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俗学人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等于民俗学本体的调查研究工作,前者是有政府指定的工作目标和操作规程的,后者是有学科规范的科学研究宗旨的,任何混同的理解都是不适当的。任何形式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都不是也不能取代民俗学自身的学科研究或学术研究。民俗学作为人文基础学科,具有持久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点上,民俗学人理应“守土有责”。
简介:
简介:延续唐、宋之制,元代国家对涉及违律为婚和义绝的婚姻予以强制离异,但在具体规定上产生了明显变化,其解决婚姻冲突、救济婚姻双方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实践中,判决离婚并不是国家对民众婚姻的单方面干预,民众往往主动寻求官府对婚姻进行判决。作为司法者的官府,则希望在“厚风俗”的同时能够“免词讼”,通过法律宣传、民间调解以及提高司法效率等措施减轻诉讼压力。在具体的判决中,官府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判离,有时会出于现实的考量断以“已婚为定”,体现出“法意”与“人情”的衡平。判决离婚所展现出的这一图景正是元代官、民法律实践的一个缩影。
简介:1956年在南京牛首山出土了明宣德八年(1433年)所建造的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包括带有铭文“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铜鎏金喇嘛塔等在内的一些文物。经考证,该铭文中的“李”字不是作为姓氏解释,而是“使者”之意,此地宫实为法名是“福善”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真身墓,即归葬处。但是,学界有些专家认为此说理由还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物的研究和鉴定,认为出土文物铜鎏金喇嘛塔铭文为郑和亲笔所书,这为确认郑和归葬处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
简介:在甘青两省接壤的积石山东麓,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保安族聚居于大敦、梅坡、甘河滩三庄,俗称“保安三庄”。这里孕育着保安族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口承民俗文化。
简介:本文对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的传统观点进行了大胆反思,以大量事实论述了地理环境在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对人类产生、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文化诸方面的某些决定作用,指出完全否定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明了人们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应持的正确态度。
简介:近些年,中国翻译界对西方翻译理论大量介绍和借鉴,受这一“西学东渐”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领域也出现了学习、研究翻译理论的热潮。本文以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E.S.I.T)为例,对比分析中法翻译教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指出国内高校翻译理论的研讨交流空间和学术氛围与国外尚有差距,因而高校基础翻译教学中宜重视翻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对理论性问题的研讨则应强调教学中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个人学习。过分强调理论在教学中的普及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削弱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
简介:近年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献的整理研究已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相继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获国家社科基金连续三年立项,包括了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等各个层次。公文纸本古籍纸背文献的整理研究正在形成一股热潮,有望在众家如林的历史文献整理研究领域独占一席。
简介:本文关注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怎样进入二十世纪的现代学术视野,在具体联系二十世纪初文化学术形势及大学讲坛体派的基础上,确认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之研究的现代展开方式,兼综向来有彼此对立之势的新旧文学文化体系来作辨析,亦兼综向来视为分异的"文选""桐城"体派来作辨析,并通过比照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理论思路,揭示出以美学哲学为基础的现代文学理念和以篇章语言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学理念在现代学术发轫期的特殊关系.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
近现代一级文物确认工作
官、民与法——元代判决离婚的制度与实践
郑和笔迹之研究——与确认郑和德塔有关
保安族口承民俗的分析与确认
正确认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
正确认识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下放”现象
关于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确认制度的思考
宋本《洪氏集验方》印纸属地的确认及其意义
赴甘肃、宁夏确认近现代一级文物的工作报告
经典的确认与学科的自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现代展开