B模式激光治疗侧满意率高于A模式(P<0.05)。结论调Q开关755 nm紫翠宝石激光联合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可获得较明显的改善,且采用直径3 mm光斑、5.0 J/cm2能量密度、150 μs脉宽的参数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激光治疗 氨甲环酸 黄褐斑 调Q开关 755 nm紫翠宝石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