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实施经阴道宫颈部环扎术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以双盲分组法将本院妇产科2018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参照组27例患者实施经阴道宫颈缝扎法治疗,治疗组28例患者给予经阴道宫颈部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妇产科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术后感染风险发生率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给予经阴道宫颈部环扎术用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 标签: 宫颈机能不全 经阴道宫颈峡部环扎术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椎动脉高跨患者枢椎螺钉内固定术中置入枢椎部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0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合并椎动脉高跨的上颈椎病变患者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29~71(53.2±7.6)岁。患者均接受枢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枢椎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部螺钉组(38例)和椎板螺钉组(36例)。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置钉时间、螺钉长度、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基于术后颈椎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Upendra螺钉分级标准评估枢椎部和椎板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程度,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以及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部螺钉组手术时间为(125.75±13.64)min,短于椎板螺钉组的(145.53±2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01)。部螺钉组螺钉长度为(16.24±2.35)mm,短于椎板螺钉组的(20.67±2.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1)。部螺钉组术中发生螺钉穿透椎动脉孔后壁2例,术后无螺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椎板螺钉组术中发生螺钉穿破椎板皮质4例,术后并发椎板螺钉松动脱出2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部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椎板螺钉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33)。2组74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30.8个月。2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m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各时间点VAS评分及m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部螺钉组和椎板组置入螺钉数分别为55枚和50枚,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6.4%(53/55)、94.0%(4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906)。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评分标准评价,部螺钉组临床疗效优65.8%(25/38)、良21.1%(8/38)、可13.2%(5/38),椎板螺钉组优63.9%(23/36)、良19.4%(7/36)、可16.7%(6/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803)。结论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部螺钉和椎板螺钉可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在置钉准确性方面,部螺钉更占优势,同时它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枢椎 椎动脉高跨 峡部螺钉 椎板螺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正常妊娠时,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内着床。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任何部位着床者,称异位妊娠[1]。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占95%,输卵管部妊娠易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临床易发生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现将一例输卵管部异位妊娠破裂从而引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孕妇碘营养状况,为妊娠期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每年分别将宝鸡市12个县区按不同方位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办),每个乡镇(街道办)抽取21名孕妇,采集其家中食用盐盐样、1次即时尿样测定碘含量。结果共采集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3 783份,盐碘中位数为24.00 mg/kg,不同年份间盐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18.22,P < 0.01);共检测孕妇尿样3 783份,尿碘中位数为192.44 μg/L,城区、平原、山区间孕妇尿碘中位数(205.08、193.61、182.75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7.53,P < 0.01),不同孕期间孕妇尿碘中位数(早、中、晚:194.47、198.19、183.54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6.18,P < 0.05),不同年龄组间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2.25,P > 0.05)。结论宝鸡市孕妇碘营养总体上处于适宜水平。仍需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倡导科学食用碘盐,提高孕妇碘营养水平。

  • 标签: 孕妇 盐类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MRI正中矢状面T1WI图像中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出现脂肪沉积对诊断隐匿性腰椎部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MR检查在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出现脂肪沉积伴或不伴椎管内其余部位脂肪沉积的32例腰腿痛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8.5±6.2)岁(范围18~57岁)。应用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判断发生部裂的位置、节段、数量(单侧/双侧)等。上述影像学资料的观察和测量由两位骨科医生独立完成。结果32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后确认存在隐匿性部裂患者24例、单纯硬膜外脂肪增多患者8例。24例隐匿性部裂患者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7.3±5.3)岁(范围18~45岁);其中L4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出现脂肪沉积2例、L5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出现脂肪沉积22例,均不伴椎管内其余部位脂肪沉积;所有24例均为双侧部裂,腰椎正侧位X线片均未能作出诊断;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机械性腰痛;其中腰椎间盘突出6例,无一例出现间歇性跛行。8例单纯硬膜外脂肪增多患者中男2例、女6例;年龄(38.4±6.7)岁(范围32~55岁);L3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出现脂肪沉积4例、L4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出现脂肪沉积3例、L5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出现脂肪沉积1例,均在上位和(或)同位节段出现椎板与硬膜外间隙脂肪增多,脂肪呈半弧形向腹侧挤压硬脊膜;8例患者腰痛程度不一,无明显局部叩击痛;其中腰椎间盘突出2例,出现间歇性跛行1例。结论棘突基底部与硬膜之间的脂肪沉积征对隐匿性腰椎部裂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诊断部裂。

  • 标签: 腰椎 硬膜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I)效果及对甲状旁腺功能和甲状腺球蛋白(Tg)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PTC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与B组40例。A组患者实施患侧腺叶+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B组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术+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情况,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3 d血清Tg水平。结果A组PTCI患者手术时间为(78.95±13.52)min,短于B组的(104.23±27.38)min,PTCI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2.32±6.59)mL,少于B组的(75.41±9.98)mL(t=-5.23、-12.21,均P < 0.05)。两组PTCI患者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少于B组(30.00%)(χ2=5.00,P < 0.05)。A组PTCI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7.50%)低于B组(27.50%)(χ2=5.54,P < 0.05)。A组患者术后3 d血清Tg为(0.82±0.17)μg/L,低于B组的(1.26±0.23)μg/L(t=-9.73,P < 0.05)。结论患侧腺叶+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PTCI患者效果优于甲状腺全切术+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小,且可降低Tg水平,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瘤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cN0期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清扫的意义及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的108例cN0期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76例,年龄24~70岁,平均(46.0±12.7)岁。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预防性清扫的可行性。结果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7.9%(41/108)。单因素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χ2=5.36,P=0.021)、包膜浸润(χ2=7.69,P=0.006)、甲状腺球蛋白升高(χ2=7.73,P=0.005)有关,通过多变量分析包膜浸润(HR=2.75,P=0.037)、肿瘤直径(HR=4.45,P=0.004)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肿瘤直径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20。当直径为0.695 cm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26,灵敏度为0.878,特异度为0.448。6例(5.56%)出现临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3例(12.04%)出现临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cN0期PTCI存在早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风险,预防性CLND可以明确肿瘤的分期并评估危险度,指导患者后续治疗。对于肿瘤内径>0.695 cm、有包膜浸润的患者应常规行CLND。

  • 标签: 淋巴结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