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CL-V)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HCL-V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9岁男性,入院时贫血和脾重度增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贫血、血小板减低,结合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等结果,诊断为HCL-V。接受白细胞单采术去除过高白细胞、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化疗后,贫血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脾脏较前缩小。结论HCL-V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增殖性疾病,常伴巨脾和高白细胞血症,临床上要和经典型毛细胞白血病和脾边缘区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该病诊断除了观察外周血和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之外,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BRAF V600E和MAP2K1等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协助诊断。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有望改善HCL-V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收治的1例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4岁男性,确诊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后行CCR(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克拉屈滨)方案诱导化疗,复查外周血及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均阴性,考虑完全缓解。结论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起病隐匿,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免疫分型、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检查结果。一线治疗首选克拉屈滨,可达到长期完全缓解;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能够达到长期MRD阴性。临床上应注意结合各种检查以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8例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中位年龄68岁(范围53~76岁)。食管上段4例、中段7例、下段7例。肿瘤中位直径18 mm(范围6~54 mm)。按巴黎分型0~Ⅱa型11例,0~Ⅱa+Ⅰ型1例,0~Ⅱb型5例,0~Ⅱb+Ⅰ型1例。白光内镜观察:病变表面呈现白色斑块状,斑块间发红,可见乳头状微表面结构。窄带成像病变黏膜部分区域不透光或呈斑片状浅棕褐色,乳头状微表面结构的形状和大小不一;上皮内微血管拉长、扩张、扭曲、管径不一。卢戈碘染不着色或浅染。组织学上,异型细胞体积大,核圆形至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可见核分裂,胞质丰富粉红色。上皮基底部细胞异型性增加,细胞密度高,核质比增加,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紊乱。3例肿瘤中可见单个细胞角化、双核细胞和挖空样细胞,以及表层上皮角化及角化不全。异型上皮层内有明显的疣状或乳头状结构。5例在局部伴有疣状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占比6/10;p16阳性占比5/10;Ki-67异常分布模式占比10/10。HPV在被检测的10例中均为阴性。术前活检原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8例,低级别异型增生6例,诊断为不典型性鳞状上皮细胞4例。结论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并伴有明显的疣状或乳头状结构;独特的形态学特征提示它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一种组织学亚型,是疣状癌的前体病变。术前活检诊断具有挑战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加味小柴胡汤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来我院就诊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按照先后顺序随机均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西药治疗,跟踪随访3个月,通过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嗜酸性粒细胞、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反复率探究加味小柴胡汤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5,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这两项数据明显得到改善,且实验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幅度相似,P>0.05;实验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加味小柴胡汤在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上具有应用价值,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中加味小柴胡汤的药学效果。方法: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取样68例,入院时间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分组方式选双盲信封法,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33例,参照组)和常规西药+加味小柴胡汤治疗(35例,试验组),比较炎性因子水平、症状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s–CRP(1.53±0.42)mg·L-1,TNF–α(16.47±3.65)ng·L-1,IL–8(10.53±3.47)pg·mL-1,比参照组低,症状评分比参照组低,总有效率97.14%,比参照组81.82%高,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中加味小柴胡汤具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其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在手部骨折治疗中,分析微型钢板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双号分发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手部骨折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之后给予两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将基础治疗方法施以对照组(n=35),将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施以试验组(n=35),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经两种方式治疗后的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各组患者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可知: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提升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应对其实施微型钢板螺钉治疗,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相关异型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降低IBD相关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关键因素。IBD相关异型增生的病理诊断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但医师诊断异型增生的主观性常较强,不同病理医师之间诊断一致性并不理想。为提高病理医师对IBD相关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病理分组组织专家进行IBD相关异型增生病理诊断的测试和讨论,测试结果表明专题讲座和共同讨论有助于提高异型增生的诊断正确率,在组织形态学检查基础上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异型增生的诊断。建议在诊断IBD相关异型增生时,由2位及以上病理医师独立阅片,意见一致方能作出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对3例ABO变异型Bw亚型进行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检测ABO血型,并应用Sanger测序进行ABO基因鉴定。结果3例ABO血型鉴定均符合Bw亚型,基因分型分别为ABO*Bw.11/0.01.02、ABO*Bw.12/0.01.01、ABO*Bw.34/A1.02,测序发现分别存在c.695T>C变异致多肽链Leu232Pro替换,c.278C>T变异致多肽链Pro93Leu替换,c.889G>A变异致多肽链Glu297Lys替换。结论本研究分别发现了Bw11、Bw12、Bw34亚型各一例。基因检测可作为血清学结果的补充确定ABO血型的亚型。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5岁男性的肝脏原发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伴滤泡树突细胞异型增生的病例。组织学表现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背景中滤泡间区和滤泡生发中心出现有异型的梭形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D21、CD23、CD35。该病罕见,提示肝脏Castleman病应广泛取材避免遗漏滤泡树突细胞病变区域,造成疾病漏诊。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应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3.3%;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6例;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肺部功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控制和住院时间,使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罕见的ABO变异型Bw37等位基因进行鉴定及测序,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试管凝集法鉴定ABO正反血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法进行ABO基因分型,直接测定ABO基因第6、7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学鉴定ABO正定型为B弱、反定型为B型。ABO基因分型为B/B。第6、7外显子测序提示存在c.297A>G、c.526C>G、c.657C>T、c.703G>A、c.796 C>A、c.803G>C、c.930G>A变异,导致p.R176G、p.G235S、p.G268A氨基酸改变。ABO血型基因型为ABO*Bw37/B101。其母亲ABO正反定型均为O型,ABO血型基因型为ABO*O.01.02/ABO*O.01.01。结论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结合基因分型技术对一例ABO亚型Bw37进行了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