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按“两次房改”的界分范式,系统梳理评析“一次房改”和“二次房改前期”的改革目标、原则,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二次房改中后期”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两房协调”的新住房体制,为促进整个住房体系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履行房困破解和商住房稳健繁荣的使命,提供深层持久的制度动力。
简介:西洋教士入华是明朝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遭遇的一个新问题。广东地方政府首先允许西洋教士入华,并对其施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至利玛窦进京之后,西洋教士的问题逐渐为明廷所重视。从西洋教士在明代中国分布和扩散呈现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待传教士的主流态度是包容的,但以不违背他们所考虑的国家利益为前提。1616年南京教案的爆发凸显了明政府对西洋教士宽容的有限性。
简介:利用全球性国际组织谋求美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进而推进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是美国筹划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要动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谈判和建立过程中,美国发挥了政策设计、议程引领和规则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最终促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但在主导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美国却无法控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运转,更无法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推进美国国际文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工具。
简介:20世纪初美国已经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地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该政策的初衷虽然主要是分割列强在华利益,但很快就发展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全方位指针,当然也包括其对外石油政策。为了打破英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美国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先是鼓励本国石油企业积极夺取海外石油,进而又确立了政府主导的“美国对外石油战略”,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夺得了中东石油利益的主导权,为战后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经济命脉、统治世界奠定了基础。
简介: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度执政一年来,其许多做法与中日甲午战争前10年伊藤博文内阁颇为相似。今年正值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明年将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在这120年间,中国和日本经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甲子,这主要是时代背景与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不同所引起的。抚今思昔,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十分必要。从2014年甲午马年开始,未来的新甲子中日关系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未来日本走什么道路。
简介: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历朝统治者以开拓疆土,沟通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促进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为目的,开通丝绸之路。为此历代中央政权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或派遣使节,或沿途设置驿站,或设防巡哨,或屯田于荒野,在流沙浩浩、狂风飞雪中架设了东西方之间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
简介: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和政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将少数民族干部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不仅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问题,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培养渠道。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具有显著的特点。
简介:本文运用专家主观评估法,对影响金沙江两岸藏区“超载”现象的各类因素进行了量化估算,并结合实地调查中的观察和相关文献中的讨论,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革牧区产权制度,才能有效地缓解“超载”现象?基本结论是:“使用权承包到户”只能解决利益的初始分配问题,并不能自动消除公地悲剧现象;只有“因地治宜”,尊重牧民根据“特定时空”的经验知识所进行的理性选择,产权制度的改革才可能实现其政策初衷。
简介:本文以点评“凤凰大学问沙龙”第三期的方式承接前文与仿美学派对话,着重就北京大学马戎教授的沙龙演讲内容进行学理反思。既指出《关于当前民族政策的反思》一文忽略了我国民族理论的十年巨变,又指其误读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因而误判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实质和趋势,还就其涉及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意识调控学理内涵作了阐发。文章最后,援引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的同场沙龙演讲,以《如何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作为佐证民族意识良性调控的素材,从而进一步强调格物致知。
中国两次房改政策性内涵变迁历程
明政府对入华西洋教士的态度与政策
美国对外政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
“门户开放”政策与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缘起
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对华政策比较研究
隋炀帝的开放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的开发
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超载”现象、制度选择和政策思考:以金沙江两岸藏区为案例的研究
从根子上反思民族政策必须下足格致功夫——中国梦与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理论研究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