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对2016年南海夏季风强度及其与汛期降水关系,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对流)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南海季风爆发主要的流场特征是整个南海地区(至少在5~15oN区域)由偏东风转为偏西南风,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从南海撤出,孟加拉湾北部的印缅槽生成,同时东亚大槽(120~130°E)减弱,并有强对流活动从5oN附近快速向北扩展到整个南海。200hPa上南海及以西区域在5月第5侯以前盛行西风,而之后盛行偏东风,陆地上的西风带减弱并北撤,低纬东风加强且范围扩大。而且季风爆发前后全球的位势高度场也发生了大的调整。
简介:摘要2016年8月1~3日呼伦贝尔市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等产品分析此次过程中的环流演变和要素场等对高温天气的影响,此次过程中(1)本次高温天气主要是受暖性高压影响,副热带高压北上与大陆暖性高压合并加强,且东南沿海有台风(妮妲)沿偏北路径在华南地区登陆起到了促进暖性高压北抬的作用,使其稳定控制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发生。(2)当北方有冷空气南下或有降水时,可以有效地缓解高温天气。(3)地面负变压、低层的低湿以及强下沉气流有利于局地气温的升高。(4)高空稳定的湿度层结,不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有利于温度的维持和升高。(5)在自动站的高空,风随高度顺转表明高空有暖平流,有利于气温的上升。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6月28日重庆市綦江区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具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以及造成的危害性特别大的特点。綦江区2016年6月28日主要呈2槽1脊型,有一大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华北——重庆一带。暴雨过程主要是在500hPa高空槽和中低层区域的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綦江区较为强盛的西南气流,同时处在西南急流出口区域的前方区域,为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綦江区处在水汽通量附近,为綦江区暴雨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綦江区在6月28日的K指数特别大,非常有利于暴雨过程的形成。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7月2-4日如皋市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低涡东移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本次暴雨天气的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西侧所产生的偏南气流,持续将来自南海以及孟加拉湾海的水汽朝华东输送,同时在强降水落区上游构成很强的水汽辐合,为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对于上升运动的产生以及维持较为有利,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在本次暴雨天气过程中,K指数始终维超过35℃,大气呈现出特别不稳定的状态。SI指数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如皋市呈现出“中高层干、低层湿”的形势,高温高湿的环境形成热力不稳定条件,促使暴雨天气的产生。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10~13日阿勒泰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低层,暖切变和锋面气旋暖区控制整个阿勒泰地区,再加上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强度最大,对于水汽输送较为有利;850hPa低空处的冷切变和地面冷锋不断朝着阿勒泰地区移动,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暖湿水汽沿着锋面上升凝结降落,是造成阿勒泰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在阿勒泰地区上空形成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的纬向垂直环流圈,环流圈的存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