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帕金森治疗有方王祥帕金森也叫震颤麻痹,主要病变在大脑的黑质和纹状体。由于多巴胺合成不足,含量减少,而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而致病。主要表现为头或肢体不由自主地颤抖,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后消失,肌肉紧张,关节僵直,面部表情淡漠,写字变形,行动迟缓,语...

  • 标签: 帕金森病 多巴胺 脑立体定向术 综合疗法 颤复宁散 震颤麻痹
  • 简介:流行学调查发现,帕金森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提示,雌激素对帕金森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雌激素舆雌激素受体的特性、雌激素对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通路的影响、雌激素在帕金森模型中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雌激素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发病率
  • 简介:帕金森主要病理表现为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内的多种成体组织细胞,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已呈现出诱人前景.本文就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和脐血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的最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前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干细胞 移植
  • 简介:传统上认为帕金森(IPD)是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造成运动系统障碍的一种疾病.但近年的研究表明IPD的病变范围非常广泛,所以临床上IPD患者往往伴有情绪、认知、感觉和ANS障碍等方面的改变,有时上述病变甚至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 标签: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Alzheimer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血管性因素在AD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流行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不断有证据证实这一点.传统观点认为AD是老年变性病,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炎症、铝中毒、胆碱系统功能缺陷、细胞骨架改变以及颅脑外伤有关,均未提及与血管性因素有关,而是把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截然分成变性和血管两个概念,把是否有脑血管作为区分AD与VaD的要点,显然这样的分类已显示出局限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AD的归属提供了新的方向,AD是否应该属于VCI的范畴呢?这个问题的澄清不单是简单意义上概念的转换,而将会为AD的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 标签: ALZHEIMER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分子生物学 病发病机制 血管性因素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PD)伽玛刀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例服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PD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并进行了3~5年的随访.结果失访2例,其余18例中显效3例;进步6例;无效9例,远期总有效率50%.结论对于药效不佳的PD患者可考虑伽玛刀治疗,宜注意选择好适应证及有效靶点;术中磁共振成像仅能做到靶点的解剖学定位,不能克服个体解剖差异达到生理学或功能学的定位,这可能是伽玛刀治疗PD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帕金森病 伽玛刀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震颤宁对帕金森的治疗作用.方法:以中药震颤宁和美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患者40例,并与单用美多巴组20例相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对比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美多巴的药物副作用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5-羟吲哚乙酸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血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过氧化脂质(LPO)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可能通过抗氧化和影响中枢神经递质代谢,而具有防治帕金森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中医药治疗 震颤宁
  • 简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bydroxylase,TH)是多巴胺(dopamine,D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PD)是由于黑质纹状体DA严重不足导致的一种神经变性疾病。综述TH主导的DA代谢调节与PD发生的相互关系,主要介绍TH结构、DA代谢的调节以及TH在PD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DA PD 治疗中 发生发展
  • 简介: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PD)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先描述,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发病时年龄较小,称为早发性帕金森(early-onsetParkinsonDisease,EOPD),具有不同于典型的PD的特点,现就此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早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中老年人 发病时
  • 简介:目的研究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PD)合并抑郁障碍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神经机制。方法对15例合并抑郁障碍的PD患者实施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和临床评价。结果术后运动功能症状如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改善良好,停药后PD分级量表运动评分显著下降(P〈0.01)。术后抑郁障碍症状如焦虑、绝望和激越症状改善良好,停药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PD的抑郁障碍症状,STN在PD抑郁障碍神经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 简介: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PD)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中脑黑质及其上行的黑质纹体通路,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密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从而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严重不足而出现震颤、肌张力增高及运动减少等临床症状.

  • 标签: 帕金森病 基因治疗 研究进展 转基因载体
  • 简介:目的报告94例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初步结果.方法用Fischer公司生产的ZD定向仪,在CT扫描直接定位下确定靶点.用N-50射频仪,双极射频针插入并毁损Vim核,温度75℃,时间90s.毁损术后常规行MRI检查.结果89例一侧毁损,5例双侧毁损.震颤和肌强直缓解率达100%,但对运动迟缓无效.近期复发率6.4%.并发症:癫痫发作1.1%,嘴唇和手指麻木17.0%,暂时的轻度的构音障碍33.0%,一过性呃逆6.3%运动迟缓加重2.0%.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的震颤和强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震颤的最佳手术选择方式.术后应采用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及进程.

  • 标签: 帕金森病 丘脑毁损术 PD 手术方法 丘脑 VIM核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程控调节.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2月用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61例PD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4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脑深部刺激(DBS)能有效控制帕金森患者的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调节参数,丘脑底核(STN)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的最佳靶点.

  • 标签: 脑深部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痴呆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8例帕金森痴呆患者(PDD)、20例不伴痴呆的帕金森患者(CPDD)及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血清FT3水平PDD组(3.14±1.13pmol/L)CPDD组(5.20±1.03Pmol/L)及对照组(6.12±1.21Pmol/L)明显下降(P<0.01),而FT4、TSH水平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为帕金森痴呆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痴呆 甲状腺轴功能 放射免疫分析法 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硫丙麦角林并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PD)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D专门诊中应用本药长期治疗观察的31例(2例单用硫丙麦角林).结果:26/31例(83.4%)用该药有效,维持剂量150μg~500μg/d.34%有轻微不良反应,便秘常见.结论:用硫丙麦角林有效率83%,耐受性较好.与安坦、金刚烷胺、左旋多巴合用能增加疗效.本荆为临床可选用的DA受体激动剂之一.

  • 标签: 硫丙麦角林(pergolide Mesylate 协良行)帕金森病 治疗
  • 简介: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造成多巴胺(dopamine,DA)生成障碍,残存的多巴胺神经元胞浆中出现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大部分病人是散发的,部分和环境因素、遗传及年龄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相关蛋白 研究进展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PD)的手术方法和脉冲发生器的程控调节.方法行STNDBS治疗PD61例,其中单侧30例,双侧31例.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1.3个月.脉冲发生器开启时,在"关"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5.2%;在"开"状态下,UPDRS运动评分改善率20.7%,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STNDBS能有效控制PD症状,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PD的重要手术方法.

  • 标签: 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