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厂区围网范围大,周边情况复杂,安全任务重。为此建设了全厂围网及门岗视步页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厂区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在系统建设中,根据国内外视频监控技术发展水平及实际需求,采用全数字的网络视步页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同时集成了电子地图、报警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截至目前,该项目共建设带有视频分析功能的前端监控点96个、监控中心2个、图像存储设备1套、视步页管理软件平台1套,构成了覆盖全厂围网及门岗、无盲区、带有智能识别并报警功能的监控系统。
简介:培训背景:近几年来,随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不断发展,许多评价机构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影响评价质量与效果的诸多技术性问题。同时,国务院于2016年5月19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9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不列入行政审批事项。而这势必会推动我国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向更加侧重通过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以降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并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方向转变。因此,为了研讨和提出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服务水平,宣传并了解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的成功经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决定举办第~期“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技术研讨班”。
简介:沉积物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重要的“源”和“汇”,与整个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间隙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水体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同时可以真实反映生物的实际暴露情况,间隙水中关键致毒物质的鉴别是科学准确地评价间隙水及沉积物毒性与风险的重要基础。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和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EffectDirectedAnalysis,EDA)技术作为致毒物质识别的主要方法,已在沉积物和间隙水的致毒物筛选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常用的间隙水提取方法,总结了TIE和EDA在间隙水致毒物质异位及原位鉴别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及鉴别过程中使用到的基本毒性量化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在当前间隙水关键致毒物质识别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异位分析难以避免毒性损失和有机污染物鉴别方面的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应推广原位毒性试验技术且进一步发展有机物的精细分离技术和质谱识别技术等发展方向。
简介:大气是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utants,POPs)监测的重要环境介质,大气中POPs的采样技术是准确表征大气中POPs赋存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大气中POPs的采样技术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了大气中POPs的两类采样方法:主动采样法(activeairsampling,AAS)和被动采样法(passiveairsampling,PAS),总结了新型吸附材料和新型采样器研发的成果,讨论了不同类型的采样方法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获得的POPs监测数据,并提出今后应用不同POPs大气采样技术在监测数据可对比性研究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简介:在以往藻红外测试技术的急性毒性测试中,每次每个测试杯测试1个藻温,共2个测试组,并用藻最大响应温差1个指标进行毒性评价,测试结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1)每次每个测试杯连测3个藻温;2)改为3个测试组;3)将单指标法改为三指标法;4)增加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分析。通过蒸馏水毒性测试实验和重金属毒性测试实验,分析改进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指标方法中,三指标法控制假结果出现率为20%,控制效果最好;在测试4元重金属共存(总浓度0.066~0.156mg·L^-1)的毒性时,测试3个藻温的所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均为100%/100%,测试1个藻温的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为67%/100%,表明测试高浓度的重金属毒性时,不同指标法都有很好的评价效果;在测试一元重金属(0.001~0.1mg·L^-1)毒性时,只有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是100%/100%,远高于其他指标法,表明只有三指标法才可准确测试低浓度重金属的毒性。在测试5种不同重金属共存的毒性时,三指标法的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平均为86.8%/100%。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技术用于化学品急性毒性测试,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