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40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保守治疗后病变的自然转归,临床上育龄期CINⅡ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的年龄≤40、有生育需求、细胞学结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转化区完全可见、阴道镜引导下子宫颈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CINⅡ、子宫颈管搔刮(ECC)术后病理检查排除子宫颈管病变≥CINⅡ者,采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的方式拟定期随访2年,观察CINⅡ病变的自然转归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年龄(29±5)(范围:19~40)、有随访资料的CINⅡ患者99。患者的随访时间(21±6)个月(范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病变逆转者62(63%,62/99),包括完全逆转45(45%,45/99)、部分逆转17(17%,17/99);病变持续者22(22%,22/99);病变进展者15(15%,15/99),无一病变进展至子宫颈癌。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患者的诊断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产次、随访过程中妊娠、吸烟、避孕方式、HPV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组时不同年龄段、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HPV感染型别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CINⅡ累及范围患者的病变逆转、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率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01),即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者的病变逆转率明显低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42%、80%;χ2=14.67,P<0.001),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单点累及者(分别为27%、6%;χ2=8.51,P=0.004)。62病变逆转患者中,56(90%)病变逆转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结论年龄≤40的CINⅡ患者一半以上病变自然逆转,且病变逆转常出现在随访的第1年内,CINⅡ两点及以上累及保守治疗的危险因素。在严密随访条件下,可选择性对CINⅡ单点累及、年龄≤40、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行保守治疗1年,如病变仍持续或进展则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川渝黔地区父母小于18子女接种COVID-19疫苗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线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接种意愿在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父母小于18子女接种COVID-19疫苗的因素。 结果 90.3%的受访者对小于18子女接种COVID-19疫苗有积极的意愿。COVID-19疫苗已接种者意愿比未接种者(OR=2.418,95%CI 1.561-3.746)更高。感知COVID-19易感性和感知COVID-19疫苗接种的利益是明确接种意愿的重要促进因素。结论 加强COVID-19易感性和COVID-19疫苗接种的利益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可提高父母小于18子女接种COVID-19疫苗的意愿。

  • 标签: COVID-19 疫苗 接种 健康信念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染色体异常女性患儿的核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用C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进行验证。结果71患儿中,共发现X染色体数目异常29,占异常核型的40.8%;X染色体结构异常10,占异常核型的14.1%;嵌合体30,占异常核型的42.3%;X-常染色体易位2,占异常核型的2.8%。结论X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女性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对此类患儿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明确病因,及早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同时应开展相关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以减少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 标签: X染色体 性发育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内、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1先天性CAF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2.2(0.1~14.0);中位体质量18.3 kg(3.2~55.8 kg);其中男37(52.1%),34(47.9%)。按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介入封堵组(30)和外科修补组(41),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71患儿中,70可闻及心脏杂音,2有活动后胸闷胸痛表现,另有5平素易反复呼吸道感染。30患儿行介入封堵术,其中22(73.3%)术中成功关闭瘘口;41患儿行外科手术,均成功关闭瘘口(100.0%),2组关闭瘘口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科修补术后死亡1(2.4%),且术后随访过程中有2(4.9%)因残余分流量渐大再行封堵术治疗。末次随访时2组治疗后存在微小残余分流者均为2,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71患儿术后存在血栓形成2(2.8%)。结论儿童先天性CAF患者多以心脏杂音为主要体征,部分患儿因分流量大,导致肺血增多可有频繁呼吸道感染,极少数患儿因冠状动脉窃血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闷、胸痛;介入封堵及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CAF均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手术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9重症胸损伤的急救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对我科2021  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9重症胸外伤患者在急救护理中加强伤情评估及急救配合处理,呼吸道护理,疼痛管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外伤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治愈或好转出院37,无护理并发症,死亡2。结论:重症胸外伤常伴有各种复合伤,病情复杂、多变,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胸外伤 急救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东省汕尾地区6~19在校学生的患龋率、龋均及龋失补构成比,汕尾地区龋病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汕尾城区共纳入7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高),海丰县共纳入5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2021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共对5 110名6~19在校学生(男生2 620人,女生2 470人)进行龋病检查及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9组乳牙患龋率高达88.54%,龋均为(4.79±3.47),且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9、10~12、13~15及16~19组恒牙患龋率分别为10.13%、41.41%、61.56%和65.98%,龋均分别为(0.16±0.55)、(0.85±1.30)、(1.77±2.16)和(2.29±2.24);由此可见,恒牙患龋率及龋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各年龄组女生患龋率及龋均均显著高于男生(均P<0.05)。6~9及10~12组乳牙龋的充填构成比极低,仅为1.22%和2.76%。6~9、10~12、13~15及16~19组恒牙龋的充填构成比分别为18.03%、29.90%、38.01%和47.86%,提示恒牙龋的充填构成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汕尾地区6~12学生乳牙及6~19学生恒牙患龋率和龋均较高,而充填构成比较低,需增加该地口腔卫生公共资源,采取合理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学生患龋率。

  • 标签: 学生 龋病 汕尾地区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25-55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不同年龄段健康人员的心理状态,其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时间:2021年6月-12月,调查对象250名健康体检人群,使用我科室自行编制的《健康体检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予以调查,了解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经过对健康体检人员的调查,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2.50±6.3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3.80±5.70)分,随着年龄的增加,SAS与SDS评分均呈现出升高趋势(P<0.05);进一步调查显示250名健康体检人群中,存在疑病心理的有39.20%、存在恐惧心理的有30.40%、对体检结果表示怀疑的有23.20%、存在浮躁心理的有41.60%。结论:25-55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心理问题随年龄增加而加重,针对健康体检者需要注重体检者全面的心理干预,减少心理异常状态对体检的影响。

  • 标签: 健康体检人群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问卷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 总结1高龄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入院后22天治愈出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抗感染、营养护理,心理护理等对症干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精神食欲较前好转,出院后恢复良好。由于患者103高龄,且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各项身体机能较差,在院期间予以俯卧位通气、心理支持、营养支持、预防血栓等系统性、全面性的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影响。尤其营养支持,对于提高患者治疗、增强机体抵抗力有积极作用,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而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配合度与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高龄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索可能的政策效应。方法基于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得出的2004—2018年间5~19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数据,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分年龄段人口数计算标化死亡率,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2004—2018年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8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死亡率由40.02/10万下降到22.00/10万,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4.28(95%CI:-5.35,-3.20,P<0.001);2004—2006年间死亡率的年变化百分比(APC)-9.20(95%CI:-15.63,-2.28,P=0.017);2006—2013年间死亡率下降速率放缓,APC值-1.56(95%CI:-2.78,-0.33,P=0.020);2013—2018年间死亡率再次快速下降,APC值-5.99(95%CI:-7.52,-4.43,P<0.001)。女生、乡村、东部地区、10~14、15~19儿童青少年死亡率以及伤害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整体基本一致;城市、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和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率在2004—2018年间下降速率呈均匀下降趋势,其AAPC值分别为-3.59(95%CI:-4.38,-2.78,P<0.001)、-2.89(95%CI:-3.24,-2.54,P<0.001)和-6.66(95%CI:-7.64,-5.68,P<0.001)。结论2004—2018年中国5~19儿童青少年死亡率持续下降,且在2011年后下降速率变快。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鞘瘤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确诊的胃肠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共收集19患者,年龄范围45.0~70.0,其中女性占68.4%(13/19)。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无症状[15.8%(3/19)],可表现为腹痛[57.9%(11/19)]、恶心[31.6%(6/19)]、腹胀[(21.1%(4/19)]和食纳减退[(21.1%(4/19)]等,少数消化道出血[(5.3%(1/19)]。肿瘤最常见于胃体[(42.1%(8/19)],其次十二指肠[(15.8%(3/19)]。内镜下呈黏膜下肿块,易误诊间质瘤。病理类型呈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染色S100、Vim均为阳性。大多数Ki-67染色增值率<5%[(57.9%(11/19)],少部分≥10%[(10.5%(2/19)]。治疗均采用内镜或外科手术。所有神经鞘瘤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倾向。结论胃肠道神经鞘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大多数良性,恶性罕见,术后病理是其确诊金标准。常见于中年女性,临床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镜下与间质瘤等黏膜下肿瘤鉴别困难,随瘤体增大其恶变倾向增大,对于瘤体直径<3 cm无浆膜侵犯的肿瘤推荐内镜下切除,创伤小且无复发。

  • 标签: 胃肠道神经鞘瘤 预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旁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病例(11)及外院会诊病例(8),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确诊。结果19患者,年龄37~84,中位年龄57。临床初步诊断精索/腹股沟肿物(9)、阴囊肿物(7)和腹股沟疝(3)。6复发病例,均发生在肿物局部切除后,其中1盆腔原发肿瘤局部蔓延所致。组织学类型包括10高分化脂肪肉瘤(WDLPS)和9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WDLPS以脂肪瘤样-硬化性-炎症性亚型混合存在多见(6),4单纯脂肪瘤样;DDLPS有低级别(3)和高级别(6)去分化,呈黏液纤维肉瘤样、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纤维肉瘤样、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样结构。5WDLPS和2DDLPS有明显炎性细胞反应。3伴有骨化,包括2WDLPS和1DDLPS。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脂肪分化细胞、WDLPS区的梭形间质细胞和DDLPS区的去分化细胞均表达MDM2(8/10)和CDK4(10/10);S-100蛋白表达于脂肪分化细胞(10/10);CD34在高分化区域的梭形间质细胞及去分化区域弥漫或局灶表达(10/10)。MDM2基因FISH检测显示多拷贝点簇状扩增(12/12)。结论睾丸旁脂肪肉瘤以WDLPS和DDLPS多见,其组织学表现复杂多样,染色体12q14-q15区域(含MDM2和CDK4基因)扩增有助于确诊。

  • 标签: 睾丸肿瘤 脂肪肉瘤 疝,腹股沟 原位杂交,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龄≤35行鲜胚移植的不孕症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鲜胚移植后的1608年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AMH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AMH≤1 μg/L组(147),AMH>1 μg/L组(1461)。对两组的主要结局指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和次要结局指标(促排卵参数、胚胎参数)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血清AMH水平与流产率的相关性。结果AMH≤1 μg/L组患者的基础窦卵泡计数(5.84±3.00)、获卵数[(8.18±3.57)个]、冷冻胚胎数[(1.03±1.36)个]均少于AMH>1 μg/L组[6.88±3.58,P=0.001;(10.07±2.72)个,P<0.001;(1.92±1.58)个,P<0.001];AMH≤1 μg/L组的总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2 609.81±1 273.88)U]多于AMH>1 μg/L组[(2 380.22±887.47)U,P=0.004]。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示AMH水平与流产率之间并无相关性(OR=0.948,95% CI=0.875~1.028,P=0.197)。结论在年龄≤35的不孕症女性中,血清低AMH水平并不增加鲜胚移植后的流产率,也不能预测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抗苗勒管激素 流产 卵巢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19~79成年人中血铅和血硒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关联。方法调查对象来自第一轮中国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2017-2018年),共纳入10 153名19~79的成年人。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中铅和硒的水平、血清hs-CRP水平,将hs-CRP>3.0 mg/L定义hs-CRP升高。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血铅和血硒与血清hs-CRP升高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调查对象的年龄(48.91±15.38),其中男性5 054名(61.47%),hs-CRP升高者1 181名(11.29%)。广义线性模型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血铅水平处于最低四分位数(Q1)者相比较,第二(Q2)、第三(Q3)和最高四分位数(Q4)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1.14(0.94~1.37)、1.25(1.04~1.52)和1.38(1.13~1.68);与血硒水平处于Q1组者相比较,Q2、Q3和Q4组者hs-CRP升高的OR值(95%CI)分别为0.86(0.72~1.04)、0.91(0.76~1.11)和0.75(0.61~0.92)。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未发现血铅和血硒对血清hs-CRP升高的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结论血铅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血硒水平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负向关联,未发现血铅和血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血铅 血硒 超敏C反应蛋白 交互作用
  • 简介:摘要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2006—2020年辽宁省梅毒和淋病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对2006—2020年辽宁省10~19青少年梅毒和淋病发病率的趋势进行分析。2006—2020年辽宁省共报告10~19青少年梅毒患者7 721,发病率0.90/10万~22.13/10万,女性梅毒发病率高于男性,Ⅰ期和Ⅱ期梅毒感染青少年占72.6%;淋病患者2 726,发病率1.29/10万~10.74/10万,男性淋病发病率高于女性。梅毒发病率总体以2012年拐点,2006—2012年青少年梅毒发病率年均增长幅度67.30%(P<0.001),2012—2020年青少年梅毒发病率年均增长幅度-0.02%(P=0.994);淋病发病率总体以2015年拐点,2006—2015年青少年淋病发病率年均增长幅度23.95%(P<0.001),2015—2020年青少年淋病发病率年均增长幅度4.06%(P=0.492)。整体而言,2006—2020年辽宁省10~19青少年中梅毒和淋病的发病率上升趋于缓慢,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在降低性病传播风险中明显有效。

  • 标签: 梅毒 淋病 年度变化百分比 Joinpoint回归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患者的基因变异,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可疑变异,应用Sanger测序法验证检出的变异,分析双亲携带变异位点的情况。采用多种软件对所检出的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C2ORF71基因存在c. 8G>A (p.Cys3Tyr)和c. 958_959insA (p.Arg320Glnfs*29)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显示其父亲携带c. 8G>A (p.Cys3Tyr)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 958_959insA (p.Arg320Glnfs*29)杂合变异,因此先证者的变异分别来自父母。两个变异均为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基因变异指南,c. 8G>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P3+PS3),c. 958_959insA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M2+PVS1+PM4+PP4)。结论C2ORF71基因c. 8G>A (p.Cys3Tyr)和c. 958_959insA (p.Arg320Glnfs*29)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C2ORF71基因的变异谱,并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C2ORF71基因 基因变异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对年龄≤35患者通过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获得活产的围产期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就诊的≤35不孕妇女在FET治疗后妊娠≥24周的围产期结局资料。将患者分为非DOR组(n=14 342)和DOR组(n=1292)。主要观察指标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婴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以及先天性缺陷、新生儿死亡和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DOR与活产新生儿出生结局以及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DOR组分娩单胎、双胎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非DOR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先天性缺陷、新生儿死亡以及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DOR不是年龄≤35患者行FET获得单胎以及双胎活产时发生低出生体质量的危险因素(单胎校正OR=0.97,95% CI=0.69~1.34,P=0.831;双胎校正OR=1.14,95% CI=0.95~1.36,P=0.166)。结论对于年龄≤35的DOR患者行FET获得的活产儿出生结局与非DOR患者相当。

  • 标签: 受精,体外 卵巢储备 冻融胚胎移植 子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株洲市年龄≥50男性运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前列腺癌(PC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社区的1 567年龄≥50男性研究对象,均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检查PSA水平,然后对于PSA≥4.0 ng/mL者判断PCa可疑病例,并且及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再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35PCa患者对照组,对筛查得到的PCa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病理分期(TN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的1 567受检者中,109(6.96%)血清PSA≥4.0 ng/mL,其中7确诊PCa,检出率6.42%;PCa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和PS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通过分析PSA的不同浓度水平,发现PCa的发病率随着PSA水平的上升而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a病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期以下的局限癌所占比例较高,而T3期以上的进展期癌所占比例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社区老年男性人群,运用血清PSA对PCa进行筛查可以尽早发现PCa,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尽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株洲 男(雄)性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状瘤(LR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19LR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7,按照年龄分为成人组7年龄(41.3±17.5);儿童组12年龄(5.5±3.5),其中10起病年龄<5;分析其主要症状体征、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13/19)、呼吸困难(15/19)、声嘶(10/19),主要肺部体征喉鸣音或哮鸣音(7/19)。9行胸部CT检查,观察到结节肿块影(9/9)、囊性薄壁空洞(4/9)、阻塞性肺炎(2/9)、肺不张(2/9)和毛刺征(1/9)。儿童组LRP患者均存在上呼吸道受累(12/12),成人组上呼吸道受累3。18(18/19)经支气管镜确诊,表现为桑葚样、乳头状肿物,1(1/19)经胸腔镜确诊;4孤立性呼吸道乳头状瘤,15多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1919/19)病理组织学类型均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病灶组织样本均进行HPV相关检测,2HPV6/11型阴性,17(17/19)阳性,其中单纯HPV6型(+)7,单纯HPV11型(+)4,HPV6/11型双重(+)619病灶组织HPV16/18型均为阴性。17经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其中15复发,2无复发;1经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术后4个月死亡,1放弃治疗。结论LRP临床少见,孤立LRP更少见,呈慢性病程,年幼起病常有上呼吸道受累,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声嘶;胸部CT表现为结节肿块影、囊性薄壁空洞或气道阻塞征象,部分可强化;支气管镜下表现为乳头状肿物,确诊依靠病理学,以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多见,其发病可能与低危型HPV感染相关;支气管镜下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易复发,治疗需兼顾上呼吸道病变,临床应重视针对HPV的病因治疗及预防。

  • 标签: 乳头状瘤 呼吸道 诊断 治疗 预后
  • 作者: 董棒 李涛 张海宁 董华 张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徐州 221011 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枣庄 277000,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枣庄 277000,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徐州 22101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枣庄市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布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枣庄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期布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确诊的71急性期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2.2 ∶ 1.0(49 ∶ 22),年龄(53.23 ± 14.12),主要集中在枣庄市峄城区(32.39%,23/71);80.28%(57/71)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全年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4 - 10月(76.06%,54/71);主要症状有发热(100.00%,71/71),肌肉关节疼痛(80.28%,57/71),乏力(54.93%,39/71),多汗(39.44%,28/71),部分有肝脾肿大(18.31%,13/71)和睾丸炎(4.23%,3/71)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降低占12.68%(9/71),红细胞减少占21.13%(15/ 71),血小板减少占8.45%(6/71),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占12.68%(9/71),C-反应蛋白升高占67.61%(48/ 71),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占50.70%(36/71),部分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0.70%,36/71)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42.25%,30/71),血培养阳性患者57(80.28%)。结论枣庄市急性期布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对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特别是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睾丸炎者,应进行布病筛查。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