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生产环境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尤其是药厂的洁净区,因为药厂洁净区是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重要场所。本文主要讲述药厂洁净区环境的监测,以及运用风险评估理论,处理好药厂洁净区环境的关键点,以便提高和确保药品的质量生产。
简介:1简史早在1898年,Krause在为1例耳鸣患者施行蜗神经切断时发现,用单极感应电刺激面神经干可引起面肌收缩。14年后,Frazier(1912)也注意到这一现象,认为这种方法有可能用于观察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绍兴第二医院通过实施病例实时监测,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准确识别与评估医院感染能力,避免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方法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建立组织框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发挥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医院感染及时性。结果2017年、2018年、2019年医院同期新发感染率从2.23%下降至1.31%;例次感染率从2.34%下降至1.37%;感染漏报率从13.82%下降至5.52%。全院ICU“三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从干预前的8.99%下降至干预后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P<0.05);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从干预前的5.95%下降至干预后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14%下降至干预后的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疝修补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41%下降至干预后的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96%下降至干预后的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腰椎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63%下降至干预后的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全院多重耐药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83%下降至干预后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01)。标本送检率干预前(87.49%)和干预后(88.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实时监测可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实现精确诊断和实时干预、反馈与沟通。结论前瞻性主动监测,即实时全程互动监控的模式,完成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简介:目的评价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GuardianRTCGMS)在血糖监测中的精确性。方法60例糖尿病患者佩戴GuardianRTCGMS3d,应用相关系数、血糖误差分析表格(EGA)等指标评价其精确性。结果(1)在总体、高、中血糖水平,相匹配的GuardianRTCGMS血糖值与指血血糖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5、0.91(P均〈0.001);在低血糖水平,两者相关性下降(r=0.61,P〈0.01)。(2)相匹配的GuardianRTCGMS测定值与静脉血糖值相关系数为0.95(P〈0.001)。(3)EGA显示,99.72%的结果在A区和B区。(4)GuardianRTCGMS高低血糖报警设置在13.2mmol/L和5.3mmol/L时,敏感性均为85%,特异性分别为99.4%和92%。结论GuardianRTCGMS在血糖监测方面有实时显示血糖值、精密度高、高低血糖的预警报警等优点,可在临床使用。
简介:随着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用于有害有毒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现场实时检测技术和相应的便携式仪器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提高的过程。目前,国际上一些著名品牌仪器,从测试范围,分辨率,精确度和稳定性,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有关部门制订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例如,采用电化学传感器的甲醛电子分析仪,已被日本建筑工业部(M1nistryofConstruction)接受并推荐可用于室内空气检测的方法之一。随着这些仪器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空气质量的检测和评估,从传统的耗时,费力和昂贵的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定出来,推广和使用便携式现场直读的仪器分析法成为可能。国际国内将仪器测量技术列为标准检测方法之一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本文对目前较成熟的检测技术和部分商品化的仪器作一个简单介绍,对比和分析;并对该领域今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是及时发现风险信号以确保疫苗安全的必要措施,包括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其中,主动监测能够全面、持续的收集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及时发现并验证疫苗安全性信号,已经成为未来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主动监测可通过纵向链接多源电子医疗数据库开展分析,数据的快速传输与定期更新,使得接近实时的发现疫苗安全性信号成为可能,这种主动、及时、快速识别免疫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准实时主动监测方法逐渐在国际上兴起。本文通过梳理既往文献,对目前疫苗准实时主动监测的发展现状与方法学原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疫苗安全性的准实时主动监测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40例患者分成监测组(n=20)与对照组(n=20)。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使用常规末梢快速法来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于监测组患者,在入院后第一时间佩戴CGMS,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性监测。结果在治疗前,两组FPG、2HPG与APACHE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7h后,监测组FPG、2HPG与APACH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0d的治疗过程中,监测组1例出现低血糖,死亡2例,对照组6例出现低血糖,死亡5例,监测组低血糖发生率与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血糖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动态性的监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2017年10月30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实施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为常规组,实施护理干预的43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更优(P<0.05),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和患者咨询次数减少(P<0.05),带泵教育时间和处理报警次数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改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PICC)是临床需要多次静脉操作如输注液体、营养液、化疗药物、静脉采血患者较为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实时监测与反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试验,将80例符合条件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智能穿戴设备辅助康复)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设备佩戴,数据输入,运动与生理参数监测以及接收反馈与提醒等操作。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检验和t检验评估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实验组在肌肉力量(74.5±0.5,vs.71.5±0.7),疼痛评估(73.5±1.5,vs.72.5±0.7)及日常生活功能(79.5±1.5,vs.61.5±2.1)三个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穿戴设备在术后康复中展现出显著的实时监测与反馈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感知,并显著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因此,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康复方案,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堵闭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堵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心电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堵闭术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堵闭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堵闭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堵闭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堵闭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心电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术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