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临床资料与心电图例1男,69岁,因头昏、心慌、胸闷反复发作3个月就诊入院.听诊心律不齐,平均心率80次/min,无病理性杂音,血压160/90mmHg.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窦律,除aVF的P7(房早)外,PP匀齐,心率90次/min.QRS形态、时限、电压均正常,但节律明显不齐,且与P波无相互关系.据aVF导联的梯形图分析,P(心房激动)与QRS(心室激动)呈三度阻滞状态,阻滞区平面在房室交接区上层,在此平面之下形成加速性交接区节律,此节律逆传受阻,前传至心室呈文氏型传导.再据“文氏周期等同传导时间”的规律[1],从而推算出加速性交接区节律的频率约为84次/min,RR间期呈现“渐短突长”的特点,长RR间期将该导联分为3:2、4:3、2:1和4:3四个文氏周期,为此该例房室交接区的下层是加速性交接区节律伴结室文氏传导阻滞区.该患者适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患者及家属拒绝而自动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 制备硝苯地平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以释药线性和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药物层中聚氧乙烯粘度选择、聚氧乙烯的用量;推动层中聚氧乙烯粘度选择、聚氧乙烯的用量,促渗剂种类与用量,包衣增重等对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药物层中选择聚氧乙烯 N10 用量 132 mg ,推动层选择了聚氧乙烯 WSR-303 用量 60 mg 、氯化钠 20 mg ,包衣增重为 27 mg,24 小时内累积释放度为 97%, 体外释药符合零级模型( R=0.9984 )。结论: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可有效控制硝苯地平体外释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产品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指端及甲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33例46指指端及甲床缺损伴有末节骨外露的病例,清创后应用双层人工真皮一期进行覆盖修复,未行自体皮移植。术后2~3周,指端及甲床覆盖的双层人工真皮血管化形成鲜红色的类真皮样组织及类甲床样组织。结果全部33例46指覆盖创面的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指端覆盖的人工真皮血管化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并自然上皮化,愈合良好,外形圆润饱满。甲床缺损覆盖的人工真皮血管化后,形成类甲床样组织,与原甲床衔接平整,指甲生长良好,较平整。结论应用组织工程产品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指端及甲床缺损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较,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双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全肋骨图像。结果:45例均经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法(SSD)技术重建满意的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结论:双层螺旋CT肋骨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以及多角度的显示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急诊指(趾)体甲床缺损采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急诊指(趾)体甲床缺损患者分为两组双层人工真皮观察组和常规手术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手术将双层人工真皮植入甲床缺损区植入,根据创面情况3周左右拆除双层人工真皮后,部分采用自体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或换药促进创面关闭。结果:随访指(趾)体甲床全部缺损病例:创面生长平整,质地柔软,不臃肿,疤痕无明显增生,不挛缩。随访指(趾)体甲根(甲母质)残留病例:指甲生长外形美观,指甲生长光滑无沟壑、外观平整,指端无疼痛感、无感觉异常,无崁甲等症状。常规手术对照组:对指(趾)体甲床缺损患者实行带蒂皮瓣和趾甲皮瓣修复甲床缺损创面。结论:观察组该方法操作相对照组皮瓣移植简方法更加简单、方便有效,能更加有效恢复甲床形态,具有减轻患者痛苦及创伤,是值得推广的甲床缺损修复的新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