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近代台湾的寺庙建筑深受闽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在台湾处处可看到闽南建筑风格的寺庙。闽南建筑风格分为漳州派和泉州派。在台湾的匠师中,陈应彬、叶金万与王益顺被称为台湾寺庙建筑“三大匠师”。

  • 标签: 寺庙建筑 台湾地区 建筑风格 建筑文化 闽南
  • 简介:土坯是中国古代聚落建设中的重要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土台、房址和墓葬。在建筑材料中的地位也仅次于木材和石板。由于土坯墓是墓葬形制的一种,因此土坯墓暂不列为本文讨论的土坯建筑中。从这个方面讲中国最早的土坯建筑发现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2500年。

  • 标签: 铜石并用时代 土坯建筑 东部技术系统 西部技术系统
  • 简介: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查明,太原市范围现存太原文庙、晋源文庙、清源文庙和徐沟文庙共四座文庙。其中以太原文庙规模最大,清源文庙现存建筑年代最前。而文庙建筑的出现与定格,是与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统治阶层最高政治理念密不可分的。但就文庙建筑规制的形成而言,却是以渐进方式逐渐完善的。

  • 标签: 建筑规制 太原地区 文庙 文物普查 政治理念 儒家思想
  • 简介:河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河南有十八个地市,保存了大量的优秀近现代建筑。近现代建筑不仅是城乡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城乡精神文化理念的弘扬和集中表现。本文结合河南各地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的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

  • 标签: 河南 近现代 建筑保护
  • 简介:周原遗址新见凤雏三号西周夯土建筑基址的宏大体量,及立石、铺石等特殊设置,明显具有宗教祀典场所的特征。发掘者推断为社祀遗迹应较可信,但比较发现与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的夯土之社,形制特征等有明显不同。后者为西周时期齐国卿大夫采邑之社,与文献记载周人封土为社吻合,前者显然属立石为社的典型,以文献推求可知与殷商文化的关系密切,参照以往周原等地考古发现情况,可知西周早期有以微氏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和手工业作坊工匠等大量的殷商移民迁居周原,故其应该是周王朝为了安抚人心、发展经济的需要,允许商遗民所建之社及社宫。但环围于建筑之内似有贬抑的含义,当属于文献记载的亡国之社,名称应为学者已论证的"亳社"。

  • 标签: 西周建筑及立石 商遗民 社祀遗迹
  • 简介:1958年10月28日破土动工,1959年8月31日交付使用。人民大会堂,这座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象征中国最高权力的恢弘殿堂,庄严、雄伟,仅仅用了304天,就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拔地而起,成为至今仍被世界瞩目与赞赏的建筑经典。这是个传奇,是全体参与领导、设计、建筑人员共同创造的传奇。10月28日晨,人民大会堂的第一锹土铲起北戴河,中共中央暑期办公地。1958年夏天,在此召开的例行会议上,中央作出决议:

  • 标签: 竣工日期 施工单位 北京展览馆 工程进度 土建工程 施工进度
  • 简介:古井曾是与人民生活生产紧密相连的设施,是一个地区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东省河源市留存的古井为研究个案,通过剖析古井的建筑特点、分析其文化内涵,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 标签: 河源 古井 建筑特点 文化内涵 保护利用
  • 简介:河南作为中国戏曲的发源之地,古戏楼遗存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对丰富中国古戏楼研究范本以及研究河南地区的民俗文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现存河南典型古戏楼展开综合性的调查及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合理利用及弘扬发展的途径,使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 标签: 古戏楼 布局形制 特点分析
  • 简介:2014年秋冬季,周原考古队在陕西周原遗址发掘了一座西周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形制独特,内涵丰富。本文从基址的形制和有关设施出发,结合文献记载,论证此建筑是西周时期居住在周原地区殷遗民所建的亳社。对该建筑性质的上述判断,可以将它与著名的凤雏一号基址、凤雏甲骨、微氏家族铜器窖藏等重要遗存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证明今凤雏村一带在西周时期是殷遗民的居邑,为深入研究周原遗址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可以证明周原遗址就是西周的都邑"周"地所在。

  • 标签: 周原 西周 亳社
  • 简介:2005年10月21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在西安召开,会议通过了《西安宣言》。《西安宣言》提出了'周边环境'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重要性进行了诠释。基于'周边环境'这一新概念,我们对于城市社区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需要改变旧有的观念及措施,不但要保护文物建筑本身,而且也要保护其周边环境。本文讨论了周边环境与城市社区文物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城市社区文物建筑周边环境保护的四方面措施。

  • 标签: 周边环境 城市社区 文物建筑 保护
  • 简介:本文利用周原遗址2014年发掘的凤雏三号基址(F3)和以前的凤雏甲组建筑、云塘—齐镇建筑群、召陈建筑群,从建筑组合的类型学分析,三大建筑群在周原遗址聚落变迁中的位置,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角度出发,论证凤雏甲组的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早期。指出周人的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凤雏建筑群)应是对商代建筑形式的模仿与学习。结合西周铜器铸造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可发现大型建筑也遵循着同样的过程,即西周早期的凤雏建筑群秉承商代建筑特征,中期的召陈建筑群体现周文化特征,晚期的云塘—齐镇建筑群,此后秦马家庄宗庙建筑延续其风格。最终推测凤雏建筑群的设计者的族属为商人,而其使用者身份的为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人。

  • 标签: 凤雏建筑群 聚落结构变迁 专业知识 学习与创新
  • 简介:2016年第21届中国民居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11月10—13日在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举行。为了办好这次学术活动,2016年中国民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参与,为我国的民居文化研究和社会发展贡献出您的聪明才智,特诚挚邀请您撰写论文拨冗莅会。

  • 标签: 民居文化 中国民居 建筑学院 学术活动 湖南省湘潭市 传统聚落
  • 简介:厦门与汕头侨乡近代服务业发达,并在建筑文化中有所反映,其中厦门建筑文化侧重于娱乐性,以影剧院建筑为代表;而汕头侧重于商务性,以旅栈业建筑为代表。这种差异源于二者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从家庭和职业结构看,厦门人口中以侨眷为重要组成的无业人口多于汕头,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促成了娱乐业建筑的繁荣。而汕头商业人口更多,无业人口较少,历年海关出入人数也多于厦门,建筑文化因此表现出更多的商务性特征。

  • 标签: 厦门 汕头 近代侨乡建筑 服务业建筑文化 比较研究
  • 简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城村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传统村落格局和鲜明的建筑特征。如今这座古村落虽不再有往日的繁华,但仍然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城村将以一种新的姿态续写它的历史。从历史沿革、村落选址、聚落典型空间、建筑特征四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城村古建筑群理解,为其今后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村落选址 聚落空间 建筑特征
  • 简介:南阳武侯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拜殿是武侯祠的核心建筑,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由于年久失修,大拜殿屋面杂草丛生,筒板瓦脱位或破碎,椽飞等木构件糟朽,屋面漏雨严重,以及白蚁蛀蚀等病虫害。2012年3月的挑顶维修,较好地解决了此前存在的严重问题。

  • 标签: 大拜殿 维修工程 施工纪实
  • 简介:柏威夏寺遗址为柬埔寨一处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其选址建造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是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艺术成就堪比吴哥城的诸多名刹殿宇。历经千年,受各种自然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古寺的建筑结构发生了严重变形,部分倒塌严重。为对未来开展柏威夏寺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在对遗址区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及区内建筑保存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遗址区建筑结构变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柏威夏寺保护维修的原则。研究结果可为柏威夏寺的后期保护研究及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

  • 标签: 柏威夏寺 结构变形 水害 不均匀沉降 保护维修
  • 简介:嘉陵江中下游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清末至民国时期社会持续动荡,战乱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防御性民居建筑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样式。根据建筑形态的不同,嘉陵江中下游地区防御性民居大体可分为碉房结合式、寨堡式两大类,并各自发展出多种式样。

  • 标签: 嘉陵江 中下游 防御 民居
  • 简介:以宁波传统宅第建筑的大门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类和形制进行系统阐述。探究宁波宅第大门在儒家礼制、风水观念,以及人文环境和民俗文化影响下,在空间形态与精神内蕴上表现出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性。

  • 标签: 宁波宅第 形制 文化特性
  • 简介: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5.12汶川地震 可移动文物 受损情况 调查
  • 简介:烧结粘土砖作为中国古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现有的机械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多为破坏性的,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法则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砖的完整性。因此,本工作对比了试验台、砖表面平整度以及砖湿度等客观条件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法检测古代粘土砖性能的操作流程。在初步测定采自山西南部及香港某古建筑的砖性能后发现,超声波无损技术可以标定砖的机械物理性能,并能判断同类型砖的不同劣化程度。超声波无损检测过程可以很好地保证古代砖的完整性,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便携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可以推广应用的古建筑勘察及质量监测技术。

  • 标签: 超声波速 烧结粘土砖 古建筑 强度 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