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病案统计的原始信息主要源自对病案的数据收集,数据的主要内容包含病患来源、住院次数、手术医疗人数、出院人数等数据。对医院的病案统计的原始信息开展深入剖析与总结,有助于发掘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论文重点针对病案统计原始信息来源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方式开展探究。
简介:摘要目的提取正常人腓肠肌超声原始射频信号的熵值和灰度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9年10-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健康检查者,男女各10例,在最大跖屈位、自然位和最大背屈位下腓肠肌横切面和纵切面的超声原始射频信号,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熵值和灰度值,分析二者在不同体位和切面下的差异,并讨论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其的影响。结果不同切面比较:最大背屈位下的熵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位下的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纵切时最大背屈位下的熵值和自然位下的灰度值均大于横切时。不同体位比较:最大跖屈位的数值分别与自然位和最大背屈位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最大跖屈位的数值最小,而自然位与最大背屈位的熵值和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组间的特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特征参数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正常人腓肠肌超声原始视频信号提取的熵值和灰度值可以精确定量反映出肌肉结构的差异,有望成为神经肌肉疾病定量评估的一种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利用密网孔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1例大型原始三叉动脉(PPTA)动脉瘤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例伴外展神经及动眼神经不全损害的大型PPTA动脉瘤的54岁女性患者单用FD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左侧PPTA未闭,颈内动脉通过PPTA与基底动脉相交通,动脉瘤位于PPTA的起始部,大小约18.41 mm×12.80 mm。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植入FD后动脉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术后8个月复诊左侧眼睑下垂消失,复视消失,眼球活动正常;复查DSA示PPTA处动脉瘤基本未见明显显影。结论对于成熟型的PPTA相关的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FD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中心新诊断、无红细胞输注史的321例原发性MDS患者,回顾性分析MCV水平对整体及不同骨髓原始细胞水平患者总生存(OS)期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按照MCV水平高低分为MCV≤100 fl组(148例)和MCV>100 fl组(173例)。MCV≤100 fl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27(95%CI 19~35)个月,MCV>100 fl组患者中位OS时间为72(95%CI 5~1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组分析示,在骨髓原始细胞<5%的患者中,MCV≤100 fl患者的中位OS期较MCV>100 fl者显著缩短(P=0.002);而在骨髓原始细胞≥5%的患者中,MCV水平对OS的影响不显著(P=0.078)。在纳入其余临床指标及基因突变校正后,MCV≤100 fl仍为骨髓原始细胞<5%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1.890,95%CI 1.007~3.548,P=0.048)。对不同MCV水平骨髓原始细胞<5%的MD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CV≤100 fl组患者外周血HGB高于MCV>100 fl组[90(42~153)g/L对78.5(28~146)g/L,P=0.015],IPSS-R高危/极高危组比例及IPSS-R染色体核型分组差/很差比例明显高于MCV>100 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8%对10.8%,P=0.003;24.7%对12.9%,P=0.049)。MCV≤100 fl组患者平均基因突变数目较MCV>100 fl组多(0.988个对0.769个,P=0.064),SF3B1突变较MCV>100 fl组少见(4.7%对15.4%,P=0.018)。结论MCV≤100 fl为骨髓原始细胞<5%的MDS患者独立于基因突变及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不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