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技术与医学遗传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了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在这里主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提出,第二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第三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新意义,第四个问题是生物技术的远景,然后给出了遗传与医学遗传的研究,在这里主要是遗传的研究和医学遗传的研究。为生物技术与医学遗传的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生物技术 医学遗传学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特纳综合征是较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特纳综合征,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CNV-seq)等遗传技术明确了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性质,为临床医生和遗传分析人员提供诊断思路。

  • 标签: 特纳综合征 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FISH CNV-seq
  • 简介:摘要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以及影像的发展,该疾病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文中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从遗传角度简述了CADASIL患者中NOTCH3基因突变的类型、不同人群突变热点区域与位点以及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联,并对未来该疾病的基因治疗进行了展望。

  • 标签: CADASIL NOTCH3基因 突变 基因型 表型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拼图教学法是基于协作学习理论和拼图游戏的基本原理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医学遗传实践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拼图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探讨了其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的教学优势。

  • 标签: 协作学习 拼图教学法 医学遗传学 教学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患儿的细胞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45例有细胞遗传异常的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为10个月(3 h~5岁)。45例中20例为近端型尿道下裂,1例为中段型尿道下裂;24例合并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其中15例合并单侧或双侧隐睾,5例阴囊分裂,3例阴茎阴囊转位,3例小阴茎,3例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重复尿道,1例鞘膜积液,1例隐匿阴茎。在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方面,1例合并唇腭裂,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患儿的细胞遗传特点。结果45例中,性染色体异常28例(62.22%),包括47,XXY、46,XX/47,XXY、45,X0/47,XYY等核型;性反转8例(17.78%),均为46,XX;常染色体异常4例(8.89%),包括46,XY,9p+、46,XY,10p+和46,XY,1q+;染色体多态性4例(8.89%),包括46,XY,inv(9)和46,XY,16qh+;平衡易位1例(2.22%),为45,XY,-21,-22,+t(21;22)。45例中8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的尿道下裂患儿,即性反转患儿,均为近端型尿道下裂。结论尿道下裂患儿可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性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多态性及染色体平衡易位,其中性染色体异常最多见,平衡易位最少见。

  • 标签: 尿道下裂 儿童 染色体核型 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结合光遗传和生理功能反馈控制的研究进展,利用PPDP(preview,presentation,demonstration,promotion)教学法讲授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开展生理创新实验活动。该项活动旨在使学员掌握新的生理学自主学习方法,拓宽其视野,提升其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最终促进生理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在此,研究者从设计理念、教授对象与教学力量、教学设计、教学体会四个方面进行了闭环控制光遗传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总结,尝试探索提高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提升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新经验。

  • 标签: 生理学 创新教育 光遗传学 反馈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死亡病例的遗传病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参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基因组计划”并在住院期间死亡的9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基因测序结果及其中可根据遗传病因进行临床早期针对性干预的情况。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基因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人口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98例患儿中男55例、女43例,出生胎龄为(33±5)周,出生体重为(2 107±975)g,死亡年龄12(2,34)日龄,早产儿63例,足月儿35例。二代测序检测到16例(16%)患儿存在基因阳性结果,其中11例携带单核苷酸变异,4例携带拷贝数变异,1例同时携带单核苷酸变异和拷贝数变异。检测到的单核苷酸变异分布于12个基因,其中与多系统异常相关的3个,与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各2个,与骨骼发育相关1个。基因阳性患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死亡年龄均大于基因阴性患儿[(2 605±940)比(2 009±957) g,(36±5)比(33±5)周,37(5,69)比11(2,29)日龄;t=2.283、2.131,Z=-2.245;P=0.025、0.036、0.025];基因阳性患儿与基因阴性患儿在出生窒息抢救史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1/16比46%(38/82),P=0.002]。足月儿遗传病因诊断率高于早产儿[29%(10/35)比10%(6/63),P=0.022],出生体重≥2 000 g的患儿高于出生体重<2 000 g的患儿[25%(13/51)比7%(3/46),χ²=5.016,P=0.025]。6例患儿可根据遗传病因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特殊饮食、特殊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肺移植。结论新生儿死亡病例中的遗传病因并不少见,主要与多系统异常、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骨骼发育异常相关。部分患儿可根据遗传病因给予针对性干预。出生体重≥2 000 g、足月出生或无出生窒息抢救史的死亡患儿更需警惕其存在遗传病因。

  • 标签: 婴儿,新生 死亡 遗传 病因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技术、遗传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术语的更新,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single gene disorders, PGT-M)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广泛应用于临床以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和阻断致病基因的家族传递。目前,关于PGT-M的共识还很少,为了规范PGT-M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精准辅助生殖研究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部分专家,包括生殖医学、遗传和心血管医学专家,共同制定了这一共识。共识包括PGT-M的适应证、禁忌证、诊断策略、遗传和生殖咨询、报告形式、结果解释、知情同意和患者随访等。这一共识将使更多相关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获益,供临床及实验室参考使用。

  • 标签: 着床前遗传学检测 单基因病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遗传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WAS)和罕见变异关联分析研究(RVAS)揭示了人类基因组中大量的与冠心病关联的遗传位点和部分致病基因。同时,这些冠心病遗传的研究成果也在快速地向临床应用转化,为寻找冠心病的药物靶点、指导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对冠心病遗传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做一综述,包括冠心病多基因遗传风险的评估与个体化治疗、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对冠心病治疗靶点的筛选验证以及冠心病新基因靶点的发现与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遗传学 多基因风险评分 孟德尔随机化 转化医学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欠佳,如何提高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改善预后仍然是临床难题之一。近年来,针对肿瘤基因改变的研究逐渐增多,表观遗传机制已成为妇科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表观遗传包含很多现象,已知的如DNA甲基化、微小RNA的表达和基因沉默、染色质重塑等,这些改变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望成为肿瘤新的治疗靶点。随着未来对子宫内膜癌表观遗传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找到新的靶向治疗位点并为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DNA甲基化 微RNAs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组复杂的心脏解剖畸形,为常见的出生缺陷,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9‰,并且仍呈现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方研究表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是单纯基因因素、环境因素或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其中,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很大程度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方式,以DNA甲基化、组蛋白及RNA修饰等方式影响心肌的发育与分化,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该文通过综述先天性心脏病表观遗传研究,探讨目前先天性心脏病病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期肾囊性病的产前遗传诊断情况,探索先天性囊性肾病产前遗传诊断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囊性肾病的25例胎儿。经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标本,17例仅进行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检查,其他8例同时进行了CMA检查及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其中6例CMA检查及染色体核型检查阴性结果孕妇接受了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结果25例胎儿中,CMA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ion,pCNV)4例,其中17q12染色体微缺失2例,10p15.1p14染色体微缺失1例,4q21.28q22.1染色体微缺失(含PKD2基因)1例,总体pCNV的检出率约为16.0%(4/25)。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进行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的6例胎儿中,1例发现NPHS1基因c.1440+1 G>A剪切点杂合突变和c.925G>T无义杂合突变,诊断为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例发现PKD1基因c.6878C>T错义杂合突变,诊断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4例未发现明确致病突变。结论CMA和临床全外显子组测序为代表的二代测序技术是先天性肾囊性疾病精确诊断的有效工具。遗传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因,为部分先天性肾囊性病患儿的预后评估、治疗和家庭遗传咨询等提供依据。

  • 标签: 肾疾病,囊性 微阵列分析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WS)是一种因为缺乏父源染色体15q11.2-q13区域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复杂遗传性疾病。其主要遗传机制有3种类型,即父源缺失型、母源单亲二倍体型和印记缺陷型。基于PWS的不同遗传机制可进行遗传咨询,对已生育该病患者的夫妇进行再次生育评估及产前诊断。PWS的致病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分子遗传的快速发展及相关研究使得对该病得到了更深入的认识。现就PWS的遗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普拉德-威利综合征 遗传机制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深度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的进步,对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机制和个体化差异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将近年来对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子遗传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对其在染色体水平异常、基因突变、转录调控以及表观遗传修饰几个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简要介绍随着分子遗传机制研究的深入而带来的肿瘤分层诊断、靶向治疗、精准治疗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非编码RNA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智能结构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本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医学遗传教学的现状,创新地进行多元智能立体化教学改革和实践。该教学改革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标,教学资源为平台,网络为依托,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动用多种教学要素,全面整合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3个维度进行改革和实践。

  • 标签: 医学遗传学 多元智能 立体化 教学改革 实践
  • 简介:摘要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通常由遗传易感、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等原因所引起,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近几年研究结果显示,表观遗传在MAFL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以及蛋白修饰等。鉴于表观遗传在MAFLD中的重要作用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近年MAFLD在表观遗传方面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DNA甲基化 非编码RNA 蛋白修饰
  • 简介:摘要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之一,疾病负担大,发病率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心理疗法,对于焦虑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疗效因人而异。有研究表明焦虑障碍的CBT疗效与多种基因有关,而这些基因在CBT疗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这些机制研究可进一步阐明焦虑障碍的生物标志物,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应用于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等方面。该综述通过HPA轴相关基因、5-羟色胺系统相关基因、单胺氧化酶系统相关基因、神经发育相关基因来探究CBT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发现FK506结合蛋白5启动子的甲基化、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甲基化及多态性、色氨酸羟化酶2的基因多态性、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多态性、单胺氧化酶A的基因多态性等与CBT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有关。通过研究遗传与焦虑障碍CBT疗效的关系,未来可从焦虑障碍致病基因如何影响CBT疗效的相关环路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遗传因素在焦虑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探索预测CBT疗效的遗传预测因子。

  • 标签: 焦虑障碍 基因多态性 遗传学机制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机体发育中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定型、特化、增殖、迁移、分化、成熟、髓鞘形成以及脱髓鞘疾病髓鞘重塑过程受到内外多因素的调控。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为髓鞘形成障碍或者髓鞘破坏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及脑脊髓炎等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靶点。本文现围绕少突胶质细胞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髓鞘形成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女性生殖细胞的发育主要经历胚胎发育期和青春期后的卵泡发育期,其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转换、减数分裂阻滞和再激活是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各发育阶段独具特征性分子事件,其顺序发生亦需严密的基因调控及与性腺体细胞的交互作用。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研究揭示了生殖细胞及性腺体细胞的阶段特异性表达基因、信号传导通路及表观遗传变化,为深入理解生殖细胞发育过程、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促进生殖遗传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 标签: 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 卵泡发育 转录组学 表观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