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壮族人群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德保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出生的4915例壮族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低出生体重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低出生体重儿358例,低出生体重率为7.28%。母亲孕龄≥35岁(OR=1.72)、身高150cm以下(OR=2.75)、孕早期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18.5kg/m2(OR=1.68)、血红蛋白浓度〈110g/L(OR=1.50)、孕中期增重少(OR=1.57)、流产史(OR=1.76)、妊娠期高压(OR=5.32)、多产次(OR=1.51)、孕期产前检查少于8次(OR=2.10)等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孕早期BMI≥24.0kg/m2(OR=0.26)、分娩孕周37周及以上(OR=0.06)、单胎(OR=0.04)等为保护因素。结论母亲孕龄、身高、孕早期BMI、血红蛋白浓度、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孕期产前检查次数等是壮族人群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原县碘缺乏病通过阶段目标评估后的监测结果,探讨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方法每年对居民户进行碘盐抽样监测,随机抽取9个乡镇,3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盐样,在全县范围内按东西南北中每年抽取5所乡镇中心小学,对8~10岁在校学生进行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或B超法)、尿碘水平监测。结果10年来红原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平均为92.60%。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平均为4.43%,B超法平均为8.16%,尿碘算术均数为196.01ug/L,中位数为197.00ug/L,100—200ug/L的占42.45%,>200ug/L的占44.43%。结论红原县居民已为足量碘摄入,且处于安全碘摄入量范围。2010年红原县甲状腺肿大率、8-10岁学生尿碘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等3项指标国家消除碘缺乏病中期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肺结核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情况现状,探讨加强培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抽样调查法,对我县11个镇、12个乡的228名乡村医生进行肺结核消毒隔离措施的问卷调查,抽取72例与临近少数民族的乡村医生进行对比;并随机抽取部分乡镇的医生进行相关认知措施的加强培训,观察并记录同时期肺结核患者的就医人群比例。结果我县乡村医生与少数民族医生认知度和认知率比较,我县乡村医生的总认知率为52.78%,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医生;同时期肺结核患者就医人数普遍偏低,且采取隔离措施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很好的减少了疾病传染几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乡村医生对肺结核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加强培训有利于少数民族医生提高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度,减少肺结核病人们的诊出率,值得乡村医生和少数民族医生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恭城县瑶族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抽取恭城县65岁及以上瑶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采用分层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恭城县瑶族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9.44%,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有冠心病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人群与血脂正常人群平均每月摄入的油茶、猪肉、鸡肉、内脏类、鸡蛋、蔬菜量及收缩压、腰围、尿酸、空腹血糖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冠心病病史、腰围、BMI、收缩压、油茶、猪肉、内脏类、蔬菜、尿酸、空腹血糖是血脂异常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恭城县瑶族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其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既往病史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高危因素开展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为及时掌握红原县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户合格砖茶普及情况,动态评价病区人群饮茶型地氟病流行趋势,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监测村50个居民户采集砖茶并测定茶氟含量,检测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成人氟骨症X线患病情况。结果砖茶氟含量最小值为502.05mg/kg,最大值为1513.4mg/kg;平均值为990.28mg/kg,无合格份数,日人均摄氟量达5.23mg;检查137名8-12岁儿童,共检出极轻度及以上氟斑牙病例15例,检出率为10.95%;共X线拍摄成人氟骨症111名,检出49例氟骨症病人,检出率为44.14%。结论红原县属于饮茶型氟中毒高流行区,农牧民群众处于高摄氟状态;成人氟骨症病情重;成人呈现慢性氟中毒蓄积。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清水县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清水县2003年7月到2014年12月艾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清水县累计查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3例,外地报告转入21例,合计44例,转出3例,随访管理4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9例,已经死亡15例。本县的41例感染者分布在12个乡镇,相对集中在永清镇13例,金集镇9例。41例HIV感染者中经性传播感染30例(异性传播19例,其中2例为配偶间传播,同性传播11例),经血液感染11例(其中既往有偿献血感染9例,输血感染2例)。结论清水县艾滋病疫情成低流行状态,流行地区分布相对较集中,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主要为近年来发现的非婚性行为和男男同性行为感染),感染人群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与分析2012年-2016年洞口县风疹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收集洞口县2012年-2016年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6年洞口县风疹发病共237例。其中2013年发病人数最多,为170例,发病率为21.926/10万,2016年最少,为1例,发病率为0.127/10万。风疹发病的年龄分布主要处于0-15岁之间,其中0-4岁共105例,占比44.30%,5-7岁共19例,占比8.02%,8-15岁共78例,占比32.91%。风疹发病的高发月份为4月~6月,其中4月共44例,占比18.57%、5月共53例,占比22.36%、6月共43例,占比18.14%。风疹发病人群幼托儿童4例(1.69%)、散居儿童112例(47.26%)、学生85例(35.86%)、农民31例(13.08%)、其它5例(2.11%)。237例发病患者中,男性131例,占比55.27%,女性106例,占比为44.73%。结论2012年-2016年之间,风疹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13年的4-6月,且发病人群以儿童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