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指压合谷穴治疗全口义齿初戴者恶心的效果,寻找更好地减轻全口义齿初戴者恶心的方法。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全口义齿初戴者4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采用指压合谷治疗,分别于戴义齿前和三餐饭前按压合谷穴3 min;对照组20例,采用自己适应法治疗。两组于戴义齿后3 d、7 d、14 d复诊,记录无恶心例数、吞咽功能正常例数、咀嚼效率,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戴义齿3 d、7 d无恶心分别为85.71%(18/21)、95.24%(20/21),均高于对照组的45.00%(9/20)、65.00%(13/20)(χ2=5.58、4.19,均P < 0.05);两组戴义齿14 d无恶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戴义齿3 d吞咽功能正常率为57.14%(12/21),高于对照组的15.00%(3/20)(χ2=8.16,P < 0.01);两组戴义齿7 d、14 d吞咽功能正常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戴义齿3 d、7 d咀嚼效率分别为(42.03±5.02)%、(50.34±5.05)%,均高于对照组的(37.00±4.00)%、(47.13±4.0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1.65,均P < 0.05);两组戴义齿14 d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指压合谷穴用于减轻全口义齿初戴者恶心的临床疗效好,可缩短全口义齿初戴者的适应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透药治疗初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初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8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4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 HRZE 常规抗结核治疗,后者则同时采用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阴转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初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采用超声电导仪透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可提高痰菌转阴比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运用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以及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具有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收治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2月~2020年12月,所有患者确诊初治菌阳肺结核,共计80例,运用随机表格法开展分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实验组同时运用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比较疗效。 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简介:摘要清末会稽儒医赵晴初,医承绍派伤寒名家与士材学派尤氏之长,弃儒从医后名声大噪。邵友濂、曾国荃、任道镕、许应骙、任阜长等名士均求治于赵氏,可窥见其医病交互网络。赵氏广结同好,访道交游,与汪曰桢、马培之、何廉臣等研讨医理,与张畹香、凌嘉六、周伯度等医家皆有交集,可谓清末长三角地区医家交游、医病交流之典型。赵氏钻研医理,传承伤寒经典,但不盲从权威,能兼收并蓄,汇通西学;并且乐于传教后学,教授门人赵舒安、杨质安、鲁东川、贺吉人等。赵晴初晚年记录行医所感,撰成《存存斋医话稿》,以作传习,经后世多次刊行,在绍兴当地乃至江南一带影响深远。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属于危重急症。脑梗死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原因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患者局部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一旦发病,其病情比较凶险,且病情进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疾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于初发脑梗死患者来说,患者突然之间由健康状态,转变为疾病状态,且还是临床无法根治,具有较高致残、致死风险的脑梗塞,患者往往在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而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非常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的开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初发脑梗死患者,在积极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才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对心理护理在初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属于危重急症。脑梗死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原因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患者局部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一旦发病,其病情比较凶险,且病情进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疾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于初发脑梗死患者来说,患者突然之间由健康状态,转变为疾病状态,且还是临床无法根治,具有较高致残、致死风险的脑梗塞,患者往往在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而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非常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的开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初发脑梗死患者,在积极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才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对心理护理在初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初治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TB-DILI)的危险因素,为初次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初治患者177例,根据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是否发生ATB-DILI分为非ATB-DILI组和ATB-DILI组。收集两组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基础肝脏情况及一线肝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初治患者发生ATB-DIL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7例结核病初治患者的ATB-DILI发病率为20.3%(36/177)。非ATB-DILI组和ATB-DILI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高血清铁蛋白发生率、一线肝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3,Z=-2.08, χ2=9.08,Z=-2.79,均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毒性肝病[比值比(odds ratio,OR)=9.675,P<0.001]、一线肝毒性抗结核药物种类(OR=4.863,P=0.001)、ALT基线水平(OR=1.016,P=0.011)和高血清铁蛋白(OR=3.336,P=0.018)是ATB-DIL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线肝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回归系数为1.582)、ALT基线水平(回归系数为0.016)与ATB-DILI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病、一线肝毒性抗结核药物应用种类、ALT基线水平、高血清铁蛋白是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3例初治HB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前病变范围(PRETEXT)分期、病理类型、病初甲胎蛋白(AFP)、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2018年之前确诊的患儿采用“武汉方案”治疗,2018年之后确诊的患儿采用“儿童肝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CCCG-HB-2016)”方案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83例患儿中男51例、女32例;发病年龄25.2(9.0,34.0)月龄,<3岁64例(77%)。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45例,54%)。PRETEXT Ⅰ期8例,Ⅱ期43例,Ⅲ期20例,Ⅳ期12例。随访时间40(17,63)个月,全组HB患儿1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4±4)%和(79±5)%,5年OS和EFS分别为(78±5)%和(76±5)%。应用武汉方案治疗55例,5年OS和EFS分别为(73±6)%和(71±6)%,应用CCCG-HB-2016方案治疗28例,5年OS和EFS分别为(88±7)%和(82±9)%。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术后化疗3个疗程AFP未转阴(HR=9.228,95%CI 1.017~83.692)和PRETEXT Ⅳ期(HR=6.587,95%CI 1.687~25.723)是影响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武汉方案及CCCG-HB-2016方案治疗HB患儿疗效确切,术后化疗3个疗程AFP未转阴和PRETEXT Ⅳ期为影响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献血者血液初筛出现不合格结果的原因。方法:收集在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期间到本血库内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初筛检测结果报告,统计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者血液中的5项指标,分析导致其结果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本血库内2020年2月-2021年12月之间共接纳720名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样本720份,其中经过血液初筛检测结果为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81份,男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指标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男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转氨酶异常,女性献血者初筛不合格主要为血细胞比容异常;从调查分析发现,引起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5项,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快速检测不合格和征询不合格。结论: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导致献血者血液淘汰的因素主要为快速检测不合格以及征询不合格,可通过采血前、采血中的健康宣教以及增强巡视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