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硬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和术后血肿复发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5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征60岁以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60岁以上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或偏瘫等症状(P<0.05);复发原因导致血肿复发的因素主要有症状潜伏时间短、血肿高密度或混合密度、颅内积气明显、术后引流量在300mL以下。结论不同年龄段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果对异常情况及时干预,以降低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NIHSS)、术后意识水平(GC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65%(16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67%(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血肿清除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和护理措施。方法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行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120例,均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进行输液,回顾分析穿刺技巧和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儿额浅静脉穿刺35例,耳后静脉穿刺15例,正中静脉穿刺40例,颞浅静脉穿刺30例,一次穿刺成功118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33%;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50%,其中非常满意81例,较满意30例,满意6例,不满意3例。结论小儿输液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方式穿刺难度较大,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加强穿刺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外伤性颅脑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每组40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CS评分、Barthel、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开颅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患者GCS评分、Barthel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NIHS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外伤性颅脑血肿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预后较高,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到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94例患儿进行分组对比,将其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的管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例(2.13%)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17.02%),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46例(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76.60%),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能够减少液体渗漏、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外科在2014年8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58例脑出血患者,将5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平均分为29例实验组(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与29例参照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备更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从本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中选取出64例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从不良事件发生率看,观察组为6.25%,对照组为25.00%;从护理满意度看,观察组为96.88%,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获取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份——2016年5月份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期间收治的实施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150例为本次对照组,2016年6月份——2017年12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期间收治的实施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150例为本次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穿刺疼痛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儿家长开展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风险时间发生率为3.33%(5/150),较比对照组10.67%(16/150)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达到97.33%(146/150),较比对照组85.33%(128/150)的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家长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活动性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血肿清除时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创伤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62名轻度或中度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被纳入研究,这些患者在受伤早期均无需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伤后均行CT检查,且伤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并通过公式ABC/2计算血肿体积。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及受伤早期的血液检查结果,并与血肿进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名患者血肿明显进展(体积增加>3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白细胞计数、血糖、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及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肿进展相关,其中多因素分析显示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与血肿进展显著相关。结论纤维蛋白原含量处于低水平的脑外伤患者早期更易发生血肿进展。因此这些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同时,对于这些患者的手术可在出现病情变化前即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