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期间喷洒芍药甘草汤与肌注654-2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范围设定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纳入样本为此时间段内于我院就诊行ERCP诊疗的13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值表模式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n=68)、对照组(n=66),研究组患者喷洒芍药甘草汤,对照组患者肌注654-2,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用药后胃肠蠕动停止时间、蠕动消失持续时间、胃肠痉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术后口干、腹胀、心率加快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期间喷洒芍药甘草汤可缓解胃肠痉挛,减轻胃肠蠕动,无口干、腹胀、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值得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对象为: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年间接治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封闭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封闭注射基础上行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CMS评分和RO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治疗一个疗程后差异显著,实验组VAS评分、CMS评分和ROM评分相比对照组评分明显更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肱二头肌长肌腱炎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使肩关节功能增强,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值得大力推广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及电针组。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冲击波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则在电针治疗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及8周时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主动活动度(ROM),采用超声检测患者结节间沟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主动ROM、结节间沟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时联合组疼痛VAS评分[(3.8±1.0)分]较冲击波组及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并且该差异持续至观察结束时(治疗后8周时)。治疗后4周时联合组肩关节主动ROM[前屈(158.4±13.8)°,后伸(40.2±3.7)°,外展(110.3±20.3)°,内旋(40.3±5.7)°]均较冲击波组及电针组明显增加(P<0.05),结节间沟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厚度[(2.0±0.2)mm]均较冲击波组及电针组明显减小(P<0.05),且上述差异持续至观察结束时(治疗后8周时)。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肩关节ROM,减小腱鞘厚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时 ,联合使用 药物喷洒、急诊胃镜止血夹止血疗效 。方法: 62例 为入选对象 ,急诊胃镜止血夹止血, 是 A 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 ,药物喷洒+急诊胃镜止血夹止血 , 为 B 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 ,对 疗效观察 。结果:住院时间、止血时间:A组> B组,( P< 0.05)。治疗前, Hb、 MAP,无差异,( P> 0.05);治疗后, Hb、 MAP: B组> A组,( P< 0.05)。 结论 :治疗 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时 ,联合采用 药物喷洒、 急诊胃镜止血夹止血,在加快病情康复同时 ,改善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方面效果 优。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收治的32例动静脉内瘘(AVF)头静脉弓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17例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8例患者行开放手术头静脉转位贵要静脉,7例患者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PTA术修复成功率88.23%,开放手术修复成功率100%,覆膜支架置入术修复成功率100%。随访1至6个月,动静脉内瘘头静脉弓狭窄修复后内瘘通畅中位生存时间:PTA术为5个月,开放手术为6个月,覆膜支架置入术为6个月。结果表明PTA和覆膜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的优势,但PT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开放手术和覆膜支架置入术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泮托拉唑联合内镜喷洒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接收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 6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 34例,对照组采取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采取泮托拉唑联合内镜喷洒凝血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疼痛情况、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疼痛情况较对照组轻,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泮托拉唑联合内镜喷洒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存在广泛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瘘(RCAVF)成熟的因素,尤其是术前血管直径和动静脉瘘成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RCAVF手术的患者资料。共有280例患者(女性105例,37.5%)纳入该项研究,年龄为(56.6±14.8)岁。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分别为(2.3±0.5)mm (范围:1.5~4.0 mm)和(2.4±0.6)mm (范围:1.5~4.3 mm)。术前常规行动脉和静脉彩超标记并测量血管直径。根据患者动静脉瘘功能性成熟情况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术前静脉和动脉直径、糖尿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吸烟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有无差异。结果238例(238/280, 85.0%)RCAVF达到功能性成熟。成熟组和未成熟组在年龄、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吸烟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成熟组,未成熟组的桡动脉[(2.1±0.4)mm比(2.4±0.5)mm, t=3.858,P<0.001)]和头静脉直径[(2.0±0.5)mm比(2.4±0.5)mm, t=5.019,P<0.001)]较小。女性患者(34.4%比54.7%,χ2=6.282,P=0.015)、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8.8%比21.4%, χ2=5.929,P=0.026)也是动静脉瘘未能成熟的影响因素。当桡动脉直径大于2.05 mm(92%比74%, P<0.01),头静脉直径大于1.85 mm (93%比53%, P<0.01)时,动静脉瘘成熟率显著增加。结论术前血管直径是影响动静脉瘘成熟的主要因素,适合动静脉造瘘的最小桡动脉和头静脉直径分别为2.05 mm和1.85 mm。女性、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也是影响动静脉瘘成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本院一共收治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 76例,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剖宫产组 46例,阴道分娩组 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头位梗阻因素、新生儿 Apgar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持续性枕后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而阴道分娩组的头位梗阻因素多为产道异常、持续性枕后横位、肩难产,两组头位梗阻因素比较有差异( P< 0.05)。两组产妇均顺利娩出新生儿,剖宫产组新生儿的 Apgar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05)。剖宫产组的围生儿并发症(胎儿窘迫、新生儿颅脑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组( P< 0.05)。结论:明确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影响因素,及时确诊头位梗阻性难产,及时进行剖宫产分娩,可显著降低头位梗阻性难产对围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阴茎再造术中阴茎头成形方案的选择策略。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收治20例行游离前臂皮瓣再造阴茎的患者,年龄19~41岁,其中易性病(女变男)14例,两性畸形3例,先天性阴茎发育不良2例,外伤后阴茎缺损1例。术中根据患者前臂皮瓣组织量及阴茎头发育情况等不同的术区条件,分别采用游离前臂皮瓣末端+山形肋软骨支架阴茎头成形、游离足背皮瓣+山形肋软骨支架阴茎头成形或阴茎头游离移植3种方法进行阴茎头再造,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阴茎头形态的变化。结果20例中18例采用游离前臂皮瓣末端+山形肋软骨支架再造阴茎头,1例易性病患者采用游离足背皮瓣+山形肋软骨支架再造阴茎头,1例两性畸形患者采用自体阴茎头游离移植再造。术后随访10~36个月,再造阴茎头全部成活,其中足背皮瓣再造的阴茎头形态最为饱满、自然,冠状沟清晰;前臂皮瓣再造的阴茎头组织量稍显不足,冠状沟稍平,总体形态满意;阴茎头游离移植再造的阴茎头保留了其形态,外形逼真,但不够饱满。结论前臂皮瓣组织量较充足者采用游离前臂皮瓣末端+山形肋软骨支架、前臂组织量严重不足者采用游离足背皮瓣+山形肋软骨支架、自身阴茎头发育良好的两性畸形患者采用自体阴茎头游离移植再造,针对患者不同情况,个性化选择成形方法有利于获得满意的阴茎头外观。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影像学重建模型,提供胰头形态学测量参数,为胰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根据腹胰、背胰的组织学特点进行胰腺胚胎融合面的组织学定位,进一步将该组织学定位应用于CT影像学定位。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可视化重建软件进行基于CT影像的包括腹胰、背胰头部和胚胎融合面等结构在内的胰头三维重建,同时对胰头各相关结构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正常胰头组织免疫组化检测验证了早前关于定位胚胎融合面的报道,CT断层结构上能够进行胚胎融合面的大体定位。成功建立了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重建模型,该模型可直观显示腹胰、背胰头部和胚胎融合面等结构。共纳入35例志愿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8.26±8.26)岁,BMI(22.29±1.78)kg/m2。形态学测定结果表明,胰头、背胰头部及腹胰体积分别为(32.80±8.15)cm3、(22.21±6.94)cm3、(10.59±3.87)cm3,胚胎融合面面积为(12.46±3.20)cm2。将所有志愿者依据性别分组,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胰头总体积、背胰头部体积、腹胰体积及胚胎融合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可视化重建是可行的,该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形态学参数可为胰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中选取 80例,起止时间是 2017年 3月~ 2019年 12月。按照入院编号分成 2个小组:对照组 40例,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试验组 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徒手旋转胎头。比较 2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更高( 57.5%vs30.0%)、剖宫产率更低( 7.5%vs25.0%),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5.0%vs20.0%),差异显著( P< 0.05)。 2组新生儿的 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但试验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更短( P< 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胎头能提高顺产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