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城市社区旅游是继乡村社区、古村落社区旅游之后的又一社区旅游形式。城市社区旅游突破了以往局限于风景区、度假区的旅游观念,是拓宽到城市各个社区之中的一种旅游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城市旅游产品,城市社区旅游是中国城市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一条重要战略路径。以城市社区为探讨对象,从旅游者、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三方面分析了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必要性,从地脉要素、文脉要素、人脉要素、文化主题性要素,分析了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资源条件,并浅析了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城市社区旅游发展的三种模式和发展城市社区旅游的具体对策。

  • 标签: 社区旅游 城市社区旅游 资源条件
  • 简介: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从社区建设的基  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 标签: 城市社区发展 条件
  • 简介:一个城市或地区通常有其标志性人工建筑物,它体现着这个城市或地区的魅力和特征。这样的人工建筑物被称为“地标”。本研究选择北京崇文区天坛街道的金鱼池小区的老合作品群雕作为该小区的地标,从环境感知(如颜色、造型、体积、位置等)和心理认同的角度(功能、意义和情感等的认同)考察了居民对之的接受程度。调查统计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居住时间等因素影响个体对小区地标的环境感知和心理认同程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以解释调查组间的差异是符合逻辑的,即年长者、在本地居住时间较长者、工人对地标的接受程度高于对比组;受教育水平低的是工人,他们对地标的接受度比对比组高;性别对地标的感知和认同差别不大。本论文的结论是老合作品群雕是金鱼池小区的地标,这一文化景观是该小区地方性的表征要素,由于它反映了小区的历史文化,所以被人们接受。地方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是小区,加强和谐社区建设。需要社区认同。本研究的结论的应用意义是,社区认同需要有一个文化景观作为认同物,这个认同物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雕塑等不可移动的地上艺术作品。地标的明确可以促进社区的内在文化凝聚力。

  • 标签: 地标 感知 认同
  • 简介: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时代社交网络的兴起,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网络社会的崛起,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社区——虚拟社区。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试图分析虚拟社区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主流的虚拟社区的本质和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即从空间型虚拟社区发展到关系型虚拟社区。关系型虚拟社区是在人们通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所形成的虚拟关系网络进行互动和交流后所产生的虚拟社区。在社交网络的推动下,人类将生活在覆盖所有网民(netizens)的关系型虚拟社区之中。关系型虚拟社区日益嵌入人类的生活,人类在关系型虚拟社区中实现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全面融合,形成"大社区,小世界"的格局。文章还探讨了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特点,最后展望了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社区 关系型虚拟社区 微博 网络人类学
  • 简介: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ROSTCM6与EXCEL软件对大陆192篇社区营造研究论文的研究特征和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大陆社区营造领域的期刊与学科分布、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及区域分布;从研究主题来看,大陆社区营造研究成果划分社区建设、社会关系、产业经济、科教文卫4个方面。最后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展望,从宏观上看,旅游视角下的社区营造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既可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高社区民居生活品质,又能解决社区旅游发展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中观上看,需要科研机构与学术协会进行引导,加强学术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从微观上看,从社会文化层面进行旅游视角下的社区营造研究更能抓住问题本质。

  • 标签: 旅游 社区营造 社区建设 社会关系 产业经济 科教文卫
  • 简介:传统中国以农业为主,乡土气息浓重,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即使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今天,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现代化步伐愈加淡化村落社区的乡土气息,村落社区却依然遍布中国大地,占据着辽阔国土,与城市社区遥望,其地位仍不可轻视。村落是“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的一种实际存在的最稳定的时空坐落,

  • 标签: 村落社区 传统中国 社区研究 人类学 乡土气息 全球化背景
  • 简介:扶贫旅游是国家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的感知、态度与参与意愿的关系,本研究以渝东北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态度与参与意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感知各维度对旅游发展态度与参与旅游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旅游发展态度对参与旅游的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旅游扶贫策略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居民感知 旅游影响 社区参与 乡村旅游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本文通过对社区构成要素、社区分析尺度的引介,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基于社会—空间属性的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研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的变迁。在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的功能研究方面,本文从历史叙事、空间承载、城市特色彰显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基于城市社会一空间复合属性的理解,本文提出了社会一空间视角下城市伊斯兰文化社区研究框架。

  • 标签: 社会—空间 伊斯兰文化社区 城市规划
  • 简介:社区文化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文化工作教育、知识、娱乐、美育的功能,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让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社区文化设施,并通过组织和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广大群众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 标签: 社区文化 家庭文化 文化惠民
  • 简介:为防止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应尊重其再社会化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再社会化的理想模式。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借鉴社会嵌入客体——即社会关系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制度秩序嵌入、组织间制度嵌入、人际嵌入,对比分析中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会嵌入程度发现,我国在三个层面的社会嵌入均低于日本,老年人再社会化程度也低于日本。为此,必须加快养老事业的法制化、鼓励多种非营利组织加入、培育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营造多样的社会交往活动,同时需要重视老年人的潜在资源价值以及老年人主动选择社会的交往意识。

  • 标签: 社会嵌入理论 再社会化 社会关系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 简介:百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修筑十里长堤——张公堤,环抱大汉口,但堤外,仍是一片荒湖。百年后,199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和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成立武汉新世界康居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张公堤外4000亩土地的开发权,建造常青花园——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安居工程。1995年,我出任公司第二任董事长,开始着手常青花园规划建设。2000年退休后,我与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如今也快20年了。于常青花园。

  • 标签: 花园 香港新世界集团 社区 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 湖广总督
  • 简介:本文对西方社区旅游概念在中国的4种误读进行了梳理,包括社区尺度模糊导致参与范围的变形、社区旅游是产品还是理念、参与的目的是否局限于经济利益、受益方应该主要是社区成员还是地方政府。如果中国学者要在社区旅游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既要排除以上种种误读的负面影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社区旅游本身在实施过程、适用范围、评价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 标签: 社区旅游 西方 中国 误读
  • 简介:我国回族史志编撰始于20世纪80年代,云南启动较早,成果较突出,迄今已出版省(自治区)、州(市)、县(市)、乡(镇)、村各级史志20余部,结束了云南回族有史无书的历史,开创了回族民间编撰史志的新时期。新著《呈贡城内回族简史》是全国第一部城市回族史,也是全国第一部回族微型社区史,给回族史志的编撰提供了新思路和有益启示。

  • 标签: 史志 呈贡 伊斯兰文化 民族村寨 国家级贫困县 文化生活
  • 简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血缘关系,宗族因而成为我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宗族的祠堂是宗族自治的中心,族长在这里祭拜祖宗亡灵,排解宗族内部纠纷等事宜。但是清代台湾移民社会时期的宗族,远不及华南祖籍那样强盛,较少由单姓组成的血缘性宗族村落,“宗教之亲少,洽比之侣多”,大多是杂姓居住的地缘性村落。因此人群和祖籍就成为初期移民结合的基础,也成为地缘性组织的依据。它一方面给予移民在新环境中共有的认同,另一方面,共同的方言和习俗为新社会提供了生活内容。

  • 标签: 传统文化 移民时期 社区管理 台湾省 中国 庙宇
  • 简介:再就业工作继实现“两个确保”和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之后,今年又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社区就业开发工作。旨在通过就地开发就业岗位,救助那些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后仍未再就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那些文化偏低、年龄偏大,身体偏弱,技能偏窄的“4050”特困群体。

  • 标签: 特困群体 社区就业 再就业工作 就业岗位 领导机构 规范管理
  • 简介:岜沙苗族社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境内,属丙妹镇管辖,东距县城8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这里世居着古老的与月亮山麓相依相存的苗族同胞,在这大山深处,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男子狩猎,妇女耕织。由于历史与自然条件等因素,岜沙苗族长期与外界鲜于交往。

  • 标签: 岜沙苗族社区 中国 贵州 人口环境 风俗人情 文化教育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社区”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非遗项目的施行和传承,并认同该(系列)非遗项目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人。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具有非固定性和非均质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界定。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不仅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非遗项目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到非遗项目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而且应当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所有保护措施和计划的中心,成为非遗项目列入名录之后的受益方。

  • 标签: 社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体
  • 简介:研究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对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进行调查。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度、社区居民对旅游产生的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等方面展开调查。运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社区居民旅游规划开发了解度低、居民旅游参与意愿大但参与途径有限等存在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加大信息的公开度,建立相应的开发模式。对于像石佛寺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地,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拓展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社区居民关于旅游影响感知的调查,为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提供真实性的建议。

  • 标签: 乡村旅游 感知 社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