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用凝练而浪漫的话语道出艺术对于人生活成长的重要性。在当前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艺术犹如一汪清泉,点滴浸润人们的心灵,唤醒其对美的理解,对生活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有这样一所学校,她以独特的教育视角,在校园内开展艺术教育特色,精益求精,撷取了一片绿叶,带来了满目的春光。她就是笔者此次采访的北京市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绽放绚烂多彩的艺术之花。在这所校园里,你能看到充满童真童趣的画作与笔势雄健活泼的书法齐飞,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艺术特色共舞。艺术育人的大潮惊涛拍岸,在京都之地,撑起了一方教育的蓝天……
简介:啮齿类遗存是一类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类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类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类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学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
简介:自然类藏品所承载的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该藏品作为自然属性所含有的"物性信息",另一个是物品成为藏品过程中被不断加载的"人为信息"。在新博物馆学研究中,涉及藏品的研究,更本质的被认为是对藏品信息的研究。把自然类藏品的物性信息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中剥离出来,用以跨学科的信息研究使用,是此类藏品值得尝试的一个新领域。一个理想的博物馆藏品库,其藏品信息应该是以要素的形式详尽完备存放的,并且具有智能化的提取系统,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藏品进行信息研究和重新诠释。博物馆的使命维系在"藏品及其承载的信息"得到更科学理性的延续使用。因此,拓展藏品数据信息的可持续化使用,等同扩充了博物馆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需求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