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既往有甲亢病史5年,阵发性房颤间歇服用胺碘酮一年.于2002年8月19日因精神悲伤,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口唇发绀小便失禁,5min后送入我院急救中心,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前、后反复电除颤10次,恢复窦性心律,频发房早,间歇短阵房颤,T波倒置,Q-T间期440~480ms,为防止再次室颤,于2002年9月7日安置单腔起博复律除颤器(ICD),测R波幅度5.7mV,感知灵敏度0.5mV,电极阻抗420Ω,程控诱发室速室颤感知11秒,20J放电一次转复成功,术后半年平稳.于2003年4月~8月间,自感间断4次电击感,ICD程控资料显示:快速房扑,超过设定心率上限频率,误放电(5~10J)4次,均终止.后程控打开,增加QRS宽度识别,减少抗心动过速起博次数,增加放电能量,调整为8、16、20、30、30J能级,同时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控制心室率,至今未再放电.
简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即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应遵循“保存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顾全解剖完整性第三”的原则,尽可能做到“三快”、“七救”。“三快”即快抢、快救、快送。快抢:指从交通、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现场中,迅速将伤员抢救至安全地带,要争分夺秒,避免继续或再次受伤。快救:根据伤情,轻伤就地治疗,中重伤迅速转往大医院治疗,在转送之前要全力抢救患者生命,确保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更要关注那些因窒息、昏迷、休克而无法呼救的“沉默者”。快送:经过急救处理,待伤情稳定、出血控制、呼吸好转、骨折固定、伤口包扎后,应由救护车和专人陪护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处理。搬运时应注意不得加重损伤,并保持好有利体位,在最短时间内送至医院或急救中心。
简介:目的:探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PlasmaSintering,SPS)这一目前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粉末烧结新技术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纯金属铜粉作为烧结原料,在分析烧结曲线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烧结实验,研究不同烧结阶段的显微组织、烧结体晶粒尺寸分布、致密度及上述参量的演变特征。结果:根据对烧结体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定量分析,提出了SPS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并发展了烧结体致密度变化的分析模型。结论:显微组织演变的“自调节机制”揭示了制备高致密度、均匀、细晶材料的SPS技术优势的内在机制;分析模型可用于各种工艺条件下SPS致密化过程的定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