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于优质护理方的法在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一本元近期收治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10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的缓和只采用普通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于所有患者在住院的时间、护理效果以及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当中有49例患者有效仅有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患者当中则有41例患者有效,9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上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的对比,观察组的患者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的患者,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是观察组患者更高,以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血管周干细胞(humanperivascularstemcells,hPSCs)的特点,并探讨其成骨、成脂及成软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在12例行吸脂手术患者的脂肪标本中分选出人基质血管成分(humanstromalvascularfraction,hSVF)和由周皮细胞(CD34^-、CD146^+、CD45^-)与外膜细胞(CD34^+、CD146^-、CD45^-)组成的hPSCs进行培养,比较其克隆增殖能力,然后将2种细胞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诱导结束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并检测成骨诱导后的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hSVF和hPSCs均以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生长,hPSCs呈现出更快的融合趋势,且细胞形态更均一。hPSCs细胞相比于hSVF具有更强的克隆增殖能力(P〈0.05)。hPSCs细胞在成骨及成软骨方向比hSVF具有更强优势,而hSVF在成脂方向比hPSCs具有更强优势。成骨诱导后,hPSCs的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相对表达量要明显高于hSVF(P〈0.05)。结论hPSCs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且其在成骨方向具有很强优势,可成为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简介:摘要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的遗传性骨病,严重程度从围产期死亡到轻微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蓝色巩膜、低骨量、反复骨折、侏儒症、牙本质发育不全及听力障碍等。目前OI有18个亚型,3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染色体遗传。OI有多种致病基因,部分致病基因尚未分型,致病机制在逐步明确。目前尚未发现有彻底治愈OI的报道,临床上多采用双磷酸盐治疗,转化生长因子-β单克隆抗体、特立帕肽等也有报道可能增加骨密度,间充质干细胞及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针对性治疗OI的新手段。本文对成骨不全症的部分致病分子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OI的研究及治疗提供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5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可塑纤维桩,二组采用预成纤维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口腔修复时间、治疗满意度评分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一组患者咬合力更强,咀嚼效率与治疗满意度评分更高,口腔修复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更理想,不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为可行的口腔修复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简介:的:探讨高血糖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选取3个月龄糖尿病模型动物GK大鼠及正常对照Wistar大鼠,测定尾静脉血糖值,待血糖稳定1周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两组大鼠DPSCs,通过MTT法测定两组大鼠DPSCs生长曲线,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两组大鼠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Osterix(Osx)、骨钙素(OCN)等成牙/成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结果:GK大鼠餐后2小时尾静脉血糖值稳定在20.1~22.3mmol/L,Wistar大鼠为5.8~6.3mmol/L。MTT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增殖能力从培养第3天到第7天均较Wistar大鼠DPSCs低(P<0.05)。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成牙/成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低。结论:高血糖大鼠DPSCs增殖能力及成牙/成骨向分化能力均较正常大鼠低。
简介:摘要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由COL1A1/COL1A2基因突变引起,根据患儿临床体征和组织病理学特性可将其分为Ⅰ~Ⅳ型,但Ⅴ型OI患儿中未发现Ⅰ型胶原基因突变。Ⅴ型OI患儿具有OI的共同特征:如多次非暴力性骨折、身材矮小、骨骼畸形等,但蓝巩膜发生概率较小,大多没有牙质形成不全和听力障碍。影像学表现以尺桡骨和/或胫腓骨骨间膜钙化、桡骨头脱位、增生性骨痂为特征。致病突变位于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5(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5,IFITM5)编码基因的5'-非翻译区(5'-UTR),一个碱基C转换成T(c.-14C>T)。IFITM5基因在OI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Ⅴ型OI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方面予以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87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小肠切除吻合术有5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有29例,肠粘连松解术有7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梗阻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4例,其中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35例;3例无效,其中死亡1例;术后短期内炎性肠梗阻3例,经抗炎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均好转;肠瘘2例,给予治疗1~3个月后,自行愈合1例。结论经短暂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宜简单、直接,不宜过多追求手术彻底性,需重视围手术期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