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及广泛普及,人们对减轻术后疼痛的意识越来越高,外科快速康复理念越来越普及,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是肺癌外科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术式之一,术后护理成为临床医师的关注重点,尤其是术后疼痛,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众多,其中术后胸管引流是因素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引流管放置方式的不同可对患者术后产生不同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位置放置引流管和适的胸管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至关重要,现就术后胸腔积液的产生、引流管的大小、数量、位置及引流管的并发症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和分析。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患者因车祸全身多处骨折和创伤手术后合并脓毒症和肺部感染曾使用包括注射用万古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大疱样皮疹,致敏药物不详。感染好转后停用抗菌药物,给予氯雷他定10 mg口服、1次/d治疗,皮疹逐渐消退。创伤恢复期再次发生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静脉滴注、1次/12 h。治疗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症状加重,逐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给予万古霉素0.5 g口服、1次/6 h治疗。口服万古霉素第4剂约1 h后,患者从颈部起开始出现皮肤红斑,迅速蔓延至上胸部,无发热、瘙痒。皮肤科医师会诊考虑口服万古霉素引起的红人综合征。停用万古霉素,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1次,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1次,继续服用氯雷他定。停药4 d后红斑开始消退,腹泻次数减少;停药7 d后,患者腹泻好转,皮肤红斑基本消退。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儿万古霉素剂量、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肝移植术后接受静脉万古霉素治疗的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万古霉素剂量、血清谷浓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转归。结果共98例患儿接受静脉万古霉素治疗,并至少采集1份处于稳态的TDM血样,其中男53例(54.1%),中位年龄9个月(5个月~14岁)。万古霉素治疗的首日剂量中位数50(30~60)mg/(kg·d),疗程中位时间14(3~54)d。仅有27.5%(27/98)的患儿初始谷浓度达目标浓度(10~20 mg/L),调整治疗后仍有26例(26.5%)患儿未达标。6例(6.1%)患儿发生万古霉素所致肾毒性,2例出现皮肤红疹。治疗有效者51.7%(15/29),有效组与无效组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分别为(5.92±3.82)mg/L、(10.43±5.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儿静脉应用万古霉素达标率低,需要个性化调整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患儿万古霉素剂量、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肝移植术后接受静脉万古霉素治疗的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万古霉素剂量、血清谷浓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转归。结果共98例患儿接受静脉万古霉素治疗,并至少采集1份处于稳态的TDM血样,其中男53例(54.1%),中位年龄9个月(5个月~14岁)。万古霉素治疗的首日剂量中位数50(30~60)mg/(kg·d),疗程中位时间14(3~54)d。仅有27.5%(27/98)的患儿初始谷浓度达目标浓度(10~20 mg/L),调整治疗后仍有26例(26.5%)患儿未达标。6例(6.1%)患儿发生万古霉素所致肾毒性,2例出现皮肤红疹。治疗有效者51.7%(15/29),有效组与无效组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分别为(5.92±3.82)mg/L、(10.43±5.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儿静脉应用万古霉素达标率低,需要个性化调整剂量。
简介:摘要了解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及达标情况。收集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静脉使用万古霉素且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科室、首次采血时间、首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是否根据不恰当血药浓度进行万古霉素剂量调整等资料。结果显示,静脉使用万古霉素住院患者的血药浓度送检率仅为43.1%(410/952)。在纳入研究的373例患者中,首次采血时间正确率为19.3%,首次血药浓度达标率为42.9%,科室间送检率差异明显。在万古霉素浓度未达标和超标的213例患者中,调整万古霉素剂量比例仅为34.7%(74/213),且主要在超标者中。提示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送检率和首次采血时间正确率均偏低。在未达标或超标者中,根据万古霉素谷浓度调整剂量的比例偏低,特别是未达标者。应重视静脉使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并规范流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积血患者应用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玻璃体积血患者中选取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血栓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视力达到1.0及以上患者占比36.7%,视力0.2及以下占比5.0%,与对照组的16.0%和20.0%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为(49.6±1.1)%,纤维蛋白原为(2.0±0.3)g/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栓通应用于玻璃体积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