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现代化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妥善应对和及时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向前发展,是一个必须努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所体现的平等、团结、互助就是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平等的民族关系体现了各民族间地位和权利的同等性,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各种公民权,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友爱的体现。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族人民增进了解、互相帮助,营造和睦的社会氛围。因此,我们要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与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统一起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简介:<正>我国西北是多民族地区,是我国草原、草山、草坡的主要分布地.畜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畜牧业,对建设大西北,促进我国内陆经济腾飞,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畜牧业是西北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传统经济,它既是轻纺、加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又是轻纺、加工业的重要市场,同时它又是这些地区进出口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实现牧促农、以畜养地、牧农林互促互补协调发展,而且围绕畜牧业可以开拓许多生产门路,推动农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并促进城乡交通运输、商业、邮电、金融、文教、旅游等业的综合发展.总之,大力发展畜牧业,是繁荣西北民族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战略问题.
简介: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思想观念、基础设施、运行机制、传统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其经济尽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却越来越大,导致全国经济现在呈现出相对两极化的格局。这样不仅不利于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而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因此,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来启动经济起飞,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性,不管在民族地区或是其它地区,它都按自己的规则运行,这是其共性。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因受不同的条件影响,经济发展规律还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便要求我们在制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既要考虑经济运行的共性,更要关注它在民族地区所呈现的个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个性更具有实际意义。那么,在全面地考察民族地区经济运行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对策呢?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保证其经济快速地、良性地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