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塔努塔梦碑铭文》译注是对古代埃及第二十五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塔努塔所刻写的《梦碑铭文》进行的释读和翻译,并对译文中出现的历史名词进行必要注释。该铭文真实地记录了公元前663年努比亚王朝、塞易斯王朝和新亚述帝国这三股近东地区最大的政治势力对埃及的争夺,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埃及乃至整个近东历史的首选文献资料之一,因此,对其进行翻译和注释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

  • 标签: 古代埃及 塔努塔蒙 梦碑 译注
  • 简介:本文探讨了刊登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上的《美国学界元史研究模式及文献举隅》一文的若干纰漏。海内外史学界研究元史的切入角度有三:中国史角度,蒙古史与蒙古帝国史角度,中西交通史角度。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在元史文献的翻译和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成果。中国学者李思纯、韩儒林、陈得芝、李治安和王晓欣等人都阐述了元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蒙元史 成果 方法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等项目的过程中,对部分汪古部的投下城作了专门的调查与测绘,获得了一批新的资料。本文结合新的调查、测绘资料及文献、史料考证,对汪古部领地内的投下城作一梳理探考。

  • 标签: 汪古部 蒙元时期 投下城 史料考证 总管府 内蒙古文物
  • 简介:元时期“洛水-渭水”流域的墓葬面貌存在明显的共性,随葬明器自成一体。本文通过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综合梳理,在探讨大区域墓葬文化的同时,将洛-渭流域的元墓葬细分为河南、陕西和甘肃三个小文化区,分别探讨各个文化区域墓葬的文化面貌和阶段特征。

  • 标签: 洛-渭流域 蒙元墓葬 明器
  • 简介:霍华德·莱茵德(HowardRheingold):社会评论家、作家,精通网络社交的"嬉皮艺术家","虚拟社区"概念的提出者,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有关社交媒体的课堂上都有他的身影。在他新近出版的中文版《网络素养》一书中,他讨论了在使用网络时,注意力、网络参与度、协作能力和垃圾信息辨别能力的重要性。

  • 标签: 社交媒体 戈德 文化革命 伯克利 垃圾信息 社交网络
  • 简介:纳日碧力教授认为,在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上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即少数民族主体性的缺失与研究单位弹性的缺乏。如何科学地制定双语教育政策,纳日碧力教授建议:第一,在双语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加强平等的生命体之间的对话;第二,在双语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有’而能‘超越”’的思想处理生命体之间的平等性和族群之间的差异性;第三,在双语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要通过领会语言人类学中“符号”和“指号”之间的关系来处理大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第四,借鉴解释人类学家格尔茨的“modelfor”和“modelof”的观点确立少数民族在双语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体性。

  • 标签: 双语教育政策 少数民族 生命体 主体性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西部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革离不开各界文化精英们的共同努力,处于汉藏文化交界地带的青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极速规整时期表现出了与其历史心性相一致的状况。在文化自觉的时代氛围下,杨质夫及与他关涉的文化精英们在青海建省、稳固边疆、藏汉翻译、藏汉佛教文化交流、民族教育发展、藏学研究、开发青海等方面开创了一整套具有民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上述具体的文化实践显现了个体行动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关联性,以杨质夫为代表的本土知识精英及外省籍文化名士们将家学渊源成功转换为文化资本和社会财富,使人文渐起的近代青海步入了现代社会发展序列。

  • 标签: 文化实践 杨质夫 汉藏蒙交界地带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