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哺乳及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主诉有喂养困难或睡眠不实、哭闹、排便紊乱等症状与喂养相关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及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教材作为喂养适宜的判定标准,采用医生与家长一对一访谈及统一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询问家长就诊时哺乳和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结果基本符合婴幼儿适宜推荐哺乳次数者仅占10.9%(97/886);多于推荐次数占82.6%(732/886),有6.4%(57/886)哺乳少于推荐次数。〈4月龄、4~6月龄和〉6月龄超过适宜推荐次数分别占各自月龄组的40.4%(19/47)、53.0%(87/164)、92.7%(626/675),随月龄增加超过适宜推荐频次者增多(Х2=104.137,P〈O.001)。〉4月龄婴幼儿有夜间哺乳行为者达86.5%(726/839),其中2次者占39.9%(355/839),〉3次者占25.6%(214/839),夜间哺乳频次并没有随月龄增加而减少(Х2=28.869,P=O.017)。在〈4月龄婴儿中,有12.8%(6/47)已经开始添加乳类以外食物;4-,6月龄时添加者占67.7%(111/164);但6-9月龄、9~12月龄、12-36月龄尚未添加者分别占43.6%(144/330)、17.4%(32/184)、11.2%(18/161)。结论喂养问题婴幼儿哺乳频次和夜间哺乳偏多,乳类以外食物添加出现偏晚与偏早现象。
简介:目的探索较为理想的幼儿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模式。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刚入园的7个幼儿班中的4个小班共计193人作为研究对象,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个班,进行3年的卫生知识、卫生行为、相应发病率的试验观察。结果在形象定位试验中,幼儿最喜欢的形象是彩色的、简洁的、夸张的、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在知识定位中,在中班以后的4个学期中,试验组卫生知识考核平均分明显优于对照组(u值分别为18.93、13.37、24.43和18.93,P均〈0.01);在行为定位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60,P〈0.01);经3年的统计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龋齿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两组幼儿蛔虫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结论该幼儿健康教育三定位模式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