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方法: 对997名中小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开展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0.2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7.7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率为0.10%、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率为0.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为0.50%,其中乙肝“大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乙肝“小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建议定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筛查,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学生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预防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应及时开展相关干预,从而持续性减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基层中小学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市基层中小学1000名学生进行龋病调查,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学习阶段、年龄段龋病发病情况,并以此制定小学学生龋病防治措施。结果:1000例中小学学生中,女孩儿、小学、低龄学生人群的龋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男孩儿、中学及高龄学生人群(P<0.05)。结论:女孩儿、小学、低龄学生为龋病高发人群,社区可以此结果制定基层口腔卫生保健宣传,定期检查上述人群口腔健康,这对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万州区2021年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控干预及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筛查方法参照《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重庆市万州区城乡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共6所学校2988名学生视力检查资料,比较不同学段、性别及城乡学生近视情况。结果 万州区中小学生近视率为59.8%(1787/2988),城市学生近视率64.7%(938/1449),乡镇学生近视率55.2%(849/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26,P=0.000);男生近视率56.6%(866/1531),女生近视率63.2%(921/1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426,P=0.000);小学近视率43.6%(571/1309),初中近视率70.7%(581/822),高中近视率74.1%(635/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5.855,P=0.000)。结论 万州区中小学生存在近视发病率高,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学段差异且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发展速度加快,并且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亟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孩子的视光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流县中小学校卫生保健能力现状及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收集清流县中小学校卫生保健能力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教学与生活环境、传染病防控情况、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学校内医疗机构设置情况、学校公共场所以及校舍新建改建扩建选址以及设计、竣工验收时的预防性卫生监督情况。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清流县常住人口为118029人,中小学调查结果显示清流县下辖7个镇、6个乡,共有16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在20所学校中,有4所(20.00%)学校设立了独立的卫生室,并配备了专业的保健和医疗设备。其中4所(20.00%)学校的配备了全职校医。4所(20.00%)学校的班主任教师接受过卫生保健知识培训。依据本次调查情况,对学校卫生保健能力不足的学校给予干预措施。结论:目前清流县中小学校卫生保健能力现状仍不容乐观,部分学校仍无相应的卫生保健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不利,因此应及时提升对此类学校的卫生保健水平,加大管理力度,为学生创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六省份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3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我国东部(北京、江苏、广东)、东北(黑龙江)、中部(河南)、西部(四川)共抽取2 499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开展调查。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收集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基本信息、中小学生饮食相关态度和行为、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家长对其饮食行为的态度等。采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小学生预包装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2 499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2.7±2.5)岁;女性1 272名(50.9%);中学生1 279名(51.2%);56.2%的中小学生自己购买预包装食品。中小学生每周至少购买1次预包装食品比例排前6位的依次是奶及奶制品(74.6%)、烘焙食品(58.7%)、饮料(42.8%)、膨化食品(40.8%)、巧克力和糖果(39.8%)和坚果和干果类(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生、农村学生、非寄宿生、不喜欢吃零食者、家长关注孩子吃零食者相比,中学生(OR=3.36,95%CI:2.73~4.12)、城市学生(OR=1.33,95%CI:1.11~1.61)、寄宿生(OR=2.15,95%CI:1.66~2.79),喜欢吃零食(OR=2.01,95%CI:1.66~2.43)、家长不关注孩子吃零食(OR=1.27,95%CI:1.05~1.54)的学生自己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高;与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相比,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低(OR=0.70,95%CI:0.53~0.92);与家庭月收入<5 000元的学生相比,家庭月收入>10 000元的学生自己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可能性较低(OR=0.67,95%CI:0.52~0.87)。结论我国六省份中小学生购买预包装食品者较多;年级、居住地、是否寄宿等个体特征和家长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其是否关注孩子吃零食等家庭环境是购买预包装食品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额敏县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9月18日至25日在额敏县中小学中随机选择小白杨小学、小白杨初级中学、龙珍高级中学3所学校中小学生2 611人,其中男1 265人,女1 346人。用IOL-Master500测量眼轴(AL)、角膜曲率(CR);采用索维SW-800视力筛查仪检查小瞳孔下等效球镜度(SE),根据所测的SE分组划分为低度近视(-0.50 D≤SE≤-3.00 D)、中度近视(-6.00 D<SE<-3.00 D)、高度近视(SE≤-6.00 D)、正视(裸眼视力0.80及以上,SE绝对值<0.50 D)、低度远视(0.50 D~+3.00 D)、中度远视(+3.25 D~+5.00 D)、高度远视(≥+5.25 D)7组。不同年龄、屈光状态组屈光度和眼生物学参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眼生物学参数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611名学生的总体近视患病率为59.3%(1 548/2 611),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分别为41.7%(1 090/2 611)、15.6%(408/2 611)、2.0%(50/2 611),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不同年龄段眼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SE和AL/CR、SE和LogMRA视力具有相关性,8~18岁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比较中,不同年龄之间AL、SE、AL/CR、LogMAR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屈光组眼生物学参数的比较中AL、SE、CR、AL/CR、LogMRA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高度近视组AL、AL/CR均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L、AL/CR与SE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SE=24.76~1.09 AL(P<0.01,r=-0.73,R2=51.43)、SE=29.25~10.06 AL/CR(P<0.01,r =-0.83,R2=73.08)。结论新疆额敏县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中小学生的眼生物学特征存在差异,SE与AL、AL/CR具有相关性,其中AL/CR对屈光度的改变影响大,对监测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桓台县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眼健康(视力和屈光度)状况,统计分析视力异常和屈光不正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状况,为教育部门提供近视防控策略。 方法 收集桓台县城区和乡镇64所学校42662名6-17岁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视力和屈光度的筛查数据,按年级、学部统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桓台县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52.47%,其中低度近视发生率为22.39%,中度近视发生率为23.25%,高度近视发生率为6.38%.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19.23%,初中生近视发生率为71.37%,高中生近视发生率为86.64%。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桓台县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某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的现状,为开展视力低下中小学生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学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000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和分析。结果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视力下降的比例分别为24. 5%、45.2%、62.1%。另外,女生视力低下率明显高于男生。学生的视力低下情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严重,为了减缓和降低近视的发病率,教育、卫健、家庭等多部门应联合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GBZ/T 220.2-200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规范 第2部分:放射治疗装置》(简称"GBZ/T 220.2-2009")在卫生管理机构中的应用情况,了解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选取全国6个省市参与过放射治疗装置建设项目评价的放射卫生管理人员96人开展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标准的知晓、宣贯和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放射卫生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卫生监督机构(62.5%,60/96),86.5%(83/96)的管理人员从事过放射治疗装置建设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审批或监督管理工作。放射卫生管理人员对GBZ/T 220.2-2009的知晓率和培训率分别为88.5%(85/96)和31.3%(30/96);89.6%(86/96)的管理人员认为标准能够满足放射治疗装置建设项目审批或监督工作的需要,49.0%(47/96)的管理人员认为标准需要修订。结论GBZ/T 220.2-2009内容基本科学合理,但仍需要加强对放射卫生管理人员的宣贯和培训,建议对标准中部分不适应要求的条款进行修订。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儿童青少年伤害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直报的广东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分析2019—2020学年深圳市宝安区哨点监测12所中小学校伤害监测结果。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中小学生伤害事件95例,其中男生69例(72.63%),女生26例(27.37%)。小学生伤害发生人数最多72例(75.79%);伤害发生意图非故意伤害最多(70.53%);伤害类型前3位分别为跌倒/坠落(58.95%)、钝器伤(33.68%)、刀或锐器伤(3.16%);伤害发生地点在学校最多(85.26%)。结论 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和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对学生伤害的综合监督管理,改变危险行为方式,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农村学生超重和肥胖状况及其关联因素。方法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小学和初中学校中,每个年级抽取40名左右。使用身高计、体重计测量儿童身高和体重;通过学校问卷和县问卷调查关联因素。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关联因素分析。结果2019年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为11.5%。男生超重和肥胖率为13.1%,高于女生(9.8%),中部(14.3%)高于西部(9.9%),小学生(12.4%)高于初中生(9.5%)。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生(OR=1.388)、年龄段为小学(OR=1.271)、学生没有其他膳食补助(OR=1.037)、学校在乡镇(OR=1.133)、学校供餐模式为企业供餐(OR=1.043)、学校不提供午餐(OR=1.143)、学校不提供晚餐(OR=1.122)和学校不提供饮用水(OR=1.015)与学生超重和肥胖呈正相关(均P<0.05),学校有小卖店售卖零食(OR=0.952)与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呈负相关(P<0.001)。结论目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重和肥胖,其超重和肥胖率不仅与儿童的性别、学段、县所在地区有关,还与学校供餐、学校是否提供饮用水等因素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