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及同期行相应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因素及其病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8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双耳分泌性中耳炎并行手术治疗后,门诊随诊至少1年的患儿,查阅这些患儿的住院及术后门诊就诊记录,分析其手术的病情特征及可能因素。结果380例患儿中有9例需要手术,1例与置管脱落入鼓室有关,8例与复发有关,复发患儿中7例可见鼻咽部分泌物多或圆枕肥厚,咽鼓管咽口被阻塞;348例患儿行中耳置管手术+腺样体、扁桃体手术者,其手术的比例为1.44%;23例患儿行中耳切开引流术+腺样体、扁桃体手术者,其手术的比例为13.04%;9例患儿单纯行中耳置管术者,其手术的比例为11.11%。中耳置管手术联合腺样体、扁桃体手术,其手术比例最小,与切开引流+腺样体、扁桃体手术以及单纯中耳置管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手术主要受复发影响,复发风险主要与手术方式及鼻窦炎反复发作有关,对于合并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推荐首选中耳置管+腺样体手术,扁桃体切除与否与分泌性中耳炎手术的风险没有明显关联。

  • 标签: 中耳炎,伴渗出液 再手术 腺样体切除术 扁桃体切除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1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分为损伤组(n=20)和对照组(n=296),采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6.33%(20/316)。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甲状腺大小、首次术式、两手术间隔时间、肿瘤侵袭性、术式和是否神经监测中喉返神经损伤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5、1.503、1.628、1.299、1.938、1.26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大小(OR=4.962,P=0.001)、首次术式(OR=12.296,P=0.002)、两手术间隔时间(OR=3.590,P=0.025)和术式(OR=2.319,P=0.002)是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手术容易造成喉返神经损伤,对于术前评估存在较高复发风险的甲状腺疾病,首次手术宜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以根除所有病变以避免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风险;对于一些高危复杂的手术患者,术中使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复发 外科手术 喉返神经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术后第手术术中处理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及保定病区肿瘤科收治的13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术中的处理及围手术期的管理。13例患儿中,男7例,女6例,年龄最大为42个月,最小为5个月。11例为同时性肾母细胞瘤,2例为异时性肾母细胞瘤,初次手术均为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手术均采用保留肾单位肿瘤剥除手术,其中化疗后手术12例,1例未经化疗而直接手术。术中11例采用阻断肾蒂血管方法止血,局部压迫止血2例。结果术后3例患儿出现少尿症状,其中1例合并肺水肿及高血压;1例出现单纯性高血压;1例出现尿瘘。13例患儿术后病理均为肾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病;3例患儿切缘阳性,其中2例为肾母细胞瘤病,1例为肾母细胞瘤。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后,手术须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应精细操作,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过度或长时间影响肾脏血运。术后短期内应严格观察出入量情况,监测血压及肌酐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利尿等对症治疗。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围手术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方法获得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IMRT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累加剂量,并与初次计划的剂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30例采用IMRT的大体积NSCLC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20分时进行4DCT模拟定位,基于初次4D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1-avg制定放疗计划为Plan1,基于4D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2-avg修改放疗计划为Plan2,分别采用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方法将两计划进行剂量累加得到Plan刚性和Plan形变。比较初次定位和定位之间大体肿瘤体积(GTV,以吸气末时相图像CT50%上的勾画为准)和OAR (OAR,以平均密度投影图像CTavg上的勾画为准)的体积变化,以及Plan2、Plan刚性、Plan形变的剂量体积指标相比Plan1的差异。结果定位和初次定位相比,GTV、心脏体积分别缩小44.2%、5.5%,患侧肺、健侧肺、全肺体积分别增大5.2%、6.2%、5.8%(P<0.05);对于内GTV (IGTV,10个4DCT时相的GTV融合而来)和计划靶体积(PTV)的D95%、D98%、V100%,Plan2与Plan1相近(P>0.05),Plan刚性、Plan形变较Plan1均略有下降(P<0.05);对于脊髓、心脏、患侧肺、双肺剂量,Plan2、Plan刚性、Plan形变较Plan1均降低(P<0.05),其中心脏V30Gy和Dmean分别降低27.3%、16.5%、15.3%和15.2%、6.6%、5.6%,双肺V20Gy和Dmean分别降低15.6%、4.5%、3.7%和15.7%、6.2%、5.1%;Plan形变的IGTV和PTV的D95%、D98%,心脏V40Gy,患侧肺和全肺的V20Gy、Dmean高于Plan刚性(P<0.05)。形变配准后OAR相似指数明显高于刚性配准(P<0.05)。结论Plan2中OAR剂量体积指标相比Plan1差别很大,因此它们在预测OAR放射性损伤方面均有较大偏差,而形变配准得到的剂量体积指标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 标签: 肺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形变配准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病灶切除的可行性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95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行手术治疗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4例,女21例,男女比例约为3.5∶1。中位年龄56(14~82)岁。患者总体中位复发时间为25(2~164)个月,其中52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2(3~118)个月,4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中位复发时间30(2~1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单一部位复发72例,多部位复发23例。95例中57例于本院接受初次手术治疗。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22例,开放手术63例;射频消融治疗10例,其中8例为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的肿瘤复发,2例为腹膜后孤立复发病灶。初次手术为肾部分切除术的52例中,手术时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9例,肾部分切除术5例,射频消融治疗8例。分析不同亚组患者手术的肿瘤控制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95例手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48(35~330)min。中位出血量150(20~3 000)ml。术后发生Ⅰ~Ⅱ级并发症8例,包括伤口感染、贫血等,对症治疗后缓解;Ⅲ级并发症1例,为肾部分切除术后血尿,行介入栓塞止血后缓解。95例中位随访时间29(2~113)个月。8例再次出现局部复发,10例发生远处转移;6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肿瘤进展。手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为85.8%,5年无瘤生存率为53.3%。残留肾脏、肾窝及腹壁复发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78个月,长于肾上腺及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49个月,P=0.141)。结论对于术后局部复发的肾癌患者,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在保证复发病灶完整切除的前提下,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远期肿瘤控制效果。

  • 标签: 癌,肾细胞 复发 二次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智能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近期足月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41例足月自然分娩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年龄24~41(33.27±4.88)岁,分娩孕周(39.67±1.15)周。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初次分娩产妇54例为对照组,年龄22~36(28.52±2.77)岁,分娩孕周(39.12±0.87)周。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两组产妇静息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并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分别测量静息及缩肛两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计算两种状态下各个参数的差值;同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盆底肌肌力测定,比较两组间超声参数差值及肌力有无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初次自然分娩组及自然分娩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15.92±2.76)cm2对(16.65±2.63)cm2、(40.93±5.63)mm对(40.27±6.21)mm、(55.54±6.05)mm对(57.92±5.27)mm、(7.03±1.51)mm对(7.44±1.23)mm、(7.49±1.44)mm对(7.44±1.44)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分别为(11.76±2.62)cm2对(12.09±2.78)cm2、(37.57±5.46)mm对(37.18±4.71)mm、(42.21±5.69)mm对(43.03±7.13)mm、(8.92±1.54)mm对(8.87±1.23)mm、(8.90±1.60)mm对(9.30±2.71)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缩肛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差值分别为(4.16±2.38)cm2对(4.43±2.70)cm2、3(1.00,5.00)mm对1(1.00,5.25)mm、(13.33±6.07)mm对(14.41±6.54)mm、(1.90±1.78)mm对(1.68±1.31)mm、1(0.48,2.40)mm对1.25(0.20,2.13)m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65%、68%(35例对28例),Ⅱ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74%对79%(40例对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自然分娩产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较初次足月自然分娩产后未见明显降低,为临床指导分娩孕妇生育方式的选择及产后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骨盆底 盆底肌 收缩功能 产后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整形修复对烧伤整形患者治疗疗效及手术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烧伤整形患者,并且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12天后进行修复整形手术,治疗组采用12天内修复整形手术。结果1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好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组患者手术率显著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组患者在早期整形修复术的处置实施下患者烧伤整形疗效显著,且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手术情况有所降低,同时在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提升上也有所帮助,因而需要在患者烧伤整形治疗中,及早实施整形修复术,以此提升患者烧伤整形水平。

  • 标签: 早期整形修复 烧伤整形 二次手术
  • 简介:摘要 探讨护理绩效分配考核实施方案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护士岗位管理指导意见,护理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科室根据工作特点进行再次分配。结果 通过绩效分配考核方案的实施,绩效分配公开透明,向临床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结论 绩效分配考核能够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绩效二次分配考核 儿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分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二次分诊 急诊 候诊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 研究时间选取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此期间便利选取我院收治的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 84 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选法将患者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2 例子患者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 42 例患者接受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治疗。两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尤其是治疗后患者的出血状况、凝血治疗及不良反应等数据,要详细记录,同时将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对患者临床状况的观察发现,采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治疗的观察组和缩宫素单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术后出血量,观察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凝血治疗相比,对照组相对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研究发现, 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术后出血症状,同时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瘢痕子宫 二次剖宫产 术后出血 卡孕栓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复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IST难治或复发SAA患者应用IST[包括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环孢素A或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方案]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共2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1例,女12例,进行IST时的年龄为21(11~62)岁。难治SAA共10例,两IST间隔时间为7(6~12)月。复发SAA患者13例,初次IST至复发时间为36(9~50)个月,复发至IST时间为1(0.5~24)个月,两IST间隔时间为39(14~51)个月。6个月总体血液学反应率为69.5%(16/23);IST开始1周内早期死亡2例,均为两IST应用相同剂型ATG/ALG患者。分组疗效:难治SAA 60%(6/10),复发SAA 77%(10/13);IST药物选择ATG/ALG组64%(7/11),HD-CTX组75%(9/12)。获得血液学反应的患者中2例患者再次复发,均为复发组患者,第三应用IST后再次获得治疗反应。结论IST是难治与复发SAA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相同剂型ATG/ALG进行IST时应注意早期血清病反应,更换ATG/ALG剂型或换用其他IST方案可减少相关风险;复发患者应用第三IST仍有机会获得治疗反应。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难治 复发 免疫抑制治疗 挽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学的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对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全部工作人员(67名)的岗位类别、岗位劳动强度、技术风险级别、本专业人员层级划分、专科带教培训、岗位说明书修订、岗位能力等方面进行设置管理,应用竞聘机制,在护理部按消毒供应中心总人数发放绩效总金额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科研、服务满意度等对岗位绩效考核分配及岗位晋级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行绩效考核分配管理前后,护士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科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质控检查质控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民主测评中,对绩效分配非常满意43人,不满意的3人,不满意的内容为哺乳期岗位系数同其他岗位无差别。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岗位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激发了各层级护士的潜能,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做到了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全员参与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工作运行,取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消毒供应中心 岗位管理 二次绩效考核 专科发展
  • 简介:摘要: 面对一些急性疾病出现死亡的案例,如何有效判断其因为疾病原因出现死亡,还是因为医疗事故出现死亡,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目的之一。颅内动脉瘤和心肌梗死是两种危险度相对较高,致死原因相对复杂的疾病类型,也因此使得法医学鉴定此类疾病引起死亡原因时有着较高的困难度。本文主要选择 1 例颅内动脉瘤术后破裂并急性心肌梗死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法医学鉴定找出其具体的死亡原因。

  • 标签: 法医学 死亡鉴定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哈尔滨铁路管内旅客列车供水水质卫生情况,并为改水提供理论依据,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方法 收集并分析哈站、哈西站始发旅客列车 2016-2019年供水监测数据。结果 对四年供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体合格率仅为 62.5%,影响水质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微生物指标和消毒指标。 结论 哈局管内近年来供水水质情况不容乐观,急需提高供水质量,并提出建议。

  • 标签: 旅客列车 二次供水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高危患儿识别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至 2018年 9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 3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检分诊,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 300例为观察组实施预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高危患儿识别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就诊等待时间及患儿家属分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危患儿识别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儿科门急诊能有效提高高危患儿的识别率及患儿家属分诊满意度,缩短就诊等候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儿科 门急诊 二次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候诊管理中实施流程分散策略分诊模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以抽样方式为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3月于该院急诊科候诊前预检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 488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6月于该院诊疗实施分诊为普通的诊疗患者5 852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诊疗前候诊的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就诊时,实施分诊模式可有效提高其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急诊室,医院 二次分诊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尿道电切术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经典的经尿道对肿瘤的碎片状电切,存在低估分级分期、诊断欠准确等缺陷,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而电切提供了一种进一步准确诊断的选择。本文从电切概念的提出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对电切的认识,指导患者治疗。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化学治疗 免疫疗法 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