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自然数集按(mod6)排列后,将自然数符号螺旋对称分布的规律与自然律有机关联起来研究,从中发现数集中部分合数M中所包含相同素因子P,q周期分布与等距传递的规律,即双重素数P,q实项、虚项原构、同构同因子对应组螺旋对称分布结构的形式与规律,可模拟宇宙万物的时空螺旋运动状态,模拟DNA双螺旋结构碱基(A、T、G、C)序列遗传密码结构与形式。亦可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开发应用研究,为研究DNA序列结构的数学编码,研究宏观宇宙、中观生物、微观质量的对应螺旋运动状态,预测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与趋势,构建基于宇宙中空时序的自然数双重素数因子对应组(多组)螺旋延伸的数码模型,高度抽象探讨与理解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原本规律,为相关问题的表述与解决提供数码螺旋的解决方案。

  • 标签: 螺旋结构 DNA遗传基因 合数应用 双重素数因子对 其他科学研究
  • 简介:数值模拟研究了钾离子电流对心脏系统中的螺旋波的影响,通过适当减小GK1可以有效抑制心脏中的螺旋波。抑制的物理机制为适当减小GK1可以抑制各种离子电流的激发,导致螺旋波无法自我维持。

  • 标签: 螺旋波 心脏 钾离子电流
  • 简介: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含量的方法。实验中选定了最佳的色谱条件为淋洗液:甲烷磺酸(6mmol/L)乙腈(35%),流速:1.0mL/min,柱温:25℃,进样量:μL。实验表明,贝那普利在0.5~2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检测限为0.089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96%。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贝那普利含量的测定。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盐酸贝那普利 甲烷磺酸
  • 简介:提出了把光电倍增光谱特性作为研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方案,通过实验可以测定白炽灯辐射的相对功率的光谱分布曲线、光电倍增的相对光谱响应曲线,标定光电倍增响应的峰值波长,研究缝宽、温度、磁场等对光电倍增光谱特性的影响,也可以利用此实验平台研究其它光电器件的光谱特性。

  • 标签: 光电倍增管 光谱特性 研究性实验
  • 简介:利用50Co实验研究了国产LiF(Mg,Ti)-M热释光剂量(TLD)的线性响应上限及重复性.结果表明,国产LiF(Mg,Ti)-M的线性响应上限在150~200Gy之间,超过线性上限后灵敏度下降.在剂量线性响应范围内重复使用,灵敏度基本不变;超过线性上限后重复使用,灵敏度会增加.实验结果还表明,通过筛选可以使一组剂量的响应一致性满足使用要求,而且不论后续使用中的辐照剂量是否在线性范围,它们的响应一致性均不会因多次使用而变差,因此可以采用成批使用的方法测量非线性区吸收剂量,以提高大剂量测量的准确度.

  • 标签: LiF(Mg Ti)-M TLD 线性上限 重复性 脉冲γ射线 成批使用
  • 简介:为实现探测器响应率测量中辐射源的稳定红外辐射,利用高温黑体和干涉带通滤光组合的方法得到了3.8μm中红外辐射,测量了HgCdTe中红外探测器的室温响应率.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组合方法获得了均匀的远场窄带红外辐射,可用于精确测量探测器在不同波段的响应率;分析了黑体源温度、干涉滤光带宽和辐射距离对光功率密度的影响,并通过与其他标定光源的比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黑体 带通滤光片 中红外探测器 响应率
  • 简介:介绍了一种加热去除阳极吸附气体的方法,并利用热传导方程对阳极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要达到有效加热“强光一号”装置使用的阳极钽靶,电流幅值需为2~3.2kA,相应加热时间需为11~4S。

  • 标签: 轫致辐射 二极管 阳极 解吸附
  • 简介:串联型晶体直流稳压电源在稳压部分的过载保护分限流型和截流型两种保护电路,这两种过载保护电路都有各自的缺点,并且都是加在稳压部分。在实验课教学中采取了另外一种过载保护电路,即在桥式整流与滤波器之间加一个220欧姆的分流电阻,对电路进行过载保护,采用这种分流式过载保护电路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几年来,使用效果甚佳。

  • 标签: 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 限流型 截流型 过载保护
  • 简介:以硅酸钠为原料,CTAB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钴的介孔分子筛(Co/MCM-41),并将其作为催化剂,CVD法热解无水乙醇制备CNTs.利用XRD、T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定和Raman光谱等方法对所合成的介孔分子筛和纳米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MCM-41样品具有典型的MCM-41的介孔结构;当热解反应温度为750℃下所制备出的纳米碳的品质最好.

  • 标签: 介孔分子筛 纳米碳管 负载 乙醇 催化热解
  • 简介:通过理论分析和PIC数值模拟,研究了阳极腔区结构对无箔二极I-Ⅴ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束流强度和结构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阴阳极间距大于0时,无箔二极的结构影响因子随着阳极腔区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且对于较小的阴极外半径、较大的漂移半径、较大的阴阳极间距,达到稳定后的结构影响因子越小,并给出了结构影响因子的可调节范围.在TPG700脉冲驱动源上开展了初步实验研究,对实验中的回流电子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去除其影响以后,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了理论分析结论.

  • 标签: 无箔二极管 强流电子束 I-V特性 结构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